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西安大學生課外閱讀靠分享 閱讀變成一種“社交方式”

8成西安大學生課外閱讀靠分享 閱讀變成一種“社交方式”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對於西安大學生而言,目前的閱讀情況如何?每天的閱讀時間有多久?對於自己的閱讀量滿意嗎?為了更好的瞭解西安大學生的閱讀現狀,“城事智庫”開展了本次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為西安專科、本科大學生及碩博研究生,通過網絡線上調研的形式進行發放,回收有效問卷4450份,對西安大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全面瞭解。

城事智庫通過一系列與大學生課外閱讀、數字閱讀相關的問卷調查,發現了一些值得高校和社會需要共同關注的閱讀現象:

【關鍵詞】大學生 課外閱讀 現狀

  • 調查結果顯示,超8成學生閱讀的主要目的是“汲取營養,拓展眼界”,然而超3成學生每天閱讀時間不足1小時;
  • “手機免費閱讀”正成為當代大學生主要閱讀方式,超5成大學生喜歡在宿舍內閱讀;
  • 超5成學生每月看1-3本書,近7成學生對自己目前的閱讀情況感到不太滿意;
  • 近7成學生認為因“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使用時間長”導致閱讀量缺乏;
  • 大學生閱讀正逐漸向“傳統閱讀下降,淺閱讀盛行”的趨勢發展,閱讀時間和數量的下降、功利色彩濃厚、不良閱讀心理現象普遍等。

現象1:超3成西安大學生閱讀時間偏少 閱讀量小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大學生的閱讀時間被上網和娛樂時間大大擠佔。大學中的人際交往也日益豐富,各種老鄉會、學生社團活動層出不窮。

8成西安大學生課外閱讀靠分享 閱讀變成一種“社交方式”

城事智庫調查發現,約3成大學生每天閱讀時長不足1小時,大多都淺嘗輒止;每月讀不完1本課外書,5.62%的大學生課外幾乎不閱讀。這些數據都足以表明,如今有一小部分大學生群體開始表現出對閱讀的興致不高、興趣不濃的傾向。

8成西安大學生課外閱讀靠分享 閱讀變成一種“社交方式”

超3成(32.58%)大學生們以學習任務繁重和社團活動眾多為由,沒時間而不得不減少閱讀時間。經過調研,不少同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糾結病,比如有時候想靜心閱讀時,可手機、電腦、平板等終端設備打亂了閱讀的計劃,容易令人沉迷在“淺閱讀”和追劇、遊戲中,很難完全抽身出來進行深度閱讀。信息爆炸、手機等電子產品依賴症、社會心態浮躁成為影響大學生“沉浸式”讀書的主因。

但是,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意擠總是會有的。學生時代,儘量合理安排時間,多找時間閱讀,博覽群書,才能更輕鬆的去面對和駕馭今後的工作和學業生活。

現象2:閱讀功利色彩濃厚 “瀏覽式”淺閱讀盛行

在西安大學生如何看待大學校園的讀書氛圍時,出現值得擔憂的社會現象:近6成(59.55%)學子認為,目前的校園讀書氛圍比較功利,讀書多半是為了考研、為了擇業、為了更好的平臺。現代社會競爭日益加劇,知識更新速度飛快。學生學習、就業壓力增大,閱讀目的性日益增強,實用性成為閱讀的首要考慮因素,讀書更多的是為了給自己增添一種“硬實力”,為將來擇業獲取更多選擇的機會。

8成西安大學生課外閱讀靠分享 閱讀變成一種“社交方式”

大多數同學會選擇專業、考試類和麵試技巧類書籍來閱讀,因為這些書可能很快顯示出效果。

真正能沉浸書本里,去享受知識帶給自己的愉快感,少之又少。僅15.73%的學生認為,目前的校園讀書氛圍特別好,大家都喜歡讀書。

城事智庫調查發現: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從成人到大學生,“機”不離手已成普遍社會現象。西安近7成(68.54%)大學生對目前的閱讀現狀不太滿意和非常不滿意。

8成西安大學生課外閱讀靠分享 閱讀變成一種“社交方式”

在多媒體環境中成長的大學生們,是文化快餐的主流消費群體,更是“讀圖”時代的主要受眾。“瀏覽式”淺閱讀盛行,看文章和讀書,更多會受到標題和圖片的影響,傳統的以紙質為主的閱讀方式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更多受訪學生認為,“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使用時間長”是導致閱讀量缺乏的禍首。

現象3:8成大學生閱讀靠交流分享

閱讀變成了一種社交方式

在西安大學生閱讀的主要交流方式上,因為生活圈子窄,超8成西安大學生傾向和“朋友交流”分享好書。其次有48.31%的學生會寫書評,35.96%的學生選擇網絡發帖,25.84%的學生選擇加入讀書俱樂部,21.35%的學生則會加入各類書友群進行線上分享交流。隨著互聯網數字閱讀概念的不斷強化,學生的興趣圈層化也會越來越明晰,以各類書友群為主流的線下交流方式佔比也會越來越大。

8成西安大學生課外閱讀靠分享 閱讀變成一種“社交方式”

調查顯示,數字閱讀時代,大學生的“手”更懶了,同學們能完整讀完一本書,寫讀書筆記的僅佔四分之一;閱讀的主流方式是通過手機等電子產品碎片化“淺閱讀”。

大學生閱讀:從“一個人的孤單”變為“一群人的交流”

而在常用的電子閱讀客戶端選擇上,微信讀書以絕對的優勢勝出,不僅因為免費、便捷、書的品類豐富;而且騰訊系一貫的“社交+閱讀”的產品定位,讓閱讀看起來,更像是一種社交方式,攢積分答題、點贊、讀書排行榜、組隊做任務獲取無限卡,一系列的操作將社交元素納入閱讀體驗。閱讀方式由精讀、細讀到“囫圇吞棗”式泛讀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沒有耐心去誦讀文學經典作品,取而代之的是各類APP公號上的碎片化閱讀,這一趨勢值得警惕。

8成西安大學生課外閱讀靠分享 閱讀變成一種“社交方式”

讀書日的建立初衷,其目的就是讓人們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閱讀對於大學生而言,是學習知識、拓寬視野、豐富能力的有效方式。大學校園是大學生社會化的最後一個環節,也是大學生汲取知識、學習硬本領的最後一個“加油站”。目前西安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的閱讀觀念、習慣及閱讀現狀不盡如人意,真正喜歡課外閱讀並能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好好讀書的同學更是鳳毛麟角。

如何才能扭轉“瀏覽式”淺閱讀盛行的現狀?

城事智庫認為:需要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和良性循環引導,高校圖書館應積極加強信息化建設,從硬件配套設施到推進校園閱讀活動的舉辦,讓書香在潛移默化中縈繞校園,讓校園的閱讀氛圍悄然改變,書香瀰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