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知識和勇氣,彌足珍貴

要想知道蘇軾為什麼在中國文學史上卓有名氣,對後人有深遠的影響,留有啟示,我們就需要先簡單的瞭解下蘇軾年少時的家庭背景。

蘇軾的家鄉在眉山,眉山雖然只是個小地方,但詩書氣盛,人人機警善辯。在他出生的前一年,也就是宋仁宗景祐年,彭老山突然間草木皆枯,鳥獸遠走,一片凋零,等到六十六年後,オ又恢復了生機。但這大概只是民間出於對蘇軾的愛戴而編造出來的傳說。蘇家不算大富大貴之家,家中有些薄田,生活也還算富足。

蘇東坡:知識和勇氣,彌足珍貴


蘇軾的父親蘇洵,性格孤僻倔強。 蘇洵在青年時代,討厭應試教育,索性放棄了學業。但到了二十七歲那年,忽然發奮讀書,應試科舉,後來雖未中舉,不過終成一代名家。

再說說,蘇軾的母親,蘇軾的母親程氏,自小受過良好的教育,十八歲就嫁給蘇洵。也因為母親的良好教育給蘇軾創造了良好的成長氛圍。

蘇軾與蘇轍手足情深,二人不僅是兄弟,還是無話不談的好友。蘇軾早慧,在二十多歲的年齡,能與他談得來的朋友不多, 好在蘇轍和蘇軾在心靈和思想上都很有默契,二人不僅是兄弟玩伴,也是知己益友。

蘇東坡:知識和勇氣,彌足珍貴

接下來談完蘇軾的生活背景,我們再來說說他留給了後人哪些啟示!

首先,東坡的“知識”。

蘇軾主張要做一個有知識的人。因為道理很簡單,才華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人們來到社會上走一遭,如果沒有真才實學,沒有特殊的專長,就沒有辦法安身立命。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就要樹立遠大的志向,在上學期間,要有求知若渴的精神,要敢於下工夫,不要怕吃苦,要用頭懸樑錐刺骨的學習勁頭學習。

蘇東坡:知識和勇氣,彌足珍貴

第二,東坡的“勇氣”。

蘇軾留給我們的另一個人生哲理就是,要有面對逆境困難挫折的勇氣。告訴我們,在面對逆境的時候不要消沉。一旦低頭了妥協了,人就不可能會大有作為。蘇軾的青年時期,人生道路走得異常順利,金榜題名,後來又成為了高官,得到了皇帝的重視,但是因為政見不合,因為他性格過於直爽,遭到了權貴的排擠,遭到貶謫到地方當官,最嚴重的一次,因為烏臺詩案而入獄。當時面對的是生死考驗,他自己都認為這次不可能活命。

烏臺詩案發生於元豐二年(1079年),時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彈劾蘇軾,奏蘇軾移知湖州到任後謝恩的上表中,用語暗藏譏刺朝政,隨後又牽連出大量蘇軾詩文為證。這案件先由監察御史告發,後在御史臺獄受審。據《漢書·薛宣朱博傳》記載,御史臺中有柏樹,野烏鴉數千棲居其上,故稱御史臺為“烏臺”,亦稱“柏臺”。“烏臺詩案”由此得名。

可以看出蘇軾的人生並非是一帆風順。他在面對逆境的時候是鼓足了勇氣。以不妥協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人生。東坡先生是才華與勇氣並存,這也是我們的人生中所彌足珍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