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有个“瓦窑西施”

“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但在贵州省天柱县,我们却在泥巴堆里见到一个不施粉黛,美丽却十分勤劳的女人,我们为此惊艳不已,她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瓦窑西施”——叶凤。


我们见到叶凤时,她正在门前洗菜。

天柱有个“瓦窑西施”

她不在乎外面世界的精彩和繁华,有时候也逗逗狗,生活过得简朴而充盈。

天柱有个“瓦窑西施”

天柱有个“瓦窑西施”

随说女子不如男,我们赶到她的瓦窑工地时,叶凤正在瓦桶上做传统的手工瓦,只见她把和好的泥巴切裁成长约60厘米,高30厘米、厚2厘米的粗坯泥片,迅速的糊在瓦桶上,然后转动瓦桶进行粘接,并按规格进行制作,动作娴熟,在瓦桶的快速转动中,泥巴溅在叶凤靓丽的身上、脸上,仿佛盛开的花朵上站满了一只只迷路的蝴蝶。

天柱有个“瓦窑西施”

天柱有个“瓦窑西施”

天柱有个“瓦窑西施”

天柱有个“瓦窑西施”

天柱有个“瓦窑西施”

天柱有个“瓦窑西施”

天柱有个“瓦窑西施”

“时代发展了,这种传统的瓦渐渐失去市场,也嫌不到什么钱了。”叶凤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烧制一窑的瓦大约需要20天左右,遇上不好的天气,时间会更长。除去人工、柴钱,场地租金,一窑下来最多也只能赚四、五千块钱。

所以有时候,叶凤也会对未来感到迷茫。

天柱有个“瓦窑西施”

“做瓦也很不容易的,踩泥、上桶、晾瓦、装坯、上窑、烧窑、开窑……程序极其繁琐,虽然我是一个女子,但每天看着他一个人一天忙到晚,实在太累了,于是我也跟着他学着干,虽然开始很累,但现在已经习惯了”,十多年来,叶凤用自己的汗水、青春,与丈夫为伴,同泥土作友,不辞辛劳,以过硬的技术、顽强的毅力掌握了全套做瓦的程序。

天柱有个“瓦窑西施”

天柱有个“瓦窑西施”

天柱有个“瓦窑西施”

天柱有个“瓦窑西施”

天柱有个“瓦窑西施”

天柱有个“瓦窑西施”

天柱有个“瓦窑西施”

“我老婆不怕泥巴的……”李小军对他这个不怕脏、不怕累的老婆很满意,说起这话时,脸上洋溢着幸福。

天柱有个“瓦窑西施”

泥土无声,瓦窑无声。

随着全球对于环保的重视,而琉璃瓦、玻璃、塑料、金属等替代品的出现,烧窑业将逐渐衰落并关闭。

这座瓦窑,像是一个结尾,卧伏在那里,是那样的安祥,那样的平静……而我们的瓦窑西施,也就这样默默的守护着这即将消失的技艺。

天柱有个“瓦窑西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