論吃冷飲?我只服大宋花樣百出

窗外暑氣蒸騰,直熱得人惆悵地百轉千回,就是那種走在路上隨時隨地化成湯兒的感覺。冷飲冷食才是夏天消暑標配,有沒有在腦子裡重複放映肥宅快樂水倒入滿是冰塊的玻璃杯中那個爽朗的氣泡沸騰聲?但夏天吃喝冷飲冷食這件事,不是現代人的專利。食冰、用冰自古有之。有多古?這一跨要回到周朝(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

論吃冷飲?我只服大宋花樣百出

論吃冷飲?我只服大宋花樣百出

用冰的歷史

《周禮》,一本對周朝禮樂制度(包括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記錄的書,在《天官·冢宰》中(主要是記錄宮廷事務的官職體系),記載了一個官職叫“凌人”,並描述其體系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有近百人!)。什麼是“凌人”?《天官·凌人注》中解釋為“凌,冰室也”。《廣韻》中釋義為“冰凌”。那就大概瞭解了,這個“凌人”至少是從事一項和“冰”有關的工作。《周禮註疏》裡解釋說“凌人掌冰正(通‘政’),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意思是說,凌人專門負責和冰相關的府內事務,十二月大寒的時候自然中堆積的冰比較多,皇帝下令去斬冰囤積,夏天再用。

所以可以看到,從周朝起,老祖宗們已經組織起龐大的凌人隊伍開始有計劃地取冰、儲存冰以備夏日之用。不僅如此,這項工作也相當繁重,從周禮中記載凌人的職位體系就能看到,前前後後要有大概近百人來負責這件事。同時也可想而知,當時能用冰的基本都是皇宮貴族了,普通百姓人家吃不起的。

論吃冷飲?我只服大宋花樣百出

冬日斬冰

中間雖然經歷了“冰鑑”(可以理解為古代的類冰箱)的成型和成熟,《延禧攻略》中也出現了被魏瓔珞改良了的冰鑑,並且讓皇后娘娘愛上了冰鎮西瓜汁。但將冰用於冰鎮飲品其實在魏晉以前哪怕是皇宮貴族也還較為少見記載。僅在《楚辭·招魂》中有記載“挫糟凍飲,酎清涼些。”

論吃冷飲?我只服大宋花樣百出

改良版冰鑑一

論吃冷飲?我只服大宋花樣百出

改良版冰鑑內樣

魏晉隋唐期間,飲品的種類開始不斷豐富,其中以甜味兒、酒味兒為佳,甘蔗汁也是上等飲品。雖然隋唐時期民間開始取冰儲冰,在夏日時節高價出售,主要還是供給皇宮貴族、上層社會的人。雖有開始用冰鎮飲品,但遠沒有發展到百花齊放的程度。

冰鎮飲品花樣百出的宋朝

到了宋朝,貯冰技術成熟,於是才發展出了專門以儲冰為生意的人。在宋朝,冰飲可以說是得到了急速發展和極大豐富。我們現在喝的果茶、涼茶?那都是被老祖宗玩兒剩下的。

論吃冷飲?我只服大宋花樣百出

楊萬里的《荔枝歌》中有描述一個場景,“北人冰雪作生涯,冰雪一窖活一家,帝城六月日卓午,市人如炊汗如雨,賣冰一聲隔水來,行人未吃心眼開,甘霜甜雪如壓蔗,年年窨(yin,四聲)子南山下。

”(楊萬里.誠齋集)試想一下,三伏天裡揮汗如雨,衣衫浸透,忽然街上來了個賣冷飲和各種冰鎮飲品的小販,一吆喝,還沒吃估計就開始留口水星星眼了。同時也看得出在當時飲冰吃冰已經發展到平民百姓也可以享用的地步。

一起夢迴大宋,走在汴京的街上,看看宋代老祖宗們究竟有哪些流行的夏日冰飲!

第一類:冰鎮酒品

首屈一指的當屬冰鎮梅花酒。《夢粱錄·茶肆》(吳自牧)有“暑天添賣雪泡梅花酒,或縮脾飲暑藥之屬。向紹興年間,賣梅花酒之肆,以鼓樂吹《梅花引》曲破賣之,用銀盂杓盞子,亦如酒肆論一角兩角。”這段話極有意趣,賣梅花酒的酒肆還要找人來吹彈《梅花引》吸引客人,增添體驗,比現在酒吧還會玩兒。

論吃冷飲?我只服大宋花樣百出

雪泡梅花酒想象

關於雪泡梅花酒,應該是一種冰鎮酒飲。對於炮製方法而言,一種做法猜測是冬天摘鮮花泡酒,夏天打開再放冰塊;另一種可能是將鮮梅花醃漬,夏天用來泡酒,再加冰。感興趣的胖友們可以用桂花代替試試,因無論幹/鮮/糖漬的桂花產品都比較容易獲得。

其他還有諸如冰鎮漉子酒、冰鎮各類花香濃郁的酒。宋代時期的酒不像現在,酒精度數低,甜味為主,有點類似現在的青梅酒、杏子酒之類。

論吃冷飲?我只服大宋花樣百出

苦夏之時,夜晚走進酒肆,叫上一杯雪泡梅花酒,再配合著《梅花引》的曲調,呷一口梅花酒,入口時必是即刻降溫,從舌頭一直涼到胃裡,當真梅花香自苦寒來,杯中酒沁香入心脾。

