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五窮六絕”日曆週期是怎麼回事?這次還有效嗎

股市“五窮六絕”日曆週期是怎麼回事?這次還有效嗎

長假嗖就過去了,“後浪”們休息如何?節後北京基本全面復工,100%到崗,告別這幾個月奇幻的遠程辦公日子。

老股民都知道,A股市場每年大致節奏:


1-3月春季躁動;

4月基本面驗證或佳或險;

5-10月叫做“Sell in may and go away”;

9-12月重磅會議再度接力。

又逢5月,真的要五窮六絕嗎?因為疫情第二波的擔憂和外貿方面消息,長假外圍市場波動較大,給5月來了個跳空下跌的開頭。

美股標普500在5月1日下跌2.81%:

股市“五窮六絕”日曆週期是怎麼回事?這次還有效嗎

A50期貨5月1日一度跌幅超5%:

股市“五窮六絕”日曆週期是怎麼回事?這次還有效嗎

4月30日佛誕節港股是休市,5月4日(週一)港股開市跟著重錘了4%:

股市“五窮六絕”日曆週期是怎麼回事?這次還有效嗎

好在5月5日都企穩。明天A股估計也是低開,但收盤還真不一定。

不得不說,節前加倉科技成長方向,又蒙對,科技成長几次擇時節奏踩對。有讀者留言說沒跟上,但真彆著急,節後應該有反覆,5月說不定就是更好的上車機會。

先看外部因素上,主要就是疫情+選情


一是疫情反覆,影響外需恢復;二是貿易問題上更像是打輿論牌,大選臨近為了轉移輿論壓力,抽風點火、重啟爭端。但有疫情下的經濟停擺,大規模加稅實施底氣,已經不如之前。短期只是影響市場風險偏好而已,短期休整一下也是好事。

股市“五窮六絕”日曆週期是怎麼回事?這次還有效嗎

股市“五窮六絕”日曆週期是怎麼回事?這次還有效嗎

內部因素來看呢?

先說說歷史日曆效應,更多是歸納的規律。A股年初往往資金面寬裕,兩會政策暖風下,投資風險偏好高,產生“每年春天都會漲”的效果。我們可以看到過去十餘年,每一年的歲末年初都存在一波1-3個月的“春季躁動”。

2019年春季,上證綜指從1月4日2440點開始,到4月8日到達春季行情最高點3288點。其後4月22日上摸3279後開始下跌,跌幅-13.5%。又上演一次5月魔咒。

2020年春季卻因為新冠疫情打斷。

這種節奏背後是為什麼呢?


海通證券策略分析師荀玉根有過總結,總體看,A股季節性效應離不開政策面。年初有一號文件和3月份兩會帶來的春季躁動;4月則是預期驗證期,經濟數據出爐、上市公司年報一季報相繼披露,這一年經濟情況和宏觀政策多少會更有底。如果基本面或政策面向好,後市則佳,如果不達預期或變差,則險。

5-10月有“sell in may”效應,除了類似海外市場的季節、假期等效應無心戀戰,國內5-10月主要是政策淡季,此前該反應的也已經反應,除非基本面持續向好。


到了年底,10-12月各類重磅會議較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政治局會議等承上啟下,有新的動力,加之年底機構因排名等,也傾向於調倉換股沖沖業績。

而今年整體被疫情打斷:兩會延後放在5月底,變成“政策旺季”;且一季度最慘數據過去,開始進入數據真空期、期盼政策,二季度業績等主題是復甦。


但之前也說了,二季度經濟也不會暴力反彈,而是逐級爬坑,比如這次五一的數據肯定大不如前,3季度才是高潮。政策節奏上始終比較剋制,沒有搞大放水。

日曆的週期性,更像是總結的規律,它的週期並不必然逆轉市場週期。今年市場節奏更像是前低後高,後面值得期待,但節奏上真不要著急。


其實春季躁動後,還有一句更關鍵:4月後決斷。

這是由前申萬宏源策略分析師、現荒原資產董事長凌鵬在2012年總結的。他的觀察,每年年初躁動可能和最終的行情沒有太大關係,真正決定全年成敗的是躁動後的主線,不然就往往容易贏了躁動、輸了全年。

也就是說全年主線,往往與躁動主題不同。

比如2010年年初炒出口復甦,但消費品才當年投資的主線;2011年年初炒高鐵和供應收縮,但熊市C浪才是關鍵;2012年一季度煤飛色舞,但卻是自此兩年半的高點;


2013年年初延續2012年年底的銀行地產證券,但創業板已經悄悄登上歷史舞臺;2014年年初延續13年的小票行情,但全年來看,藍籌逆襲;


2016年萬眾矚目,但沒有迎來躁動,反而等來熔斷,而熔斷後的四個月,創業板還跑贏主板,但那正是此後兩年白馬行情的開始;17年上演漂亮50和要命3000的分化;2018年前四個月大多人都賺過錢,但最終是一個大熊市。

今年1季度,醫藥等成為贏家,但全年來說又會是誰呢?我們還是按照價值成長輪動慢慢來。




假期還注意到一個信息,央行調查了全國30個省市的3萬餘戶家庭資產負債情況,看看你被平均了沒?

1)城鎮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317.9萬元,家庭淨資產均值為289.0萬元


2)平均最有錢家庭是北京、上海和江蘇,平均家庭資產最低的是新疆、吉林和甘肅;

股市“五窮六絕”日曆週期是怎麼回事?這次還有效嗎

3)家庭資產以實物資產為主,佔近80%,其中住房佔大頭,整體近七成;

股市“五窮六絕”日曆週期是怎麼回事?這次還有效嗎

4)家庭金融資產佔比較低,僅為20.4%。大部分還是投穩健的固定收益產品如銀行理財、定期存款,股票投資才6.4%,買基金的更少,才佔3.5%。

股市“五窮六絕”日曆週期是怎麼回事?這次還有效嗎

可見,低風險固收類產品仍是大多數人理財投資的“剛需”。居民存款還沒有實現搬家,從收益率上看,依然在“負利率”上掙扎。


股市“五窮六絕”日曆週期是怎麼回事?這次還有效嗎


權益資產是潛在回報率更高,但是對權益基金投資的接受和投資方法的科普依然任重道遠。這次股東會,巴菲特也繼續為指數基金打call,長期看股票回報率比國債高,前提是堅持長期投資。

4月份,可以看到,市場波動下,科技類ETF開始持續淨贖回:

股市“五窮六絕”日曆週期是怎麼回事?這次還有效嗎

新基金髮行也降溫:

股市“五窮六絕”日曆週期是怎麼回事?這次還有效嗎

大部分人還是追漲殺跌的思路,在最熱烈的時候進場,而不是低位分批佈局進場。還是要轉變思維,“股投不炒”。


最後貼一下之前自己篩選的“固收+”類基金,滿足大部分低風險穩健回報的需求:

股市“五窮六絕”日曆週期是怎麼回事?這次還有效嗎


所謂固收+基金就是有債券類穩定資產打底,又適當放大風險敞口,靠股票倉位、可轉債、打新股、股指期貨等資產或策略增厚收益。


這類產品權益倉位中樞水平在10%左右,年化目標收益率在4-7%,力爭回撤控制在2%以內,算是能夠承接我們穩健投資需求。


免責聲明:本文及本號任何文章的觀點,皆為交流探討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