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來的“產業縣長”——記上海援黔幹部,貴州省正安縣委常委、副縣長李國文

地處貴州遵義東北部的正安縣,曾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貴州省16個深度貧困縣之一。今年3月3日,隨著正安縣的脫貧出列,黔北徹底撕下貧困標籤,實現了全面脫貧。

在遵義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隊伍中,有一群來自上海的特殊戰士。他們根據中央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戰略部署,離開繁華的都市生活,告別家人,在黔北這片紅色土地上,用真心真情書寫為民情懷。上海援黔幹部,正安縣委常委、副縣長李國文就是其中一位。

找準貧窮原因

2018年是正安脫貧攻堅進入決勝階段的關鍵一年。當年8月,上海市委組織部選派畢業於復旦大學經濟學系,時任楊浦科技創新集團副總經理的李國文擔起援黔重任。

正安的山多,路不好走。4月18日,就在記者見到他的前一天,李國文下鄉調研林下養雞時不慎造成右手臂撕裂性骨折。李國文說:“在山區工作還按平原思維判斷走路,產業發展不因地制宜,摔跤是必然的。”

一到正安,李國文就開始調研走訪。他有機關、企業工作經歷,懂經濟、又有產業發展工作經驗,通過一次次調研、走訪,他認識到,正安縣貧窮的根本原因還是產業基礎薄弱,產業興旺是解決正安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

“正安的貧窮是窮在農村,而改變農村的貧窮根子是要有特色產業,但現狀是產業不成規模,沒有穩定的市場渠道。產業發展沒有利用好資源稟賦,更沒有從農產品到商品意識轉換上去思考。”李國文說。

抓好龍頭企業

李國文認為,抓產業,就是抓龍頭,抓住了龍頭企業,就抓住了產業發展的“牛鼻子”。

正安生態優美,擁有廣闊的森林資源,在人多耕地少的山區,發展林下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市場潛力。但是,沒有龍頭帶動,資源無法變現。在李國文的努力下,成功引入了上海的禽類龍頭企業落戶正安,投資成立了遵義新景農業有限公司,大力發展林下養雞產業,而銷售則瞄準了上海大市場。

謝壩鄉是正安縣最偏遠的鄉鎮之一,是仡佬族苗族少數民族鄉,貧困發生率一度達25%。上海龍頭企業運營的林下養雞項目從無到有,已發展成為黔北最大的林下雞養殖基地之一,成為謝壩鄉重要的主導產業。截至目前,已累計向上海銷售林下雞10萬餘羽,通過固定分紅、務工等形式帶動了500餘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增收。

除了林下雞,正安還有一些特色產品優勢沒有發揮出來。比如,當地的黃花菜產業具有非常大的潛力,但是產業鏈不完善,產品較為低端。

李國文緊緊圍繞困擾黃花菜產業的瓶頸問題,積極培育本地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和貧困戶積極投身黃花菜產業。

2018年以來,上海援黔資金相繼投入480萬元,建設了黃花菜加工廠,解決了黃花菜的加工難問題,實現了黃花菜產業由一產到二產的跨越,並助推龍頭公司拿到了食品生產許可證。從“農副產品”轉變為“商品”,黃花菜的產業鏈延長了,助農增收的作用也更明顯了。

破解技術難題

方竹是特產於大婁山脈的竹子品種,形呈四方,正安縣共有方竹種植面積50萬畝,是縣裡的主導產業之一。

方竹筍雖好,卻面臨保鮮難題,採摘24小時後就會纖維化,因此採摘下來的方竹筍必須要進行保鮮處理。針對鮮筍保鮮問題,李國文邀請專門做鮮筍行業的上海敞耀農業科技企業專家,通過手把手指導,進行預冷保鮮,破解了方竹筍長距離運輸中的保鮮技術難題。

2019年9月11日,遵義地區第一車標準化、市場化的方竹筍進入上海市場。截至當年年底,正安縣向上海銷售了總價值達1726萬元的方竹筍鮮筍、筍乾等各類筍產品,直接帶動了全縣540餘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

正安縣是茶葉種植大縣,其中,綠茶有10萬畝,但沒有品牌,銷售渠道不多,市場競爭力不強。其中離縣城較近的大堡村擁有1000多畝的優質綠茶茶園,但由於上述原因,茶山一度荒廢。

李國文在調研中發現,正安作為茶葉的主產區和後發區,要想在傳統綠茶領域中進行競爭,面臨相當大的難度,必須守正出奇。

黃茶在今天的六大茶類中非常稀缺,很大原因是其加工工藝複雜。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李輝擁有“電解包悶黃茶”知識產權專利,在李國文的邀請下,李輝多次帶領團隊來正安考察,決定與大堡村合作開發黃茶。

今年年初,李輝的團隊和大堡村合作社正式啟動了股權合作,採取“上海專家團隊+上海企業+本地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合作模式,以“固定分紅+效益分紅”的利益分配模式,對黃茶進行研製和開發。正安的茶產業由此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新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