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一生作詞極多,為何《清平樂》獨選這首《浣溪沙》?

《清平樂》第二集中,晏殊稱研究易禮,給自己卜了一卦,算出不久之後便要離開京城。家中僕役忙著收拾東西,為出行做準備,而他則是離開房間,走入雨中,在雨中吟誦了一首自己寫的《浣溪沙·小閣重簾有燕過》:

“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曲闌干影入涼波。一霎好風生翠幕,幾回疏雨滴圓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晏殊一生作詞極多,為何《清平樂》獨選這首《浣溪沙》?

晏殊一生所作詞作頗多,有名的詞作亦不在少數,如:《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採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這三首無一不比《浣溪沙·小閣重簾有燕過》名氣大,為何編劇偏偏選擇了《浣溪沙·小閣重簾有燕過》呢?咱們先來詳解一下這首詞。

上片,著重寫景色之美。園中閣樓掛著重重帷幔,燕子從外面飛來,輕輕地掠過那重重帷幔。夜風吹得那殘花的花瓣飄飄而下,落在那庭院地上修剪過的草坪上。庭院中的水池外圍外繞著曲曲折折的欄杆,欄杆在月光的照耀下影子映入水波中。三句詞將人工之美、自然之美相結合,竟是那樣的和諧,沒有絲毫矯揉造作之感。

下片,由景入情。一陣清風吹過,那綠色帷幔被吹動,給人一種恍惚的感覺,不是那風吹動帷幔,而是層層帷幔生出了風。想起白日間下過的那幾場雨,雨滴下時落在那圓圓的翠綠的荷葉上,就像那玉盤中滾動著晶瑩剔透的珍珠,美麗極了。風也好,雨也罷,都是簡單的自然現象,而晏殊則由此想得更多,他想到的是自己人生的風雲變化,起伏不定。終於,在醞釀了5句事物的景色之後,晏殊進行了發洩:“

酒醒人散得愁多?”酒醒人散之後,憂愁是不是更多了?毫無疑問,答案是肯定的,“借酒澆愁愁更愁”。

晏殊一生作詞極多,為何《清平樂》獨選這首《浣溪沙》?

每每狂飲之後,清風催人醒,夜色催人散,狂歡之後一切重歸清冷,心中的愁苦也就更甚,帷幔外,一日之間,景色變化繁多,而自己依舊是孤單的、憂愁的、惆悵的,像極了那“晚花紅片”,零落、凋零。

小佛本想查找這首詞的寫作背景,奈何一無所得,或許晏殊作這首詞的時候,只是一時之間思想空泛,突然憂愁而已,與自己政治生涯或者家庭生活毫無關係。

當我們詳細瞭解《浣溪沙·小閣重簾有燕過》後,不妨仔細品品,當晏殊看到春天快要結束,夜晚也將來臨,酒醒之後人們已經散去的情景,心中不免萌生出的惆悵之意。《清平樂》中,晏殊在見到劉太后對張耆賞賜越來越多,而這些與張耆的德行、才能無關,只是當初劉太后落魄的時候張耆收容劉娥,深知自己已經沒有辦法幫助仁宗牽制劉太后專權,“臣如今,已經不能為陛下之臂,抗住太后之力了”,希望儘自己的綿薄之力為仁宗明心境,為朝臣論是非。

晏殊一生作詞極多,為何《清平樂》獨選這首《浣溪沙》?

晏殊在《清平樂》中吟誦《浣溪沙·小閣重簾有燕過》也就非常的應景的,將晏殊無法協助仁宗制衡劉太后的憂愁、惆悵表現得淋漓盡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