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南宮山菜市

  • 南宮山鐵路上的職工家屬,自稱是“鐵路上”的人,一直把縣、市、區、鎮、村等的人稱為“地方上”的人,在地方上,南宮山只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組織,叫居,對!叫南宮山居委會,現在叫南宮山社區。但在鐵路上,我們南宮山可曾是成都鐵路局貴陽鐵路分局下面的南宮山地區,貴陽鐵路分局在這裡成立的有南宮山地區工委。地區工委的辦公地點就在南宮山菜市場往鐵路醫院之間的遵義車務段大樓三樓上,山字形的三層紅磚樓房,被幾顆粗大的法國梧桐掩映,見證著祖國大西南鐵路建設、運行的盛況。
  • 從前的南宮山菜市,其實是正宗的馬路市場,在南宮山是最居中的位置,以它為圓心,四面輻射開去。菜市不興“趕場”,每天四周的百姓都會把新鮮的蔬菜挑到菜市來賣。肉案也有幾個,賣肉的屠戶都是自己去收購生豬,自己宰殺,南宮山賣肉比較出名的是南山路大上坡唐家老五,他價格公道,童叟無欺,稱好後,他都要再割一片加給顧客。
  • 七十年代,南宮山菜市也就靠著現在南山村村委會那一邊有一溜斷壁殘垣的平房,當時好像叫南山大隊,對面全是稻田,馬路菜市的地面是石子鋪成,一下雨,路過菜市,稀泥告告滿地,往裡三十米開外,往下就是菜市的三岔路口地段,早晚商店就在個路口上。這個早晚商店,隸屬於老遵義市南關供銷社,賣的都是居民生活品。
  • 顧名思義,早晚商店,也就是早上和晚上才開門營業。早晚商店的營業員是我們同學的媽媽——王嬢嬢,因為只有她一個營業員,忙不過來,要去城裡進貨,有時候還得扎帳,所以基本上就是早上7點到10點,下午4到8點關門,在那個計劃經濟時代末期,這種營業時間可是最接地氣的了。這個早晚商店,直到1992年南關供銷社改制,王嬢嬢自己接手,辦成個體工商戶執照,一直經營到1998年。由於王嬢嬢待人和善,早晚商店在老南宮山人心中有著不錯的口碑。
  • 周家涼粉,因為是我們李姓同學的外婆,大家也都親切的稱呼為外婆涼粉。它質細柔嫩,香辣爽滑,細而不斷,回味無窮,應該是南宮山菜市上不可多得的美味佳餚。過去將近40多年了,每次提起周家涼粉,都還忍不住吞口水,想起那香辣無比的油辣椒!
  • 外婆先是賣的豌豆涼粉,因為生意特好,後來有了芡粉調製的“刮刮涼粉”,白白的,翻扣出臉盆形狀印記,只見老外婆麻利的刮刀在涼粉上轉一圈,就盛滿了一碗,加上蒜泥水、鹽醬、蔥、姜、蒜等佐料,最後是一瓢油辣椒澆到碗中間、、、、、、,
  • 挨著周家涼粉的是個地攤,常年戴著棉帽的王老頭賣著火柴、打火機、火石、皮筋、“紙火”等東西。現在“紙火”這種東西基本已經消失了,給年輕人說“紙火”,他們基本不知道是個什麼東東,只有我們這個年紀的人曉得。
  • 菜市場上的陳家和周家“蹄花粉”可是遠近聞名的。“陳家蹄花粉”位於南宮山菜市的“新商店”旁,印象中,進他家店裡需要下二、三級臺階,他家對面是幾個肉案,南宮山菜市賣肉的攤區。陳老闆原是南宮山地區食堂的廚師,出來後,自己既是老闆,又當廚師,生意經營的不錯。“周家蹄花粉”位置最佳,就是南山村村委會樓下,是菜市最鬧熱的地方。他家早上賣蹄花粉,下午提供小炒、火鍋等,老闆很胖,大家都叫他“周胖娃”,老闆隨時都是笑臉相迎,生意紅極一時。我們班長給我說,她的婚宴都是在周家餐館辦的,我一直在努力回憶,當時隨禮沒有?
  • “新商店”,是南宮山菜市上最大的商店,它屬於老遵義市工礦貿易公司設在南宮山的一個分銷點。“新商店”,相對的“老商店”在鐵路對面,遵義電務段機關旁邊,家屬區裡。
  • 據從小居住在老商店的梁先生介紹,川黔線通車運營後,老商店這個地方是最早的南宮山地區食堂,因為老遵義市工礦貿易公司要在南宮山設立分銷點,地區食堂才搬到南宮山俱樂部後面那個位置去的。
  • 大約是1974左右,老商店搬到菜市上兩層紅磚房的小樓裡,成了“新商店”,這個地方改成職工住房,梁先生等幾戶職工入住,當時,梁先生6歲左右。
  • 現在,再去南宮山,原來的菜市早已告別馬路市場,搬入了南宮山農貿市場內,人聲依然嘈雜,商品更加豐富,感覺也還親切,可還是有那麼一點點陌生。
  • 拉拉雜雜寫了這些,只想記錄一下而已,好多事,由於到時所處的角度不同,大家感受就有所差異。希望我的記述,能勾起大家的回憶,回憶那段快樂簡單的日子;希望我的記述,和大家通過這個網絡平臺,互動交流。
  • 再次感謝大家關注,感謝大家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