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要不要囤糧:中國的糧食安全是怎麼做到的?

569117

圖,閱讀大約需要8分鐘

文章首發於貓哥的視界(maogeshijue),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上週有粉絲問我:要不要囤糧?當時我很奇怪,為啥他會有這樣的念頭?然後他巴拉巴拉說了一大堆,什麼疫情導致糧食危機,全球性大蕭條,美國為了轉移矛盾可能發動對外戰爭等等。

對於他的這些想法我很不以為然,在我看來,疫情導致某些依賴糧食進口的國家出現糧食危機是可能的,但是中國爆發糧食危機絕無可能——因為我太瞭解中國為了糧食安全所付出的巨大的努力,中國的糧食安全在任何時候都堅如磐石。

所以,我簡單地給他講了講沒必要恐慌的理由,就結束了聊天。

幾天後,我突然看到新聞——真有很多人跑到超市去搶購糧食,一度把某些超市的糧食買空了!

原創 | 要不要囤糧:中國的糧食安全是怎麼做到的?

(來源:網易網)


很快,官方出來回應這個問題了。

原創 | 要不要囤糧:中國的糧食安全是怎麼做到的?

(來源:人民日報)


官方的回應基本都是數據說話,說服力很強。

——我國糧食生產連續5年大豐收,年產糧食6.5億噸以上,主糧供給率超過98%;

——我國進口大米、小麥在糧食總供給中佔比低於2%,主要是改善型消費;

——我國目前擁有糧食儲備非常充足,水稻儲存有1.2億噸,小麥儲存有1.4億噸,光是儲存糧食就足夠全國人民吃一年。

以上數據足以說明,不管外界發生怎麼樣的變化——哪怕全球所有的糧食出口國都禁止糧食出口,中國老百姓也不可能餓肚子。

什麼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這就是!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很有意思的話題,一個人均耕地只有1.5畝的14億人口大國,是怎麼做到糧食安全的?

1 18億畝耕地紅線

中國疆域面積高達960萬平方公里,看上去地大物博,其實有效土地資源非常緊張。

原創 | 要不要囤糧:中國的糧食安全是怎麼做到的?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來源:新浪網)

請注意這條著名的400毫米降雨線,它將我們國土一分為二,理論上只有每年降雨量超過400毫米的地區才能進行農業種植,才適宜人口居住,才能進行工業生產。

所以,我們90%+人口、90%+的耕地、90%+的工廠目前都集中在400毫米降雨線以南的地區。就這麼大點地方要分解為居住用地、農業用地、工業用地,不可避免的要產生巨大的矛盾與衝突。

2006年,在房地產行業狂飆猛進的時候,第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18億畝耕地是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約束性指標,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紅線。

原創 | 要不要囤糧:中國的糧食安全是怎麼做到的?

(來源:中央政府門戶網)


這就是18億畝耕地紅線的由來。

這是一個經過精心測算的耕地指標,在預估了農業科技水平發展以及未來人口增長水平之後,為了維護我國的糧食安全戰略提出的一個耕地紅線指標。

這個指標提出之後在全社會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並且承受了一浪高過一浪的巨大沖擊。

第一個跳出來公開反對18億耕地紅線的就是公知的領袖——某茅姓經濟學家。

原創 | 要不要囤糧:中國的糧食安全是怎麼做到的?

(來源:鳳凰網)


茅專家的觀點是,第一,應該由市場來決定土地的用途,而不是用行政命令人為設定耕地指標;第二,如果中國糧食有缺口,完全可以通過進口來解決。

茅專家的市場決定論在當時很有影響力,在茅之後自由派經濟學家以及公知一擁而上,紛紛抨擊18億畝耕地紅線。更有別有用心者,將房價高漲的根源歸結於這個18億畝耕地紅線,企圖煽動民意來左右決策。

臺上輿論洶湧,臺下更是暗流湧動。

國內有一些地方官員希望突破這道紅線,就可以徵用更多的農田轉化為可以出售的建設用地,就可以獲得更多的賣地收入;一些地產利益集團也希望突破這個耕地紅線,就可以拿到更多的廉價土地。

