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最小兒子回上海,別人以為是來收房租,結果一出手就捐18億

與其放在家裡,還不如大家一起看。這些文物只有回到祖國,才算是真正回了家。

提起杜月笙,大家都不陌生。作為中國近代史上的傳奇人物,14歲起闖蕩上海灘,從一名水果店的學徒一直做到了黑幫老大,而且黑白兩道通吃,政商界無往不利,人稱“上海皇帝”。但是對於他的子女,卻並不為世人所熟知,今天我們就聊一下他最小的兒子,杜維善。

杜月笙最小兒子回上海,別人以為是來收房租,結果一出手就捐18億

杜維善是杜月笙最小的兒子,在家裡排行老七,他的母親是杜月笙的四夫人,京劇名旦姚玉蘭。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杜維善便跟隨父母來到香港生活,沒過兩年父親杜月笙去世。原本杜家稱霸上海,生活奢靡,揮金如土。但是臨終前的杜月笙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他死後到處要賬,一把火燒掉了將近一億美金的借據,只給自己的老婆孩子留下區區十萬美元。

杜月笙最小兒子回上海,別人以為是來收房租,結果一出手就捐18億

為了安葬杜月笙,杜維善母子只得求助於宋美齡,就這樣她們扶靈去了臺灣。來到臺灣的杜維善母子依然生活拮据。但是杜維善一直沒有忘記父親的遺言,永遠不能踏入黑道,要記住自己中國人的身份,要努力讀書。母親姚玉蘭也竭盡全力供他讀書。

杜維善在臺灣讀完中學後,考入了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學習地質。為了節省費用,他一直堅持勤工儉學,到銀礦當過礦工,鑽過礦井,勘察過地質,畫過圖紙,甚至幫人販運過牛羊、到屠宰場去打過短工。

畢業後的杜維善很自然就幹起了地質工程師的職業,後來又接連販賣牛羊、開銀礦、做石油生意,可能是遺傳了他父親的經商頭腦,不就變成了億萬富豪,真是時運來了,擋都擋不住。

杜月笙最小兒子回上海,別人以為是來收房租,結果一出手就捐18億

機緣巧合,有了錢的杜維善喜歡上了錢。杜維善喜歡吃川菜,經常會光顧臺北的一家川菜館,一份麻婆豆腐,一份白飯就是一餐。一次偶然的機會,吃完飯的杜維善來到了參觀附近的一家古董店,順手拿起一枚五銖錢,問老闆是西漢的還是東漢的,老闆也是個直人, 直接回答他不知道,想知道就自己去研究。

杜月笙最小兒子回上海,別人以為是來收房租,結果一出手就捐18億

說者無心, 聽者有意。從此杜維善做生意之餘就喜歡上了“錢”。而且鑽進了錢眼出不來了。有一次杜維善看中了幾個半兩,對方開口就是20萬。回到家後,杜維善就像是得了相思病,魂都被那個幾個半兩勾走了。第二天就把剛買的房子抵押了,拿著錢換來了那幾個古錢幣。

杜月笙最小兒子回上海,別人以為是來收房租,結果一出手就捐18億

杜維善從此愛錢出了名,但是他更愛國。1991年思念故土的杜維善來到了老家上海。順道參觀了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的原址是中匯銀行大樓,中匯銀行的開辦人就是杜維善的父親杜月笙。這次也算是故地重遊了。在參觀博物館的過程中,館長向杜維善介紹了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國家一級文物波斯薩珊王朝金幣。

杜月笙最小兒子回上海,別人以為是來收房租,結果一出手就捐18億

古波斯薩珊王朝是1000多年前存在於古絲綢之路上的王國,時代相當於我國初唐。因為這個王朝存在的時間不算長,金銀幣數量極少,所以價值極高,在收藏界被譽為“世界上最貴的金銀幣”。薩珊王朝覆滅後,一些貴族沿著古絲綢之路逃到了中國,所以這些金銀幣也沿著古絲綢之路散落各地。

杜月笙最小兒子回上海,別人以為是來收房租,結果一出手就捐18億

上海是一座年輕的城市,經濟固然發達,但是由於歷史較短,上海博物館缺少有分量的文物。據說當時上海博物館開館,為了增加分量,才向新疆博物館借了這一枚古波斯薩珊王國的金幣,就是這一枚金幣還是經過國務院和國家文物局的多次協調。

參觀完了之後,杜維善當時就向館長說,這樣的金幣我可以送你們一些。當時館長還以為這位杜公子是在說笑吹牛。誰知一個月後,杜維善就再次來到上海,一出手就捐贈給上海博物館薩珊王朝的各種金銀幣多達367枚。

杜月笙最小兒子回上海,別人以為是來收房租,結果一出手就捐18億

後來杜維善又多次向上海博物館捐贈古錢幣2000多枚,按照當時的物價就價值18億元之多。當時的博物館館長對杜維善開玩笑說,上博是你們杜家的老宅子,第一次見到你時,我們還擔心你是來收房租的呢!沒想到你不僅沒收房租,還把這麼多寶貝捐給了我們。杜維善捐贈的金幣,很多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愛錢的杜維善最後卻把錢都捐給了國家。他自己卻說:“與其放在家裡,還不如大家一起看。這些文物只有回到祖國,才算是真正回了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