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升級還是不能操之過急 給傳統企業注入一針“強心劑”

現在這個時代企業如果不做數字化轉型,等待的只有死亡,有的人還給「死亡」加了個期限:10年,然後,「數字化創新」開始在最近幾年風靡全球。

轉型升級還是不能操之過急 給傳統企業注入一針“強心劑”

不過,在地球上談創新,繞不開的就是熊彼特。作為創新的開山奠基之人熊彼特曾稱“企業規模越大,技術創新就越有效率”。也就是說大企業的創新能力比小企業強,但,事實上在數字化創新過程中,一直都是頭部互聯網公司大放異彩,傳統企業望塵莫及。

這是不是說明數字化創新中熊彼特假設已出局?在接下來的這場數字化轉型的戰爭,傳統的實體經濟還有沒有競爭力?

轉型升級還是不能操之過急 給傳統企業注入一針“強心劑”

趴在電腦屏幕上那隻睡覺的獅子

在顛覆式創新驅動下的市場博弈中,屢屢出現中小企業出奇制勝就把大企業整死的,像早些年趴在電腦屏幕上睡覺的那隻獅子——瑞星殺毒軟件,多年疏於創新被360拉下神壇,只能被動挨打。

轉型升級還是不能操之過急 給傳統企業注入一針“強心劑”

抖音和拼多多的崛起也改寫了中國互聯網商業版圖,“顛覆式創新”理論再次得到驗證。

一個又一個案例似乎在證明小企業的創新能力比大企業強得多,熊彼特假說搖搖欲墜。

但不要忘記,這些成長起來的小企業最後變成了大企業。今天,在美國依然是FLAG的天下,中國則是BAT的版圖。他們手握了全行業最有效的人才,他們的創新能力還是傲視群雄。這就是為什麼微信每年依然有大量創新不斷推出的原因,雲計算還是阿里雲最強。

所以,在互聯網領域,熊彼特的假設仍然成立。

轉型升級還是不能操之過急 給傳統企業注入一針“強心劑”

使用數字工具大獲全勝的12306

與知名互聯網大企業、滴滴、今日頭條以及獨角獸企業相比,有一家傳統企業,僅採用了簡單的用互聯網工具和數字化的工具便創造了數字化轉型的奇蹟。

調研發現,它的下載量不亞於滴滴,它的創新力度不亞於阿里、它的粉絲數量不亞於微信,它沒有估值、沒有風投、沒有網紅、沒有佔領朋友圈、沒有佔領新聞頭條。

但是它在用一點一滴的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集聚了互聯網改變傳統產業的力量,成為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最經典的案例,這家企業就是12306。

轉型升級還是不能操之過急 給傳統企業注入一針“強心劑”

十幾年來12306通過使用數字工具,不僅售賣火車票、還在售賣保險、零食,今天它已經進攻了美團的市場,對於實體經濟來講它擁有著大量的訂單。

由此可見,數字經濟並非是互聯網新貴所有,傳統經濟一樣所有。當實體經濟具備互聯網能力、掌握了互聯網規則,能駕馭互聯網技術,掌握了遠超C端的數據,而且天生具備市場資源、用戶資源,還不用做雙邊市場,這就意味著熊彼特假設成立。

轉型升級還是不能操之過急 給傳統企業注入一針“強心劑”

由於熊彼特假設的成立,對於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而言,迅速地把自身變成大企業,並且在掌握互聯網規則、技術後,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會深度融合,可以從規模優勢走向網絡效應,形成贏者通吃的大好局面。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場數字化戰爭中傳統實體經濟更具有競爭力。關於這點,特做下思考:

1.傳統行業中的大企業同樣具備極強的數字化技術能力:只是對新技術變化的駕馭能力,以及新技術與傳統制造、工藝流程的結合需要時間和積累,同樣,對高度不確定的掌控,不是目的,而是結果。有時候,創新速度慢或者不是錯誤,而是一種按節奏進化、後發制人的策略。

2.數字化並非戰略,而是基本管理。數字化轉型創新出發的原點應該與企業的稟賦、資源以及技術成熟度、適用性相關。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互聯網可以改變商業的本質,OFO最終還是死了,第一批網紅餐廳再也不見雕爺,扎硬寨、打硬仗的模式並非就是最差的模式。

3.當實體經濟也掌握了互聯網規則、技術之後,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之深度融合的數字化創新的路徑可能會單調、枯燥,但是絕對會將互聯網力量轉化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而數字化轉型不是所有的硬件都免費。

數字化,當前還能算是一種競爭優勢,到未來是實體經濟必備的一種競爭條件和基本能力,數字化,不是一種戰略,而是基本的管理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