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鑑賞與寫作:讀白居易《賣炭翁》學寫作

炭者,發於木材,鍛於窯火,後成黑炭,燒於盆間,供人取暖!古有《賣炭翁》一詩,借一老者,揭當時社會底層勞動者人困窘之形態!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古詩鑑賞與寫作:讀白居易《賣炭翁》學寫作

初讀此詩何感?只覺滿目酸澀,心悵然若失。為何呢?只因為生民發聲耳!詩魔白居易所作的這首詩是《新樂府》組詩中的第三十二首,“新樂府”是白居易和元稹提出的恢復詩歌“美刺比興”、“諷喻時事”的傳統,以起到“補察時政”的作用。

詩人是如何做到寫一賣炭翁而使讀者如見無數賣炭翁、賣柴翁、賣油翁的呢?如何借寥寥數語,刻畫社會典型,揭露社會現實的呢?這與其高超的寫作手法分不開。

一、借人物外貌、心理描寫,刻畫人物

賣炭者誰,乃一年老頭白可憐老翁也?從何知?試看此句“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此乃人物外貌描寫。“兩鬢蒼蒼”,點出賣炭者年事已高,卻仍在勞作,引人深思。“滿面灰塵”、“十指黑”,點出老翁的外貌,給人一種枯敗、灰暗的感覺。再看此句,顏色詞多,有煙火色、灰色、蒼蒼色,黑色,白色,身上唯一的亮色,竟是花白的頭髮!你看,這兩鬢蒼蒼與十指黑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本應是安享晚年之際,卻仍在艱辛勞作,為何?

古詩鑑賞與寫作:讀白居易《賣炭翁》學寫作

賣炭者為何而勞作呢?“身上衣裳口中食”,只是為了衣食而已,所以仍以年老孱弱之身,入終南山,一斧頭一斧頭地砍柴,再一揹簍一揹簍地背到窯中,再一窯一窯地燒炭,所以全身除了花白的頭髮外,都是昏暗的。這般辛苦,都只是為了能夠有食吃,有衣穿啊!此情此景,又怎能不讓人心生同情?

所以詩人說“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如此辛苦,衣著卻又如此單薄,心思卻又如此矛盾,賣炭者正在擔心炭價不好呢?明明寒冬臘月,衣服單薄,甚至在寒風中會瑟瑟發抖,卻還希望天氣再寒冷點,只盼望著這千餘斤的炭能夠賣個好價錢,能夠置換出更多的口食錢啊!你看,這單薄的衣裳和賣炭翁的心理描寫極其矛盾,可也正是這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卻又合乎情理的心理描寫,襯托出了貧者幾乎無立錐之地、無衣食來源的悲慘境地,為了生存,不顧自己的安危,只願這唯一的收入來源——炭,能有個好價錢,讓家人能有所食,多麼可憐啊,怎能不催人淚下!

古詩鑑賞與寫作:讀白居易《賣炭翁》學寫作

在刻畫賣炭翁這一人物形象上,詩人正是著力於人物外貌和人物心理活動,借賣炭翁的外貌、衣著和複雜的內心活動,來展現一個可憐的、無奈的勞動者形象。讓人在感慨、同情之時,又不禁深思:這真的只有一個賣炭翁嗎?

二、多層對比,側面刻畫人物形象

除了從人物外貌、心理活動直接刻畫人物外,此詩另一特點是運用多層對比,來深入刻畫。

從賣炭翁自身來看:有外貌上色彩黑與白的對比,有“願天寒”的心理活動和“衣正單”的現實對比,還有一直企盼天寒賣個好價錢的千餘斤炭,結果卻被“宮使”搶奪,只扔下“半匹紅紗一丈綾”的現實,這“千餘斤”與“半匹”、“一丈”的強烈的反差,是願望與現實的巨大落差,這都刻畫了一個辛酸、無奈、辛勞的勞動者,心有所盼卻又勞而無獲,被搶奪也只能忍氣吞聲的可憐形象。

古詩鑑賞與寫作:讀白居易《賣炭翁》學寫作

再從賣炭翁與宮使的對比上看,有外貌上的對比,一個“衣正單”,一個“黃衣白衫”;有動作上的對比,一個“泥中歇”,一個“騎馬翩翩而來”;而這都是源於身份地位上的懸殊,一個位卑,一個位高。位卑者只能忍氣吞聲,位高者可以頤指氣使,位卑者辛勞,位高者不勞而得其果,這不就是“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的真實寫照嗎?一個不敢言,只能任人宰割卻又無可奈何的賣炭翁便躍然紙上了,下層勞動者的悲慘命運也浮現在讀者眼前。

是誰,導致老者仍需勞?又是誰,導致老者勞而無所獲?又是誰導致這種社會悲劇?通過這層層對比,我們知道,是“宮使”。你看,詩人曾在此詩自注,雲:“苦宮市也。”“宮市”的“宮”指皇宮,“市”是買的意思。皇宮所需的物品,本來由官吏採買。中唐時期,宦官專權,獲採購權,故常有數十百人在長安東西兩市及熱鬧街坊,以低價強購,甚至不給分文。這“宮市”,實際上是一種公開的掠奪。

古詩鑑賞與寫作:讀白居易《賣炭翁》學寫作

由此可見,即使你再怎麼辛勤勞動,也抵不過公開掠奪啊!這層層對比實是詩人有意為之,只為讓這賣炭翁的可憐、辛酸的勞動者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只為讓這勞動者的悲慘命運能夠引人深思,引人關注!

三、以小見大,揭露社會現實

社會上真的只有一個賣炭翁嗎?

不是的,詩人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詩人筆下的賣炭翁是千千萬萬個賣炭翁的縮影,也是千千萬萬個下層勞動者悲慘命運的真實寫照。只不過是人於千萬人中挑選了一個最具典型,最能引起人麼同情的人罷了,他身上具有無數千萬勞動者的共性:老者、勞者、無所得者。

古詩鑑賞與寫作:讀白居易《賣炭翁》學寫作


詩人的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環境描寫、對比都是為了刻畫這樣一個下層勞動者形象,都是為了藉助這一典型來反映廣闊的社會現實。“宮使者,只為買炭乎?”“受害者,只有一人乎?”答案昭然若揭。

這種以小見大,以典型寫普遍的寫法,值得我們學習!

昨天雲備課時,聽到老師的一句話,深以為然,作為結語:疫情期間,這是背書的大好時機啊!有一小學生,已經把初中的古詩古文全背完了,美其名曰:晚背不如早背,更何況現在還有大把的成段的時間!

古詩鑑賞與寫作:讀白居易《賣炭翁》學寫作

是啊,疫情,是一次災難,也是一次重生的良機。願你抓住機遇,成為脫韁而出的黑馬,成為那最耀眼的星辰,不墜落、不暗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