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楊捷將軍古墓

初三,在草廟山附近走訪親戚,無意中得知附近有一座楊捷將軍墓,還是安徽天長市為數不多的省級重點文物,頓時激起了自己的好奇心,趁著中午天氣較好,便前往探訪了一番。

出門前專門還百度了一下楊捷將軍其人。楊將軍是江蘇寶應縣崇儉鄉人。生於明代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官至清光祿大夫,昭武將軍,少保兼太子太保,督江南總兵。卒於清代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他戎馬一生,曾率兵參加了平三藩、收臺灣、徵準噶爾等許多重要戰爭戰功卓著,死後封贈少傅太子太傅。聽通行的親戚介紹說,現在的楊捷將軍古墓是修繕後的,和修繕之前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因為親戚家就在附近,順著馬路步行200餘米便到了入口。

探訪楊捷將軍古墓

雖說只是一個古人陵墓,但是對於天長這個缺少歷史遺蹟的城市來說,還是有一定名氣的,

探訪楊捷將軍古墓

看來被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時間還挺早。

探訪楊捷將軍古墓

遠遠的便看到了陵墓入口處的兩座石雕。

探訪楊捷將軍古墓

左邊的石獅雕刻被破壞的非常嚴重。

探訪楊捷將軍古墓

右邊的也好不到哪裡去。

探訪楊捷將軍古墓

從墓的最前端看,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兩側的石像都被柏樹遮擋了。

探訪楊捷將軍古墓

在神道的最前端是兩很望柱子,往前面一點就是第一對石獅石像。

探訪楊捷將軍古墓

然後就是石羊,年代久遠,只能看出大致的輪廓了。

探訪楊捷將軍古墓

第三對是石馬石像,看起來,還是有比較明顯的修復痕跡。

探訪楊捷將軍古墓

一左一右的石馬,對比非常明顯。

探訪楊捷將軍古墓

上到第三臺的時候,文臣武將的石像分立兩側。

探訪楊捷將軍古墓

這是經過修復後的武將石像,修復了卻沒有做舊,感覺總是怪怪的。另一側的石像也是如此。

在經歷了戰亂,被盜,文革等等劫難後依然保存了下來,還是相當不易的,但是總覺得修復後的墓園總怪怪的,兩側栽了整齊的蒼松翠柏卻依然感覺不到陵墓的肅穆,看著被修復得半新半舊的石像生,也體驗不到了那種莊嚴。

按理來講,目前的時刻,絕大部分都是造型優美,工藝精湛,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就好比北京十三陵神道的石像生,南京明孝陵神道的石像生,那真是栩栩如生,讓人充滿了敬畏之心。

對於天長而言,一座擁有了兩千多年曆史,擁有無數名人典故的小城,卻缺乏歷史的印記,無疑是非常可惜遺憾的,對於這樣的少有的歷史遺蹟,政府更應該重視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