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易經》的思維看世界十大頂級思維

用《易經》的思維看世界十大頂級思維

1 ,墨菲定理:越害怕的事情越會發生

從吸引力法則來看,人體就是一個磁場,當一個人越害怕一件事情時,自然會花越多的心思思考這件事,注意力集中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這裡說的“成就”不一定是好事,應該理解為一種結果,比如剛和一個親密好友發生點誤會與口角,很害怕失去這個朋友,很自然就會去思考這個朋友身上的優缺點,與他一起經歷的開心與難過,發生口角到底誰對誰錯。幾乎所有心思都在想這個事,但是很多人對自己的認識不夠,在思考這些問題時容易把錯誤在對方身上放大以及放大對方的缺點,再回憶起大家相處的日子,想到的大多是不開心的過程,因此與對方決裂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而當一個人把心思全花在這個事上,在其他方面得不到投入,自然就會不如意,然後也就容易把引起這些壞結果的因素都歸咎於朋友身上。這樣就越容易失去這個朋友了。用《易經》的思維來看,假設這件事情最終的結果是雙方決裂,那麼造成這個結果絕不會是單個人造成的。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希望友情如初的想法代表陽氣,希望友情決裂的想法代表陰氣了,而陰陽二氣又同時分別存在兩個人身上,個人身上的陰陽二氣相互糾纏,會產生個人身上陰陽二氣的比例變化,因此相對兩個人來說,可能有一方更偏向友情如初,這一方又代表陽氣,另一方更偏向友情決裂,這一方又代表陰氣。如果朋友陰氣重,自然需要以本體陽氣與朋友相交才能挽回。但主題是當本體越害怕這件事情發生,由於吸引力的作用,本體會成為陰氣重的一方,先不論對方。如果這個時候再與朋友交涉,朋友是陽氣旺自然有平衡之道,或者朋友不理睬,本體無處可發揮作用陰力,無相交則無惡果。但是物以類聚,本體與朋友肯定有很多共同點才會走在一起,這時交涉面臨更大的可能性就是二者陰氣橫行,於是關係決裂。

用《易經》的思維看世界十大頂級思維

2.特伯論斷:在數字中找不到安全

數字是死的,情況是活的。安全感怎麼來?是實質,是結果。比如要賺錢,方法代表數字,結果代表金錢。懂得賺錢的方法,還手裡沒有掌握金錢,是沒有安全感的,因為這樣就不能確定這些方法是否值錢。聽,看,思考只能改變想法,做才能改變結果。這就是王陽明的心學旨要“知行合一”。

用《易經》的思維看世界十大頂級思維

3.摩斯科定理:你得到的第一個回答不一定是最好的答案

摩斯科定理主張刨根問底,打破砂鍋問到底。事物皆有表象和本質。而事情的發展也必然會經歷初期,中期,後期。《易經》的思維是把一件事情分為六個階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關於摩斯科定理,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一個故事:在美國有一間鞋子製造廠,為了擴大市場,工廠老闆便派一名市場經理到非洲一個孤島上調查市場。這名市場經理到達後,發現當地人都沒有穿鞋子的習慣。回到旅館,他馬上拍發電報告訴老闆:"這裡的居民從不穿鞋,所以沒有市場。"當老闆接到電報後,思索良久,便吩咐另一名市場經理去實地調查。當這名市場經理見到當地人赤足,沒穿任何鞋子的時候,心中興奮萬分,馬上回到旅館電告老闆說:"此島居民無鞋穿,市場潛力巨大,快寄一百萬雙鞋子過來。"為什麼同樣的境況,卻有不同的觀點與結論。把老闆的想法代表道,道生一就是兩個經理交出的結果:那裡的居民不穿鞋。一生二:這裡的居民不需要穿鞋還是需要穿鞋。二生三:1.不需要,2.需要,3.需要的話怎麼讓他穿。三生萬物:普遍穿上鞋。

用《易經》的思維看世界十大頂級思維

4.福克蘭定律:沒有必要做決定時就有必要不作決定

正所謂“謀定而後動”,沒有計劃和預判,盲目的行動必然會有更大的兇險。所以當不知如何行動時,最好的行動就是不採取任何行動。《易經》第一卦“乾卦”裡說到“潛龍勿用”。就是說時機未到時應該修身養性,蓄積力量,繼續觀察,侍機而動。沒有必要做決定時是指兩種時機:一是沒有足夠的信息作為參考,還沒有策劃好。此時就先不做決定,繼續收集信息,繼續策劃。二是已經收集足夠的信息和策劃好了,只是時機尚未成熟,正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此時更應沉住氣,靜待最好的時機方可決定出手。

