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寡妇和摄政王——贯穿清历的重要角色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封建体制的最顶峰。政治上高度中央集权、延六部、设军机,皇帝大权独揽;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发达、国际贸易频繁;文化上修四库全书、延保华夏文明;军事上建省新疆、掌控西藏。


孤儿、寡妇和摄政王——贯穿清历的重要角色

鼎盛时期的中国国力强到什么样的地步呢?英国学者麦迪森认为,1820年中国GDP占全球总量的33%,达8000万两白银,而当时凭借工业革命一跃成为19世纪最强帝国的英国gdp仅占全球比重5.2%,仅为中国的六分之一。


孤儿、寡妇和摄政王——贯穿清历的重要角色

从1916年努尔哈赤一统女真诸部族建立后金到1911辛亥革命清朝覆灭不过短短296年。如果从清兵入关算,清朝仅延续正统268年。在这不足三百年的时间内,清朝经历了如康乾盛世的封建社会最高峰,也经历了清末西方列强的肆意欺辱、任人鱼肉的最低谷。

从清朝的一统华夏、九州归顺、建藩朝鲜交趾,到清末面对西方坚船利炮被强占租界、割地赔款,是谁在引领清朝的历史走向呢?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一个有趣的巧合,既清王朝的强盛的开始以及萎靡的结束都与寡妇、孤儿、摄政王有关。


孤儿、寡妇和摄政王——贯穿清历的重要角色

1.清初。顺治为孤儿、孝庄皇太后为寡妇、多尔衮为摄政王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年仅6岁的爱新觉罗· 福临 (顺治帝 ) 承袭大统,成为清代第一任皇帝,其母为孝庄皇文皇后(后来的孝庄皇太后),摄政王为多尔衮。当时顺治年幼、孝庄文皇后亦文弱,时值大清初建,风雨飘摇,孤儿寡母能在当时血腥的政治环境中活下来已是不易。多尔衮摄政期间权势极大,粗暴干涉皇家事务,故坊间有孝庄为保护自己与小皇帝而委身于多尔衮的传闻。

此外,清廷对汉民族的态度也是亲政后顺治帝所定,顺治非常喜欢汉民族文化,尊孔重礼,以仁孝治国,任用汉族大臣,顺治的远见也确实帮助清朝巩固对中国的统治,正是有了顺治帝所定基调才有之后康乾盛世的可能。


孤儿、寡妇和摄政王——贯穿清历的重要角色

2.清末。溥仪为孤儿、隆裕皇太后为寡妇、载沣为摄政王

1908年光绪驾崩,清代最后一个任皇帝爱新觉罗· 溥仪继位大统, 时年3岁。3年后清王朝崩溃, 隆裕皇太后领着宣统颁布退位诏书,此时溥仪也仅6岁,此时摄政王为溥仪生父爱新觉罗·载沣。


孤儿、寡妇和摄政王——贯穿清历的重要角色

清帝退位诏书

历史总是如此巧合,清初清末均为清史中最动荡、最重要的时期,也都是由一子一母苦苦支撑于朝堂之上。

民国时期的人士对此巧合常有议论 , 如在民国前期当过国会的参议院议长和众议院议长的吴景濂。其自述年谱中写道: “噫 , 清初主中国时 , 系摄政王多尔滚领兵, 顺治母子为寡妇孤儿; 清帝退位时, 系载沣为摄政王, 隆裕太后为寡妇, 宣统为孤儿。前后二百余载, 一得一失 , 情形虽属相反 , 而均出于摄政王与孤儿寡妇之手。天道好 (回 ) 还 , 可不畏哉。”


孤儿、寡妇和摄政王——贯穿清历的重要角色

吴景濂


再如参加盟军接受日本投降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徐永昌, 他在1937年6月 27日的日记中记载: 午间他与人闲谈清初武功时, 偶然谈及清朝历史现象的巧合: “清朝入关是寡妇、 孤儿、 摄政王 , 清末亦同。”


如果清末时光绪身体无恙,仍进行维新变法。你认为清朝的统治还会持续吗?历史将是如何发展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