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还能做吗?做外贸还能赚大钱吗?外贸也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最近很多朋友私信问我,现在做外贸到底有没有前途?还能不能赚大钱?

大家都感觉到现在外贸不好做,很难赚钱。广交会上客户现场压价,同行现场PK,客户坐收渔利。B2B平台像阿里巴巴供应商数量远远大于客户数量,海量的产品在争夺有限的询盘。出国参展,一般四天的展期展位上门可罗雀,参展商多过客户。等等。

真的太难了!

做外贸的三条大道上人满为患,塞车又塞人。要知道,中国是以今为止最大的世界工厂,每年的工业产品产量可以满足世界上所有人类的需求还有剩余。外贸不难才怪。

如果按照美国人以前的逻辑,应该是给全世界人民发钱,不要利息,本金想什么还就什么时候还,大家敞开了花钱买我们的东西,这样全世界消费旺盛,外贸生意自然好做,大家可以躺着赚钱。

但现在是美国千方百计让美元升值,全世界的资本回流到美国,托起了美国的股市,好让美国的经济泡沫再大一点,然后美国关起门来自己玩自己的。

这样的后果是全世界人民都没钱了,也不敢乱买东西了,但中国的工业产能是按照供应全世界来设计和发展的,所以中国最迫切希望全世界自由贸易,大家花钱消费才好。

回过头来再看传统外贸的三个销售渠道:广交会每年春秋两届,每届都有三期,每期都是5天。广交会之前中国商务部会全世界发请帖,这两年还带队去各个国家拜访,目的就是多来点客户。但每届广交会来多少国外客户呢?基本上是10万人左右,其中50%是亚洲客户,这50%里面香港和台湾差不多占到三成。也就是说广交会的主要客户还是周边国家的。

大家觉得10万人太少了吧,全世界有70多亿人呢!但就是这10多万人再加上国内参展商大概10几万人,就挤爆了整个广州,每年的广交会期间,广州所有的酒店价格上涨两倍,还是一房难求,很多人只能住到东莞佛山甚至深圳。

大家看到了吗?广交会的客户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根本不够我们吃的。但即使这样,很多参展商也还是不够重视,广交会上很多标摊展位的展品都是随便拜访,没有展位设计,没有产品展示逻辑,而参展人员很多都是不专业的,不熟悉产品,不熟悉外贸流程,就敢来广交会。

所以,广交会这个渠道也改革,要提高参展企业的展位设计意识和展品陈列意识,参展人员的专业度要提高。很多国外客户之所以对广交会越来越没好感,也是有原因的。这就是个恶性循环,参展商觉得优质客户越来越少,而客户觉得参展商素质越来越差。要知道,现在很多来广交会的都是新一代或者是跨界的,肯定不如老一代专业,但他们才是未来啊。

接着说阿里巴巴,其它的B2B平台基本上可以忽略了,因为容量太小。我很喜欢翻看中国供应商的阿里巴巴页面,现在很多供应商的主页面都做的可以,基本上都是高端大气上档次,我认识很多几个人的外贸公司的页面都很带劲,甚至比很多大公司做的都好。但如果你看他们的产品页,就会发现简直不忍直视:产品标题是熊大,产品描述是熊二,产品图片是光头强,生产机器是生产猪食料的,而产品包装又是笔记本电脑的。不要说专业客户,就是个小学生都不好意思再看下去了吧。而很多负责打理阿里巴巴页面的所谓电商运营脑子根本就是一团浆糊,拿着不菲的工资,每天套用一下产品模版,每周统计一下数据。最后月度和季度总结的时候就是客户觉得我们价格高,不再下单了。而很多公司的老板也只想看数据,根本看不懂产品。

越说越气就是这样。

再说出国参展,我以前做建材的时候,出国参展都是跟省和市的外经贸或者商会出去的,很多展会就是政绩工程,经常去一些鸟不拉屎的地方去参展,到了之后最重要的是拍合影照片,然后搞个逼格超高的party,一般去非洲国家的话,对方国家至少要有总理极的官员参加,衣香鬓影,推杯换盏,有照片有视频有领导讲话,回来之后网站上一宣传,形象就上去了。我记得有一次去加纳参展,布展当天展品还被扣在海关,想尽办法也拿不出来,展会开始第一天,加纳总理带着大队人马来视察,我们中国参展企业所有展位都只有一张桌子,什么展品都没有。我们想向总理反映一下,但加纳总理一副见怪不怪的神情。现在我们再出去参展,绝对不跟这种经贸团或者商会团,那点补贴带不来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