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丨蒼南縣激活少數民族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丨蒼南縣激活少數民族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

近日,蒼南玉龍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溫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投資建設開發公司和浙江泰亨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三方協議,總投資約1億元的“消薄飛地”項目落戶龍灣中心區 K11 地塊商務樓,成為蒼南縣東陽、下垟、三星等少數民族村集體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預計每年可增加集體經濟收入210萬元,帶動增收人數1萬餘人。

蒼南縣是浙江省少數民族工作重點縣,擁有2個畲族鄉、46個民族村,有畲、回等37個民族人口3.25萬,佔全省少數民族人口的7.8%,畲族人口2.2萬,佔全國畲族人口的3%。這些民族村大部分地處山區、土地貧瘠、耕地緊張,經濟基礎和“造血”功能薄弱。為進一步推進少數民族村脫貧攻堅工作,蒼南縣聚焦“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作共贏”指導方針,通過組建強村公司、引入特色農業、強化特色產業等方式,推動少數民族村集體經濟從“保底型”向“發展型”轉變,夯實農村高質量發展的物質基礎。

由橋墩鎮高山、龍井等少數民族村共同出資的蒼南橋墩強強置業有限公司成立於去年年初。公司剛成立,就投入1100萬元,啟動7000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建設,通過租賃每年能為各民族村創造150多萬元的集體收入。

疫情過後,農業生產也進入復甦期和繁忙期。位於岱嶺畲族鄉富源村的蜜柑基地,農民正在為蜜柑鬆土施肥。富源村通過村集體牽頭開發和農戶土地入股的模式,採取“集體+農戶”辦法,成立合作社,村集體出資金,農戶出土地,規模發展特早熟蜜柑1500畝,實現村集體經濟年增收30萬元,220戶入社農民年戶均增收2000元,從業農民年人均增收1萬元。

流岐岙村是蒼南縣赤溪鎮沿海一座小漁村,紫菜養殖是流岐岙村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全村80%的村民以紫菜養殖為生。流岐岙村利用遠程教育的資源優勢,成立養殖合作社,通過學習深海全浮流養殖技術、閒置海域出租和新建碼頭倉庫等方式,村集體經濟年增收30多萬元。

截至目前,蒼南縣46個少數民族村共成立或參與強村公司5家,參與抱團項目4個,落地單村項目14個,2019年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2990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