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還能做嗎?做外貿還能賺大錢嗎?外貿也要進行“供給側”改革

最近很多朋友私信問我,現在做外貿到底有沒有前途?還能不能賺大錢?

大家都感覺到現在外貿不好做,很難賺錢。廣交會上客戶現場壓價,同行現場PK,客戶坐收漁利。B2B平臺像阿里巴巴供應商數量遠遠大於客戶數量,海量的產品在爭奪有限的詢盤。出國參展,一般四天的展期展位上門可羅雀,參展商多過客戶。等等。

真的太難了!

做外貿的三條大道上人滿為患,塞車又塞人。要知道,中國是以今為止最大的世界工廠,每年的工業產品產量可以滿足世界上所有人類的需求還有剩餘。外貿不難才怪。

如果按照美國人以前的邏輯,應該是給全世界人民發錢,不要利息,本金想什麼還就什麼時候還,大家敞開了花錢買我們的東西,這樣全世界消費旺盛,外貿生意自然好做,大家可以躺著賺錢。

但現在是美國千方百計讓美元升值,全世界的資本回流到美國,托起了美國的股市,好讓美國的經濟泡沫再大一點,然後美國關起門來自己玩自己的。

這樣的後果是全世界人民都沒錢了,也不敢亂買東西了,但中國的工業產能是按照供應全世界來設計和發展的,所以中國最迫切希望全世界自由貿易,大家花錢消費才好。

回過頭來再看傳統外貿的三個銷售渠道:廣交會每年春秋兩屆,每屆都有三期,每期都是5天。廣交會之前中國商務部會全世界發請帖,這兩年還帶隊去各個國家拜訪,目的就是多來點客戶。但每屆廣交會來多少國外客戶呢?基本上是10萬人左右,其中50%是亞洲客戶,這50%裡面香港和臺灣差不多佔到三成。也就是說廣交會的主要客戶還是周邊國家的。

大家覺得10萬人太少了吧,全世界有70多億人呢!但就是這10多萬人再加上國內參展商大概10幾萬人,就擠爆了整個廣州,每年的廣交會期間,廣州所有的酒店價格上漲兩倍,還是一房難求,很多人只能住到東莞佛山甚至深圳。

大家看到了嗎?廣交會的客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根本不夠我們吃的。但即使這樣,很多參展商也還是不夠重視,廣交會上很多標攤展位的展品都是隨便拜訪,沒有展位設計,沒有產品展示邏輯,而參展人員很多都是不專業的,不熟悉產品,不熟悉外貿流程,就敢來廣交會。

所以,廣交會這個渠道也改革,要提高參展企業的展位設計意識和展品陳列意識,參展人員的專業度要提高。很多國外客戶之所以對廣交會越來越沒好感,也是有原因的。這就是個惡性循環,參展商覺得優質客戶越來越少,而客戶覺得參展商素質越來越差。要知道,現在很多來廣交會的都是新一代或者是跨界的,肯定不如老一代專業,但他們才是未來啊。

接著說阿里巴巴,其它的B2B平臺基本上可以忽略了,因為容量太小。我很喜歡翻看中國供應商的阿里巴巴頁面,現在很多供應商的主頁面都做的可以,基本上都是高端大氣上檔次,我認識很多幾個人的外貿公司的頁面都很帶勁,甚至比很多大公司做的都好。但如果你看他們的產品頁,就會發現簡直不忍直視:產品標題是熊大,產品描述是熊二,產品圖片是光頭強,生產機器是生產豬食料的,而產品包裝又是筆記本電腦的。不要說專業客戶,就是個小學生都不好意思再看下去了吧。而很多負責打理阿里巴巴頁面的所謂電商運營腦子根本就是一團漿糊,拿著不菲的工資,每天套用一下產品模版,每週統計一下數據。最後月度和季度總結的時候就是客戶覺得我們價格高,不再下單了。而很多公司的老闆也只想看數據,根本看不懂產品。

越說越氣就是這樣。

再說出國參展,我以前做建材的時候,出國參展都是跟省和市的外經貿或者商會出去的,很多展會就是政績工程,經常去一些鳥不拉屎的地方去參展,到了之後最重要的是拍合影照片,然後搞個逼格超高的party,一般去非洲國家的話,對方國家至少要有總理極的官員參加,衣香鬢影,推杯換盞,有照片有視頻有領導講話,回來之後網站上一宣傳,形象就上去了。我記得有一次去加納參展,布展當天展品還被扣在海關,想盡辦法也拿不出來,展會開始第一天,加納總理帶著大隊人馬來視察,我們中國參展企業所有展位都只有一張桌子,什麼展品都沒有。我們想向總理反映一下,但加納總理一副見怪不怪的神情。現在我們再出去參展,絕對不跟這種經貿團或者商會團,那點補貼帶不來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