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政協舉行民生協商論壇 監管平臺、推廣模式被重點提及

編者按:近日,政協舉行民生協商論壇,聚焦“零增長”“零填埋”目標,加固薄弱環節,加快補齊短板。充分發揮好大數據和信息技術優勢,實現實時在線監控、在線監測和全過程動態監管;強化閉環監管,構建生活垃圾分類數字化管理平臺;進一步總結推廣模式,大力推廣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分類模式等垃圾分類重點問題被提及。

4月24日,浙江省政協以“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為主題舉行第十六次民生協商論壇。

近年來,浙江省各地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體系初步建立,政策制度框架漸趨完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但對照2020年實現全省生活垃圾“零增長”和“零填埋”的目標任務,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需要加快補齊短板。

加強信息化平臺建設

實現在線監控、在線監測和全過程動態監管

浙江省政協主席葛慧君強調:要創新市場運作機制,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和專業化公司參與到垃圾分類的各個環節,充分發揮好大數據和信息技術優勢,實現實時在線監控、在線監測和全過程動態監管。

長期以來,垃圾分類監管一直是垃圾收運處置的一大痛點。目前浙江部分區縣已率先啟動智慧大數據信息化平臺建設來破解分類監管難題。加強垃圾分類信息化平臺建設與運行不僅能有效提高居民參與分類的積極性和準確率,方便居民分類投放,提高分類成效,還能為後期垃圾分類監督考核和主管部門決策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撐。

浙江省政協舉行民生協商論壇 監管平臺、推廣模式被重點提及

湖州市長興縣建立的垃圾分類智慧監管平臺,通過前端投放、中端收運、末端處置、檢查考核等模塊,實現對全縣16個鄉鎮街道的254個小區、17座中轉站、53輛收運車輛、6個末端處置廠的垃圾分類全鏈條科學管理。

浙江省政協舉行民生協商論壇 監管平臺、推廣模式被重點提及

強化閉環監管

構建數字化平臺,軟硬件兩手都要抓

浙江省副省長陳奕君指出,強化閉環監管。一手抓桶、箱、車、廠等硬件和回收網絡的完善提升,一手抓全鏈條動態監管,構建生活垃圾分類數字化管理平臺。

葛主席和陳副省長在講話中均提到了信息化平臺和分類監管。這就要求我們要加快推動垃圾分類全方位監管體系建設,依託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建立信息化監管平臺,搭配相應的智能監管硬件,逐步建立完善的垃圾分類監管系統。

浙江省政協舉行民生協商論壇 監管平臺、推廣模式被重點提及

目前浙江部分地區在線上採用垃圾分類全過程信息化監管平臺的同時,線下搭配智能垃圾分類箱、智能可回收物箱、智能積分卡、智能積分兌換機等硬件設備,實現了分類溯源和數據監管,有效提高了小區的分類成效。

浙江省公佈的2019年生活垃圾分類高標準示範小區名單中,諸暨市有9個小區上榜。據悉,這9個小區均採用了智能化設備,依靠“互聯網+”技術手段大大降低了前端投放難度,提高居民參與積極性;同時,智能設備接入的信息化平臺可以實時查看、監管居民分類投放的情況,通過數據監管反饋到前端,為分類宣傳做精準指導。

浙江省政協舉行民生協商論壇 監管平臺、推廣模式被重點提及

總結推廣模式

創新有效的分類模式大力複製推廣

浙江省住建廳廳長項永丹表示,進一步總結推廣模式。總結提煉各地有益經驗和創新做法,大力推廣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分類模式,為全省各地提供借鑑,以示範引領推動面上工作。

多年來,浙江通過不斷創新垃圾分類模式,因地制宜,促進垃圾投放、垃圾收運及垃圾處置實現良性循環,在多地已取得良好的分類成效。

杭州下城區推出智能分類回收新模式,通過互聯網+ “無接觸式”推動再生資源回收。2019年,朝暉街道在轄區共投入建設了20座智能化可再生資源回收站,有效覆蓋轄區居民的垃圾分類需求。

浙江省政協舉行民生協商論壇 監管平臺、推廣模式被重點提及

在疫情期間,各資源回收站點實施24小時“無接觸”回收,居民可以使用“分好啦”APP掃碼或刷卡進行回收,減少了人員接觸。這種智能化“無接觸”回收得到居民一直認可,轄區內知曉率、參與率提升明顯。

平湖市作為2019年度浙江省生活垃圾分類優秀單位,創造了“定時定點”平湖模式,小區“定時定點”的技術要求和工作導則被嘉興採納並全市推廣。

浙江省政協舉行民生協商論壇 監管平臺、推廣模式被重點提及

在平湖市定時定點垃圾房,配備了探頭、燈頭、水龍頭等設施,並實施智能化運行和大數據彙集分析,體現了形態美、生態綠、功能全、智能化和暖人心的功能。

按照浙江省垃圾分類處理“一年見成效、三年大變樣、五年全面決勝”總目標要求,2020年是實現生活垃圾分類“三年大變樣”和“零增長”“零填埋”目標的決戰之年。委員、專家和界別群眾代表認為,浙江省持續大力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政策體系日益完善,垃圾治理水平和能力不斷提高,相關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浙江省政協舉行民生協商論壇 監管平臺、推廣模式被重點提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