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将军的这个小伙,若不是因为老爸的非凡要求,必是一位将军

许世友是解放军有名的战将,他的大名无人不知,他一生戎马,战功赫赫,百死一生,就连敌人听了都闻风丧胆。但在他的九个子女中,却很少子承父业,只有三子许援朝是少将,而他的长子本来是一个优秀的海军干部,前途一片大好,若不是因为许世友的一个特殊要求,必定是一位共和国将军。

许世友将军的这个小伙,若不是因为老爸的非凡要求,必是一位将军

许世友,1905年2月28日出生在河南信阳,曾到少林寺学习武术,1928年投身革命,历任红十一军班长、排长、营长、团长,长征时期已经是红四军的军长,三过草地,深得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信任,抗日战争期间,历任129师386旅副旅长、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胶东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中,历任华野第九纵队司令员、山东兵团司令员,立下很多战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解放军的一位传奇战将。

许世友将军的这个小伙,若不是因为老爸的非凡要求,必是一位将军

而他一生的遗憾就是因为忙于革命工作而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母亲病危时,他因公务缠身,未及赶回去给老人送终,引为终生憾事,所以,他并没有在中央关于领导工作人员实行火葬的倡议书上签字,成为中央领导中唯一土葬的一位,邓小平对此批示:下不为例。许世友将军的孝心不仅如此,他甚至把在部队有大好前途的长子劝回老家,替自己尽孝,最后儿子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工作者。

许世友将军的这个小伙,若不是因为老爸的非凡要求,必是一位将军

许世友的长子名叫许光,生于1929年4月7日,在他出生不久后,许世友便随红四方面军离开大别山,许光跟着母亲四处流浪、乞讨,生活十分艰辛,直到全国解放后,才被送到时任山东军区司令的许世友手中,父子得以再次相逢,由于一直呆在农村,许光一字不识,许世友便将他送到第五航空兵学校和大连海军舰艇学院学习,毕业后历任北海舰队战士、航海长、舰长,成为共和国第一批海军军官,如果一直留在部队,很快就会成为一名解放军的将军。

许世友将军的这个小伙,若不是因为老爸的非凡要求,必是一位将军

但许世友要他回到家乡,照顾祖母,替父尽孝,许光开始虽然不同意,但看到父亲的为此事而痛苦纠结,他做出了人生中最艰难的决定——回到家乡新县。在家乡的40多年,许光在武装部一干就是二十年,坚决扎根新县,为人光明磊落,从不以将军后代自居,从不为子女亲属托人情,继承了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直到转业也只是一个老团副。

许世友将军的这个小伙,若不是因为老爸的非凡要求,必是一位将军

许光一生艰苦朴素,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直到去世还用着上世纪70年代的大立柜、80年代的沙发、90年代的老式电视,但他却资助了老红军10多万元,临终前还将20万元积蓄全部捐赠给家乡的慈善事业。作为许世友将军的儿子,许光的朴实人格令人敬佩,也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