在外部我們還同時面臨美國的巨大壓力。在加入世貿之後,美國一直希望我國開放主糧進口市場,指責我國對農村種植主糧的補貼扭曲了市場。

所以,美方一直要求中國削減甚至取消對種糧的補貼,企圖以低價糧食衝擊中國農業市場,擴大對中國的糧食出口而不是侷限於區區大豆這樣的雜糧品種上,

更深的意圖是將糧食作為一種遏制中國的戰略武器。

現在我們把這些臺下湧動的暗流對照茅專家的觀點就可以發現,茅專家的觀點其實就是代表著國內外兩大勢力的訴求——

“應該由市場來決定土地的用途”——嗯,只要地產商覺得這塊土地可以蓋樓,就應該拿給地產商蓋樓;

“如果中國糧食有缺口完全可以通過進口來解決”——這恰恰是美國的訴求。

所以,在18億畝耕地紅線指標提出之後,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國政府都面臨著內外夾擊的壓力。

內部有公知操作輿論,公開指責18億畝耕地指標破壞了市場經濟的原則,公知的背後是地產利益集團的支持;外部有美國指責我們農業補貼扭曲了市場,要求我國開放主糧進口市場。

幸運的是,中國政府頂住了內外夾擊的巨大壓力!我們管理層頭腦非常清楚,作為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糧食安全就是國本,國本不固就會地動山搖。

原創 | 要不要囤糧:中國的糧食安全是怎麼做到的?

所以,我們管理層一方面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另一方面精心維護著我們主糧生產,每年中央財政都要撥出幾千億補貼農業種植。

比如種糧補貼主要覆蓋大米、小麥、棉花、玉米四大類,所以,即使國際糧價遠低於國內價格,中國政府也能保證農業生產不受衝擊。

比如,大米國際價格是3000元/噸,中國政府收儲價是3900元,國際棉花價格是14000,我們收儲價是19000……

按:這裡摘錄一段我的原創文章《中國為什麼硬懟美國》相關內容

為什麼中國國內糧食收儲價要遠高於國際市場價格?同等價格為什麼不買國際上的糧食?

原因很簡單,中國政府不提高糧食收儲價格,國內農民種植糧食就無利可圖!

無利可圖耕地就要拋荒,中國就不能保證基本的口糧自給,而全球可供出售的糧食一共只有3億噸!未來人類人口還在源源不斷的增長(主要是非洲黑叔叔+MSL地區),14億人口的國家口糧不能自給要仰仗國際進口……前景太恐怖了!

那麼,為什麼中國農民種植成本要高於國際市場?

因為中國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2畝多一點(現在是3畝多一點),人均耕地少+土地制度制約,導致農業無法產業化發展,無法根本上提高科技含量。

那麼,為什麼不改革土地制度,讓農村土地可以集約流轉,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因為我們城市產業發展還不夠,還不足以完全吸納農村勞動力——過去三十年,中國城市化是漸進式發展,每年城市化大致提高1.2%,每年吸納1000多萬農村勞動力,這種漸進式發展是非常正確的。

如果貿然改動農村土地制度,在城市還不能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下將大量的農民推向城市……請欣賞一下巴西、印度城市的貧民窟。

原創 | 要不要囤糧:中國的糧食安全是怎麼做到的?

(貧民窟)

那麼,中國農村什麼時候才能改革土地制度,實現農業集約化產業化發展?

很簡單,只有中國工業升級到高端產業——包括大飛機、汽車、半導體、生物醫藥等等,就能創造更多的財富以及更多的就業崗位,就能最大程度吸納農村勞動力,就能推動農村土地改革,實現農業集約化產業化發展……

當然,中國工業產業升級必然就會觸動西方發達國家的核心利益,它們就會用各種手段遏制我們,比如,2018年的貿易戰就是這麼來的。

所以,中國絕對不可能同意削減對種糧補貼,把主糧市場讓出來,任由美國低價糧食產品來衝擊我們的基本農業,這是動搖國本,哪怕“不惜一切代價”打一場貿易戰也在所不惜!

現在因為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爆發,全球糧食生產已經受到很大的影響,聯合國已經警告可能會爆發全球性的糧食危機。

現在再來審視我們管理層一直堅持的18億畝耕地紅線,一直堅守的糧食安全戰略——是不是非常有遠見?

