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和"不看电视"的孩子,长大后有啥区别?这3点就能看出

有的家长照顾孩子的时候精力有限,所以会选择让孩子自己去看电视、玩手机,好让孩子安静一会儿。 也有家长将电视视为洪水猛兽,从小就不让孩子接触任何电子产品,家里的电视机,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基本上就没有再打开过。

那么到底看电视和不看电视的孩子长大后会有什么差距呢?

"看电视"和"不看电视"的孩子,长大后有啥区别?这3点就能看出

想象力

曾经有过一个很著名的实验,实验者们让一组孩子听故事,另一组孩子则观看这则故事的动画片,之后我们让两组孩子分别画出来自己心目中的白雪公主是长什么样子的,那么听故事的孩子画出来的白雪公主则有着更多的特性和变化,而通过动画片认识白雪公主这则故事的孩子则画出来的白雪公主都基本上有着大同小异的差别,但总体上都是一样的。

心理学家指出,大脑也是需要锻炼的,倘若太久不运动不锻炼你的大脑,依旧会像铁块一样生锈,大脑会慢慢萎缩,那么长期看电视的孩子不需要用自己的大脑去描绘自己心目中的世界,只会对电视画面中的所有进行一个直观的认识和浅薄的记忆,长期看电视的确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孩子会慢慢丧失主动思维和想象的能力,而不长时期看电视的小朋友的想象力就会丰富一些。

专注力

大脑发育的教育分析,人大脑中存在着两种电波,一种与催眠有关的阿尔法波,另一种与专注力和理性思考有关的贝塔波。观察长时间看电视的孩子大脑中的阿尔法波会变强贝塔波会变弱,孩子的专注力和思考能力都会下降。

耶鲁大学的电视与儿童专家辛格曾建议:孩子们在没养成学习和阅读习惯还没养成之前,最好不要给孩子看电视为妙。

反言之,不长期看电视的孩子的专注力会比长期看电视的孩子专注力要高。

智力

国外有神经科学家做实验,采集大量孩子数据,按照看电视的时间长短,对300个孩童进行分类,比对他们的脑部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看电视的时间长短,对脑部解剖学层面,有改变的影响。

看电视时间长的,会导致解剖学上的改变,从而降低语言表达相关的IQ能力。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大都在被动接收信息,孩子很少会自己主动思考问题,表达能力、逻辑能力等,都趋于弱化了。

如何避免孩子沉迷于看电视

和孩子一起玩

因为工作,每天回到家,要不很晚要不很累,陪孩子时间很少,甚至觉得很烦,就不管不顾,让孩子自己看电视。

所以,孩子爱看电视,不完全是孩子原因,因为只有电视陪他,强烈建议各位家长,每天回家后,放松心情,和孩子一起互动,

一起玩耍,提高亲子感情,这样,孩子也会逐渐“移情别爱”,远离电视。

合理安排时间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2岁以前,最好不要看电视,超过2岁,每天看电视时间,也不要超过2个小时。

让好书籍来替代它

孩子成长期,对世界充满好奇,尤其是各种“色彩”和“声音”,电视则满足了需要,不可避免,让孩子“喜欢”它了。但是,我们可以找到别的替代,

比如,通过讲故事,来转移兴趣,同时,我们可以想象场景,在故事中替代孩子角色。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看书的好习惯,也可以锻炼想象力。就像斯坦福教授所说:注重孩子早期教育与陪伴,是父母这一生最划算的投资!比如,给孩子买一本童书绘本用不了多少钱,但会让孩子学习到很多知识。3-6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我在小的时候总听母亲给我讲故事,这也驱使我养成了良好阅读习惯。

所以,我准备“沿袭”这个行为!阅读能够活跃脑细胞,孩子喜欢阅读,就更聪明!从小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岁半-6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这个时期好好培养,有助于让孩子形成终生的阅读习惯!

这套赛威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全套共10本,包括孩子的自我保护、情绪管理和性格培养、培孩子的礼貌涵养等。这是一套专门为0-6岁小朋友编写的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的绘本,主题典型鲜明,针对性强。

涵盖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性格问题,包括胆小、自负、自卑、没有主见、逃避问题、害怕失败等等。

每个故事都有不同的小动物主角, 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符合孩子认知特点,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16开大开本每本一个长篇故事,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阅读的兴趣。环保铜版纸,印刷清晰,图画色泽鲜艳,字迹清晰工整。保护孩子视力。人性化编排每一个故事都根据孩子的视觉去创作,温暖的故事里蕴含着生活的大道理,通俗易懂。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一定抓住培养孩子的黄金时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