用《易經》的思維看世界十大頂級思維

5。藍斯登原則:在你往上爬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潔,否則你下來時可能會滑倒。

進退有度才不至進退維谷。非常符合《易經》主張居安思危的理念,也就是平衡之道,平衡也是儒家中庸思想的主旨。《易經》的思維是皆從陰陽相反兩面作為出發點去判斷萬事萬物,有陰必要有陽,物極必反,人生有上位必然會有下位,不是說爬得越高就一定會摔得越重,只要能夠居安思危,上位的同時鋪好下位的路,持正守固地踏出方步,自然無不吉利。一陰一陽之謂道,從生存之道來說,居安思危是《易經》最重要的傳道思想。而“託利得定理”也正是闡明這一觀點:測驗一個人的智力是否屬於上乘,只看腦子裡能否同時容納兩種相反的思想而無礙於其處世行事。

用《易經》的思維看世界十大頂級思維

6.盧維思定理:謙虛不是把自己想得很卑微,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這個一樣涉及到吸引力法則,自嘲自貶也算是一種幽默,可以使相處方式更加融洽,但即使自嘲自貶,心思始終還在自己身上。當自己有所求,而資源掌握在對方手中,心思花在自己身上多了,花在對方的身上自然就少了,比如對待客戶,對方感受不到你更多的服務,自然不會埋更多的單,所以你得到的回報自然會少。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易經》六十四卦中”謙卦“是吉凶比例差異最大的一卦,得謙卦者,可謂全吉,”謙卦“代表謙虛謹慎,甘居人後,只需保守自尊,而自尊是人之天性,不易失去,所謂全吉。”謙卦“的本義是忘我利他,利他則有回報。切記“寵辱皆忘,方可以寵辱不驚”。

用《易經》的思維看世界十大頂級思維

7.菲斯路定理:人有兩隻耳朵卻只有一張嘴,意味著人應該多聽少說。

《易經》第四卦“蒙卦”代表處於矇昧時期,需要教育。孔子說:‘樞機之發,不可不慎。”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怎能不謹慎?我們都知道“言多必失”,那麼失的是什麼呢?得到的往往很明顯,失去的卻常常不知道。人都有一張嘴巴,兩隻耳朵。在說話的同時,聽不進任何風吹草動,也就聽不到別人說話了。人出生時思想思維都是零,吸收越多,自然得到越多。聽能改變想法,想法能指導行動。說得多了,聽到的就少了,想法改變得少,行動自然受阻,損失就明瞭。所以每說一句前都應該先思考說這句話的後果是否比不說話還有意義。

用《易經》的思維看世界十大頂級思維

8.吉爾伯特法則:工作危機最確鑿的信號是沒人跟你說該怎麼做

真正危險的事是沒人跟你談危險。《易經》中“泰卦”象徵萬事如意,無論做任何事都會亨通,得泰卦者安如泰山,大吉大利。然而當沒人談論危險的時候,就說明危機感全無,違背了居安思危的思想,此時就是最危險的,因為泰極則否至,這是文化屬性,不隨人的意志轉移。所以“泰卦”闡明的哲理是要想持盈保泰,必須有危機和憂患意識,修德進業,讓泰的狀態得以延長。

用《易經》的思維看世界十大頂級思維

9.沃爾森法則:把信息和情報放在第一位,金錢就會滾滾而來

能得到多少往往取決於能知道多少。知行合一,先知後行才不失方寸。不知而行那是亂來瞎搞。這個就不多說了,這十大思維我也最關心這個,哈哈,先搞個專門的信息情報站最重要,有興趣的朋友私信入站,要有拿得出手的信息資源來共享交換才有價值哦

用《易經》的思維看世界十大頂級思維

10.其實這樣的頂級思維已經找到31個,說到第9個覺得有點累了,後面再慢慢說,現在心思都在第9個上,正是《易經》的“用九”哈。畢竟人家森森說的在理呀,想想這些年也是錯過了不少。先做點什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