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寧洱:70後執著“牛倌”的“雙贏”致富路

雲南寧洱:70後執著“牛倌”的“雙贏”致富路

70後執著“牛倌”的“雙贏”致富路

雲南寧洱:70後執著“牛倌”的“雙贏”致富路70後哈尼族漢子王增林是一個退伍兵,他的家鄉寧洱縣磨黑鎮上勝村是一個坐落在重重大山深處的哈尼族山村。莽莽群山阻斷了家鄉發展之路,曾經,這裡交通不暢,信息閉塞,生產生活條件惡劣,發展緩慢滯後,村民們紛紛舉家遷離、另謀生路,全村近300戶人家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人口。

2013年,王增林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身為村民小組長、黨員、老退伍軍人的他,頭上貧困戶的“帽子”讓他深感慚愧和不安。他深知只有抓住國家扶貧政策苦幹實幹,加快步伐改變現狀,才能帶領群眾甩掉貧困帽子,不辜負鄉親們的信任和期望。

軍營鍛造了王增林堅強的意志和品格,他肯吃苦、有幹勁。路不通,王增林就帶著家人在泥水中像螞蟻啃食般一鋤頭一鋤頭挖通了兩公里長的小組公路,村民主動前來幫忙,他總是自掏腰包把工錢悉數付給鄉親們。電不通,就靠自己的雙手打草喂牛,他和妻子的雙手佈滿了厚厚的老繭。水不通,就靠人力一趟趟往返於兩公里外的水源拉水喂牛。沒有草種和肉牛,他四處奔波尋找購買品質良好的草種、肉牛,多次碰壁卻從不氣餒。缺資金、缺技術、沒有行業經驗,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他跑銀行、找專家、查資料,努力摸索尋找著行之有效的方法。

云南宁洱:70后执着“牛倌”的“双赢”致富路

70後執著“牛倌”的“雙贏”致富路

“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才會看到希望”。憑著不怕苦、不服輸、不放棄的開拓精神,王增林藉助20萬元黨員創業致富貸款,建起了新牛圈,種下40畝皇竹草,引進肉牛60餘頭。2014年,他成功育肥並出售了第一批肉牛,實現純收入55000餘元,掘到了生態肉牛養殖的第一桶金。

2016年,寧洱縣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磨黑鎮上勝村基礎設施得到全面夯實,水泥路通到了村委會,斜坡小組通電通水,通訊條件也得到了改善。王增林養殖肉牛的步子跨得更大了,他改良了牛圈,擴大了養殖規模,年內總計出欄肉牛120餘頭,收入達21萬元。王增林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在莽莽大山中開拓出了一條以種養結合模式致富增收的新路子。2018年度,王增林被評為“雲南省光榮脫貧戶”。

云南宁洱:70后执着“牛倌”的“双赢”致富路

70後執著“牛倌”的“雙贏”致富路

目前,上勝村共種植皇竹草2051畝,養殖肉牛33戶,種草養牛產業帶動周邊上百戶農戶實現就近就業,拓寬了收入渠道,帶動17戶建檔立卡戶實現戶均增收6000元以上,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到了0.12%。以前因為貧困落後離家的村民紛紛遷回故土,全村群眾種草養牛的熱情高漲,形成了人人“想致富、敢致富、能致富”的良好氛圍。

云南宁洱:70后执着“牛倌”的“双赢”致富路

70後執著“牛倌”的“雙贏”致富路

這個在軍營經歷了磨練、榮獲部隊“優秀士兵”榮譽稱號的退伍老兵、中共黨員,帶著退伍不褪色、敢拼敢幹的精神,以執著拓荒者的姿態不斷探索、積極進取,面對艱難的發展環境,不等不靠,抓住國家扶貧政策,不斷拼搏進取,在綠水青山之間探尋出一條致富新路,在奔往小康的路上編織著幸福而絢美的致富夢想,開拓出了一條綠色生態可持續的脫貧發展之路,帶給身邊的每一個人可貴的正能量,引領和帶動群眾走上了一條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致富路。

雲南網通訊員 張奎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