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社恐”,那就讀加繆吧

如果你也“社恐”,那就讀加繆吧

今天書單的開頭和往期有點不一樣,我們想探討一種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情況。

最近很火的日劇《凪的新生活》(又名《風平浪靜的閒暇》),劇中的女主角小凪非常擅長觀察“空氣”(氣氛)。

懂得在怎樣的氣氛中和周圍人一起開懷大笑,即使那並不好笑;

懂得在什麼氣氛中對他人沒有禮貌的調侃笑著接受,以表示自己也“開得起玩笑”……

如果你也“社恐”,那就讀加繆吧

劇中將其定義為“氣氛”,也可以理解成一種“潛規則”

懂得在何時何景表達與之對應的情緒和反應,好像就是成熟的,甚至是“對的”。

以上這些看起來更像是為了顧全大局而委屈自己,但有沒有另一種情況,即無需照顧他人的面子,而自己真實的反應卻不太“正常”。

有本小說的男主角就是這樣,面對母親去世這件事,他的反應很不正常——

“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不知道。”

加繆的《局外人》開篇就告訴讀者,“我”並不清楚母親去世這件事。

男主角默爾索對母親去世這件事過於冷靜和冷淡。

他把這件事說給了自己的老闆聽,還沒表露出悲傷就獲得了同情,周圍人都在對他表示抱歉,希望他能好好度過難關。

在母親去世這件事上,除默爾索之外,大家都似乎對此感到悲慟,只有他無動於衷,像個“局外人”。

在該悲傷的時候並不覺得悲傷,和大多數“正常”的反應截然不同。也是加繆賦予默爾索第一個吸引人的特質。

在瞭解這本開頭就相當大膽的小說前,來認識一個帥哥,本期書單的主角——加繆(Albert Camus,1913年11月7日—1960年1月4日)。

如果你也“社恐”,那就讀加繆吧

如果你也“社恐”,那就讀加繆吧

如果你也“社恐”,那就讀加繆吧

加繆因為長相過於帥氣,曾被邀請去出演根據杜拉斯小說改編的電影,

但由於檔期太滿時間安排不過來,該電影后由法國影星貝爾蒙多出演。

如果你也“社恐”,那就讀加繆吧

長相帥氣並不能保證他的婚姻順遂,第一段婚姻讓他痛苦,妻子是一個叫

西蒙娜·伊埃的漂亮姑娘。

如果你也“社恐”,那就讀加繆吧

加繆第一任妻子 西蒙娜·伊埃

那個年代,人們經常用注射嗎啡來緩解月經疼痛,西蒙娜卻因此染上嚴重的毒癮。

1934年,21歲的加繆和西蒙娜結婚了。有朋友說,那是因為加繆有“天使情節”

為了想矯正西蒙娜才和她結的婚。

但是西蒙娜還是不能抵擋毒品的誘惑,甚至為了得到毒品與醫生出軌。

這場婚姻很快走到了盡頭。

如果你也“社恐”,那就讀加繆吧

如果你讀過加繆的書便不難發現,他筆下的世界總是荒誕離奇

這也和他的經歷有關。

他出生在阿爾及利亞,童年生活很坎坷。

如果你也“社恐”,那就讀加繆吧

加繆的母親

出生不到8個月父親就在一戰中去世,父親的屍體甚至都無法運回寄回家裡的只有幾塊在他體內找到的彈片。

巨大的打擊導致他的母親出現聽力和語言障礙,只能用左耳聽聲音,口齒不清。

諷刺的是,為了生計,母親不得不在一家彈藥廠打工,負責填充子彈。

小說《局外人》中的默爾索在很多方面和加繆很相似——不讓任何人主導自己的世界。

加繆有強烈的政治傾向,而且是言出必行的人。

二戰期間,他第一時間就申請加入軍隊前線,但由於有肺結核病史被軍隊拒絕。

也曾加入法國共產黨,主導戰爭報,又被驅逐出黨。

如果你也“社恐”,那就讀加繆吧

加繆和薩特

和著名作家薩特成為最好的朋友,之後又與他決裂。

他非常討厭世俗的條條框框,說自己:“既不相信上帝,但也不是個無神論者”

如果你也“社恐”,那就讀加繆吧

加繆第二任妻子 弗蘭西娜·弗爾

如果你也“社恐”,那就讀加繆吧

加繆的雙胞胎兒女

結束第一段婚姻後和第二任妻子弗蘭西娜·弗爾結婚,生了一對雙胞胎,但又在外面招蜂引蝶,情人無數。

妻子因此得了嚴重的抑鬱症。

如果你也“社恐”,那就讀加繆吧

如果你也“社恐”,那就讀加繆吧

諾獎公佈時,加繆夫婦

1957年,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給44歲的加繆。

據說加繆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正在吃飯,瞬間驚得臉色煞白。

因為他實在是太年輕了

,僅次於歷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吉卜林。

如果你也“社恐”,那就讀加繆吧

同屆諾獎獲得者:加繆(右一)、楊振寧(左一)、李政道(左三)