第二類:各種冰鎮果飲

不僅有冰鎮酒品,宋代時,能想到的各種瓜果梨桃、各類植物豆子,都能夠被宋人想著法兒的做成飲品,然後冰鎮或加冰飲用,以解暑熱。在《東京夢華錄》、《西湖老人繁勝錄》、《孟梁錄》、《武林舊事》中均有不少記載,數下來,大大小小有二十餘種。此外還有如冰乳酪、白水乳糖真雪(感覺是綿綿冰的雛形,這名字也是絕了)

論吃冷飲?我只服大宋花樣百出

綿綿冰

各類果飲:五梨漿(感覺是冰鎮梨汁)、生淹水木瓜(糖漬生木瓜塊泡冰水,我懷疑是酸木瓜,這樣生醃才好吃)、荔枝膏水(這和荔枝完全沒關係,實為一種用烏梅、肉桂、薑汁、熟蜜熬的甜膏,衝入冰水)、木瓜汁、藥木瓜(蜂蜜和多種中藥材混合把木瓜醃製陰乾,再放入滾水裡煮到發白,搗成泥,和冰水混合)等。

論吃冷飲?我只服大宋花樣百出

各類豆湯涼茶:冰雪砂糖綠豆水、甘豆湯、甘草冰雪涼水(甘草湯)、紅茶水、姜蜜水、紫蘇飲、皂兒水(槐豆湯,國槐生皂莢,內有槐豆)、沉香水、縮脾飲、滷梅水、椰苓散,大順散等等

飲冰且逍遙

宋人有多吃冰且會吃,從上面的夏日飲品可見一斑。各類瓜果、食物、草藥皆能夠成為大宋人的夏日特飲。蘇軾有“垂柳陰陰日初永,蔗漿酪粉金盤冷”的描述,才發現宋人不僅會吃,吃得還講究,連盛冷飲的盤子、碗都是金的!真是不知人間有盛夏,寒冰涼飲且逍遙呀。

全民吃冰狂熱

不僅如此,宋朝是全民上下地吃冰。上朝議政時,“令翰林司供給冰雪,禁衛殿直觀從,以解暑氣”(摘《夢梁錄》);在民間酒肆、茶檔、夜市也是各種冷飲;有錢人家還免費發解暑藥冰水(這都是什麼操作,看看就覺得降溫了==)。

就這麼貪食冷飲的宋朝,出現了歷史上第一位有記載的吃冰吃到拉肚子的皇帝

。《宋史》第三百八十五卷記載了南宋皇帝宋孝宗跟禮部侍郎施師點的一段對話,

“一日入對後,殿上曰:‘朕前飲冰水過多,忽暴下,幸即平復。’師點曰:‘自古人君當無事時,快意所為,忽其所當戒,其後未有不悔者。’上深然之。”

這段話意思是宋孝宗說“前幾天,我吃冷飲吃得太多,吃得忽然開始拉肚子了,幸虧現在不拉了。”施師點說:“作為一國之君,一舉一動都關係到江山社稷和百姓生活,千萬不能再憑自己喜好亂吃東西了。”宋孝宗深以為然,估計再後面宋孝宗也不敢貪涼吃冷飲了。

關於宋代冰飲盛行的一點想法

宋代為什麼會如此舉國上下無論南北地盛行冰飲、冰食,為什麼到了宋代冰飲發展得如此之迅速和豐富。參考查詢了一些關於隋唐、兩宋時期有關天氣氣候的記錄,或與當時的氣候有關。

根據竺可楨的研究發現,中國歷史上的商、周、秦、漢、隋、唐朝屬於氣候較為溫暖的時期,平均溫度要高於現代1°C左右,而從公元11世紀後開始,中國逐步轉入了寒冷期,平均溫度比今天低1°C左右 。

多年溫度的下降,讓兩宋基本處於一個寒冷時期,夏天該熱還是熱的,但就是一年中極寒天氣比以往更長,從氣候方面為宋人取冰,儲冰提供了先天便利條件,也就能從一個側面解釋為什麼冰食在大宋如此之流行。(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竺可楨文集》,科學出版社1979年版,第475-498頁)

宋之後的消夏良方

宋代之後的冷飲,元朝多乳製品,明清冷飲冷食就更加豐富,且功能用途分類也更為清晰,到明清時期就更豐富了。《燕都小食品雜詠》中有不少描述京城冷飲小食的,有一些現在還能見到。種草兩款!

第一款:果子乾兒

描述果子乾的詩句有“杏幹柿餅鎮堅冰,藕片切來又一層。勸爾多添三兩碗,保君腹瀉廁頻登。”(別看它拉肚子,但解暑助消化治便秘啊!)酸酸甜甜,清清涼涼,現在還能找到。

論吃冷飲?我只服大宋花樣百出

果子乾兒

第二款:杏仁兒豆腐

杏仁豆腐,也稱杏酪,消暑佳品。清朝人士朱彝尊曾在《食憲鴻秘》中專門記載了其做法:“京師甜杏仁,用熱水泡,加爐灰一撮,入水,候冷,即捏去皮,用清水漂淨。再量入清水,如磨豆腐法帶水磨碎,用絹袋榨汁去渣,以汁入鍋煮熟,加白糖霜或量加牛乳。

杏仁豆腐口感有點類似涼粉的質地,但更硬一些。吃起來清甜可口,入嘴後涼絲絲的,還有杏仁的甘香。最後碗裡總會剩一點湯汁,一仰脖兒喝完了,咂摸咂摸,估計也能讓人片刻逃離暑熱,是屬於夏天的味道。

論吃冷飲?我只服大宋花樣百出

杏仁兒豆腐

夏日冷飲一時爽,吃多了躥稀絞肚腸啊!

論吃冷飲?我只服大宋花樣百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