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工作面“傾盆大雨”,看神東這支隊伍怎麼治!

31409工作面

位於神東錦界煤礦礦井井田最北部

是該礦四盤區北部區的首採面

煤層上覆風化基岩含水厚度最高達75米

工作面自2019年10月份佈置以來

到今年3月已經推進到富水區


在工作面

淋水大的地方猶如傾盆大雨般,傾注而下

僅4架支架間就安設了兩臺水泵

積水深的地方也已淹沒了支架的大腳

面對每小時近500立方米的湧水量

治水是安全生產的前提保障


前一天晚上凌晨2點升井的神東錦界煤礦綜採二隊隊長王國靖本想趁著中午時間補個覺,但在食堂吃過飯後,他的腳步還是不由自主地朝著更衣室的方向走去,最近工作面進入富水區,他想著下井再去現場看看。

井下工作面“傾盆大雨”,看神東這支隊伍怎麼治!

“我們設防能力足夠,工作面俯採作業,水淹不住。”雖然王國靖嘴上說著不擔心,但聽隊員講,他們隊長這段時間紮在工作面的時間比以往多了許多。

31409工作面位於神東錦界煤礦礦井井田最北部,是該礦四盤區北部區的首採面。煤層上覆風化基岩含水厚度最高達75米。工作面自2019年10月份佈置以來,到今年3月已經推進到富水區。在工作面,淋水大的地方猶如傾盆大雨般,傾注而下,僅4架支架間就安設了兩臺水泵,積水深的地方也已淹沒了支架的大腳。

面對每小時近500立方米的湧水量,治水是安全生產的前提保障。最近一段時間,錦界煤礦地質防治水辦公室主任張博成又忙著簽發採面進入富水區的排水措施,而在這之前,礦裡已經通過在含水層厚的區域加密補打疏放水孔,加大疏放水量。如何安全通過富水區,對於錦界煤礦來說,雖然累積了不少的治水經驗,但面對這樣大的湧水量,也不敢有絲毫的掉以輕心。

“地質條件變化大,隨著工作面的推進,從中等富水區要進入到強富水區。”張博成根據地質條件判斷最大的湧水量將達到每小時1500立方米,他和團隊成員不僅從增加疏放水工程、加大排水量上想辦法,同時更詳細地制定了排水舉措,“根據工作面起伏詳細制定了水泵安裝的數量和位置,明確了閉前反水管安設的位置及數量……”

按照措施佈置,工作面安放了16臺水泵,三趟排水管路,形成了每小時1848立方米的總排水能力,適應於工作面的安全生產需求。

井下工作面“傾盆大雨”,看神東這支隊伍怎麼治!

措施制定到位,現場落實也需得力。在生產期間,綜採二隊相較往常多出了2個崗位,在工作面設置了專人移泵排水,在機尾由專人負責導水槽暢通,確保工作面排水暢通,運輸機頂鏈不上水,這是保障煤質和生產安全的一道關口。

“困難越大,責任意識越強。”採煤機司機劉軍操作也比以往更加謹慎,作為一名黨員,也是一名班長,他深刻地感受到在工作面遇到特殊時刻,自己肩上的責任,“只有最大限度地保證底板平整,不造成坑窪,才能讓積水更好地外排。”

在生產組織中,綜採二隊也在這一時期嚴格執行“開機先拉水、停機必停水”制度。在錦界煤礦調度指揮中心的煤質報表上顯示,全礦完成5627大卡,比設定指標還多出77大卡。責任與擔當在當下的困難時刻,是綜採二隊默默踐行著的精神。

在工作面現場,工作人員的衣服因為被水浸溼都比日常深了一個色號。“井下作業本身就比較潮溼,現在湧水量又大,得做好員工的職業健康防護。”考慮到這一時期的工作,王國靖第一時間聯繫礦裡採購了加長款雨衣,在工作面儲備絨衣、雨具等,為員工做好第一道防護。在井下打雨傘這本不常見的景象,如今雨傘卻是在工作面必須的裝備。不止如此,在工作面每隔幾個支架間,也都能看到用風筒布製作而成的導水槽,用來將支架間的淋水集中導出,儘可能避免人員淋水。

井下工作面“傾盆大雨”,看神東這支隊伍怎麼治!

在機尾不遠處的輔助聯巷中,轟鳴的裝載機在緊張清理浮煤作業中,從工作面敷設出的排水管路也在滿負荷運轉,機電隊人員也在24小時跟班作業中……在防疫保供的大局下,在綜採二隊推進富水區的困難時刻,錦界煤礦全礦上下團結協作,分工明確,協同配合,正在做好採面排水和安全生產工作,以昂揚鬥志“背水”一戰。


來源 | 圖說神東(ID:tushuoshendong)

作者 | 神東全媒體記者 徐清

通訊員 | 神東錦界煤礦 李德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