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汾陽話讀《賣炭翁》,才發現隱藏在唐詩裡的祕密

以前的語文課本闔裡,有一首白居易的唐詩《賣炭翁》,咱們好多兒人也都耳熟能詳,講的是一塊賣炭的老漢家在大冬天謀生的艱辛。

可是小編上學時候就覺察見怪氣:為甚這首詩不押韻咧?(普通話朗讀,詳見音頻) :

賣炭翁 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 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 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 曉駕炭車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 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 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 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 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 系向牛頭充炭直。

那陣兒我問嘍老師,老師說這是「古體詩」,不同於「律詩」和「絕句」需要嚴格押韻,古體詩押韻不規則,或者不押韻也行嘍。小編我似懂非懂地接受嘍這一「事實」,可是心裡還是疑疑惑惑地。

直到有一回小試用汾陽話讀,才發現《賣炭翁》這首詩,是押韻的!(汾陽話朗讀,詳見上方的音頻) :

賣炭翁 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 兩鬢蒼蒼十指
賣炭得錢何所營 身上衣裳口中
可憐身上衣正單 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 曉駕炭車碾冰
牛困人飢日已高 市南門外泥中
翩翩兩騎來是誰 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 回車叱牛牽向
一車炭,千餘斤 宮使驅將惜不
半匹紅綃一丈綾 系向牛頭充炭

相信大家已經發現啦,用紅顏色標出來的字「黑 食 轍 歇 北 得 直」就是韻腳,普通話分別讀 hei, shi, zhe, xie, bei, de, zhi,幾乎都不押韻。可是汾陽話讀 heq, sheq, zheq, xieq, beq, deq, zheq 都是帶

喉塞韻尾的 -eq 韻。可以很好地押上韻。

原來呀,《賣炭翁》這首詩白居易押的是「入聲韻」。「入聲」不剗是古代「平上去入」四個聲調之一,更是一組獨立的韻母。「入聲」在以普通話為代表的官話方言裡(包括北方大部及西南地區)已經不再獨立存在了。而以汾陽話為代表的晉語方言,則保留了「入聲」這一古漢語的特徵。

其實咱們在 一課闔裡已經詳細講過汾陽話的這一特徵。汾陽話的入聲韻共有兩組八個,核心韻腹分別是 a 和 e。

用汾陽話讀《賣炭翁》,才發現隱藏在唐詩裡的秘密

除過《賣炭翁》,杜甫的《哀江頭》也是很好體現汾陽話入聲韻存古的例子,紅色字是入聲韻的韻腳,用普通話讀是基本不押韻的,而汾陽話則押的不錯。:

哀江頭 · 杜甫

少陵野老吞聲,春日潛行曲江曲 qyeq

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 lueq

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景物生顏色 saq

昭陽殿裡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 caq

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齧黃金勒 leq

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箭正墜雙飛翼 ieq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汙遊魂歸不

得 dieq

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 xieq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jieq

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bieq

獨立的入聲韻是晉語方言存古的體現之一,而這也讓汾陽話得以區分「權」和「權」、「全」和「全」這樣一些普通話同音的字詞。(力、不 是入聲字,利、部 不是入聲字)。

除此之外,因為「入聲」還是古代「平上去入」四個調類之一。熟悉詩詞格律的人知道,「平仄」是詩詞必須遵守的規則。其中平聲字單獨屬於「平聲」,「上聲、去聲、入聲」的字屬於「仄聲」

《錦瑟》這首詩的千古名句「莊生曉夢迷蝴蝶」按照格律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中「蝶」字如果用普通話來看待,你會發現是不符合格律的。因為「蝶」在普通話裡是陽平聲,似乎不是仄聲字。然而實際上「蝶」是入聲字,只是在普通話裡入聲消失,併入了平聲。

用汾陽話讀《賣炭翁》,才發現隱藏在唐詩裡的秘密

但是如果用汾陽話來判斷,就會很符合格律平仄。因為「蝶」在汾陽話中保留了入聲的讀法。

兀地應該如何利用汾陽話來判斷一個字是入聲字呢?入聲調、入聲字還有曷些需要我們瞭解的奧秘?點擊以下這兩篇「汾陽方言語音教程」文章,觀看系列視頻可以讓你徹底理解「入聲」的概念:

用汾陽話讀《賣炭翁》,才發現隱藏在唐詩裡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