加繆曾經說過,沒有什麼比死於車禍更加荒誕的了。

卻一語成讖,得諾獎三年後,

他自己不幸死於一場車禍。

1960年1月4日,加繆買了從普羅旺斯到巴黎的火車票,卻在搭乘的最後一刻被好朋友伽利瑪說服,改乘他的順風車。

結果兩人都在這場車禍中去世,當時加繆的包裡還放著一本還未完成的長篇小說《第一個人》的手稿。

如果你也“社恐”,那就讀加繆吧

即便加繆說,去世的作家作品經常會被高估,但他的作品或許並沒有被高估。

1995年,法國BVA調查向公眾問了一個“20世紀作家中誰最讓你心動”的問題。

加繆拿到了4.5的高分,薩特只有0.8。

他的作品,迄今仍是伽利瑪出版社的暢銷書。

如果你也“社恐”,那就讀加繆吧

加繆毫無爭議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書非常短,120頁,開篇第一句話就能吸引你往下讀:

“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不知道。”

本以為這個開頭已經足夠荒誕,結果是事情後面的發展更加讓人覺得荒謬。

主角默爾索是個公司小職員,得知母親的死訊後,不僅沒有痛哭,而是想到“自己還得和老闆請兩天假”。

在母親的葬禮上,默爾索依舊沒有“例行公事”地哭出來。

他對自己生活的事情總是漠不關心,上司提出的調動和升遷他覺得無所謂,葬禮後甚至還和女朋友痛痛快快地玩了一天。

他一系列和社會主流格格不入的舉動引發了旁人的不滿。

之後他因為一場意外被捕。

審判現場,人們紛紛把他在母親葬禮上沒有哭、第二天和女朋友約會等等事情作為證據,指責他是一個冷血的人。

在法庭上,默爾索不是沒有為自己辯護,只是他拒絕強迫自己假裝懺悔。他說:“我絕對肯定,我是不願意媽媽死去的。”

但是眾人都覺得“這麼說是不夠的。”

檢察官義正辭嚴地喊道,“我控告這個人,他懷著一顆殺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親。”

最後“眾望所歸”,默爾索被判處死刑,因為他沒有在該悲傷的時候表示悲傷。

如果你也“社恐”,那就讀加繆吧

如果你也“社恐”,那就讀加繆吧

西西弗是希臘神話中的一個國王,由於得罪了諸神,被懲罰每天把一個巨石推上山,再眼看巨石從山頂滾到山腳下,不斷循環反覆。

這本書裡,加繆不斷探討人生的意義,對抗荒誕。

這可能就是人一生苦難的縮影吧,不斷地重複著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

在諸神看來,這是一種懲罰。

但在西西弗看來,這是對諸神的反抗。

加繆說:“生活若沒有意義,則更值得人們去經歷它。”

在他看來,盡最大可能的活著,就是對生活這種荒誕之處最大的反抗!

如果你也“社恐”,那就讀加繆吧

加繆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

主要講阿爾及利亞的奧蘭發生鼠疫——黑死病。

突如其來的瘟疫讓人不知所措。政客狂妄無知,甚至想利用災難來獲取利益。

整個城市被重重封鎖,人們不能自由進出,有的人不惜威脅別人,也想逃出城市。

但也有像裡厄醫生一樣的人,正面對抗瘟疫,不顧自己安危救助病人。

其實書中是鼠疫,書外是生活。

風平浪靜時,一切都挺好,災難真正發生時,才真正考驗人性。

如果你也“社恐”,那就讀加繆吧

總共3卷,記錄了加繆從1935年到1958年之間的數千條箴言。

這是加繆最輕鬆的一本書了,可以說是他的金句集。

這三本書,就好三堂關於人生、情感、文學的“加繆課”,書裡每一句摘出來都可以用來轉發。

如果你也“社恐”,那就讀加繆吧


如果你也“社恐”,那就讀加繆吧

如果你也“社恐”,那就讀加繆吧

如果你也“社恐”,那就讀加繆吧


如果你也“社恐”,那就讀加繆吧

如果你也“社恐”,那就讀加繆吧

這部精彩的《加繆傳》出自法國著名傳記作家奧利維耶·託德之手。

採用了大量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加繆研究領域的一項重要成果。

不僅真實生動地還原了一個傑出作家短暫而又豐富卓越的一生。

而且對喜歡加繆的讀者瞭解他提供了一條途徑。

如果你也“社恐”,那就讀加繆吧

加繆曾經公開承認,創作《局外人》受到過《郵差總按兩遍鈴》的影響。

和《局外人》的大膽開頭不同,《郵差總按兩遍鈴》的開頭是男主角弗蘭克撒了個謊,謊稱自己和一輛開著凱迪拉克的人約好在汽車旅館見面,但那人沒來。

而弗蘭克很快與旅店老闆交談起來,並很快得到了一份工作——在汽車旅店乾點維修工的活兒。

個人覺得這本書值得推薦的地方在於,它的主角都是有血有肉的小人物,小人物身上的血和肉能有什麼呢?

除了刻板印象中活下去這個念頭外,他們身上還有不切實際的夢想和愛情。

本書給貧困、沒什麼文化、也沒什麼技能的小人物注進了可以稱之為浪漫的東西。值得一讀。

讀完後或許你也能理解,加繆是受到本書哪一部分的影響,寫出了《局外人》。


往期書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