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言有尺,嬉闹有度

做菜时先少放一点盐,不够再添,这是留有余地;


新买的裤子,因为太长穿不了,去裁的时候叮嘱裁缝少剪点,以免剪短了不合穿,这是留有余地;


雕刻人像时,鼻尖先留高一点,不像的话再慢慢削减,这也是留有余地。


凡事留点余地,是生活经验,也是人生智慧。


01

出言有尺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语言的表达,也是一门艺术。

做人,就应该懂得分寸,话说七分,留三分让人思考。不要事事与人争执,不要处处把人刁难。

出言有尺,戏谑有度。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责人不必苛尽,留些肚量。得理不必争尽,留些宽容;凡事不必做尽,留些余德。

别人对你的态度,直接取决于你对他的言行!

说话有分寸是一个人的高级修养,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体现着做人的尺度,也体现着一个人生活的层次。

时时刻刻把握说话的分寸,注意说话的场合、身份、谈话对象,才能让话说到最有尺度。

每个人都有难处,凡表象皆有根源。

言语之间,少些犀利,多些余地,是对别人的仁慈,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出言有尺,嬉闹有度

02

嬉笑有度

开玩笑是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通平常的事,但玩笑的目的在于调节气氛,如果不懂得把握玩笑的尺度,言语间就会有意无意的伤害到他人。

马歇尔·卢森堡说: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一个人对待玩笑的分寸感,往往能够看出他的人品。

不要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不要拿别人的隐私开玩笑,更不要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

真正的幽默,不是乱开玩笑的哗众取宠,而是在合适的时间地点,用恰当的话语来愉悦气氛。

懂得尊重对方,才能让玩笑的感觉恰到好处,如沐春风。

只有对方觉得好笑的,才叫玩笑。

对方觉得不好笑甚至生气的,那就是没礼貌。

出言有尺,嬉闹有度

03

做事有余

常言道:“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与人交往中,我们总是容易把话说的太满,事做的太绝,以至于没有回旋的余地,特别是当我们在面对敌人的时候。


实质上,断尽别人的路径,自己路径亦危;敲碎别人的饭碗,自己饭碗也脆。


春秋时,燕将乐毅出兵攻打齐国,最后仅剩吕城和即墨没有失陷,后来吕城失守,只有即墨了。


齐军已到垂死的边缘,齐国名将田单振臂一呼“国家就要灭亡了,我们怎还会有家呢?”士兵人人有誓死报国的决心,结果一战收复全部失地。


如果燕军在打到即墨城下时主动示弱后撤,齐军怎会有视死如归的豪情?


不让别人为难,也是不让自己为难,为别人留一条路,你才不会陷入绝境。

得意时善待他人,失意时善待自己。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凡事都要留有余地,对自己更应当如此。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与别人相比,庖丁的高明处不在于结果多好,而是解牛的过程中始终有余地,解牛不再是一种劳动,而是一门艺术。


留有余地,是给自己以回转的机会,以免滥用激情,以至于后期无所发挥。


留有余地,是要达到冯梦龙口中的此番境界:


“人动而愈纷,我静而自正,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馀。”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给别人留有余地,亦是给自己留下退路。

出言有尺,嬉闹有度

04

说话有德

古人言:“利刃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

说话前最好能过一下大脑,不要只图自己口舌之快,却不顾及他人感受。

说出去的话,形同泼出去的水。

不要妄想一句“别往心里去”,就能让别人当作你什么都没说过。

事实上,不管你怎么提醒对方“别往心里去”,别人听完之后,依然会觉得你是暴露了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中国有句古话,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说话的分寸感,相当重要。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与人善言,暖如布帛。

伤人之言,痛如刀割。

最能暴露一个人内心的是语言,最伤人心的是语言,最深入人心的也是语言。

嘴下留德,掌握方寸,才能彰显智慧,展现人品,便也成就未来。

凡事把握尺度,是一个人最好的道德修养。

道德是用来律己的,不是律人的,法律才是律人的。

“道德用来律己,好过一切法律,道德用来律人,坏过一切私刑。”

所以,管好自己,才是最自己最好的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