說實話,如果中國不是堅持共產黨領導,不是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在多年面臨國際國內雙重壓力下,18億耕地紅線大概率守不住。

2 計劃生育政策

今天我必須來談談計劃生育政策對糧食安全戰略的重要意義,沒有這個被公知廣泛詬病的政策,我們現在不僅不會有糧食安全,而且不會有今天的經濟成就。

1949年新中國成立,印度建國時間與我們差不多,建國之初印度人口是3億多一點,我們是五億,現在印度人口是13億+,增長了4倍;我們現在是14億+,如果沒有計劃生育政策,我們現在的人口大概率會突破20億——比當下增加6億!

憑空增加6億人口光是糧食就是一個頭痛的問題。我們耕地就這麼點,糧食生產每年大致是6.5億噸已經到極限,如果我們要維持當下中國人的食物水平,那麼就意味著至少要進口3億噸糧食——這個數據是全球主要糧食出口國主糧出口的總和。

真出現這樣的情況,猜猜國際糧商會不會大幅度提價?會不會在關鍵時刻卡我們脖子?

按:控制全球糧食價格的是4家壟斷性跨國糧商,其中有3家是美國企業。這四大糧商在全球糧食市場呼風喚雨,興風作浪,不僅利用各種手段攝取高額的利潤,而且也是美國全球糧食霸權的主要推手。

很多人以為人多力量大,有更多的人口就可以創造更多的財富。這種觀點其實是一個偽命題——

人與財富之間如果要形成正相關的同時增長的關係一定有一個基本的前提——適齡人口必須充分就業。簡單的說,就是每個人必須得有工作。

如果增加6億人口,適齡勞動力至少3億人,怎麼解決這3億人的工作?

農村肯定不行,現在我們人均耕地不到2畝,肯定無法容納更多的人口。

工業也不行。

原創 | 要不要囤糧:中國的糧食安全是怎麼做到的?

2019年全球各國最大的貿易國(藏南地區屬於中國)

現在我們已經是全球絕大多數國家的最大貿易國,我們工業品暢銷全世界,就這樣還產能過剩,還要想方設法去產能,所以工業也無法容納更多的就業。

剩下的就是第三產業,但是這個產業的發展必須要與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相匹配,就算有點彈性,也很難想象能夠新增幾千萬甚至上億個就業崗位。

所以,不節制生育,沒有持續幾十年的計劃生育政策,新增的幾億人口將成為全社會巨大的負擔。

比如,印度的就業問題就很尖銳。

原創 | 要不要囤糧:中國的糧食安全是怎麼做到的?

(來源:華爾街見聞)

原創 | 要不要囤糧:中國的糧食安全是怎麼做到的?

(來源:觀察者網)

原創 | 要不要囤糧:中國的糧食安全是怎麼做到的?

(來源:亞太資訊)

看到這些就業的新聞,是不是很恐怖?

更恐怖的是,因為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湧到城市,城市卻不能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然後——貧民窟就產生了。

原創 | 要不要囤糧:中國的糧食安全是怎麼做到的?

墨西哥貧民窟(來源:搜狐網)

原創 | 要不要囤糧:中國的糧食安全是怎麼做到的?

印度貧民窟(來源:搜狐網)

原創 | 要不要囤糧:中國的糧食安全是怎麼做到的?

菲律賓貧民窟(來源:搜狐網)

全世界所有貧民窟的根源就是大量適齡勞動力找不到工作產生的。貧民窟是城市的癌症,只要有貧民窟的存在,這個城市的治安就不會好。

原創 | 要不要囤糧:中國的糧食安全是怎麼做到的?

全球兇殺率地圖(來源:搜狐網)

2016年中國每十萬人兇殺案發案率為0.62(美國是我們的8倍),是全球最低的國家與地區,我們良好的治安得益於老百姓有充分的就業。

如果中國不是在上個世紀70—80年代實行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在20年之內爆發式增長的人口將耗盡中國國力。屆時我們不要說搞產業升級、高校擴招,就算有點外匯全都得拿出來進口糧食養活新增的人口。

現在埃及就是如此,這個巴掌大的國家最近幾年人口急劇膨脹,今年2月突破1個億,現在埃及政府不管誰上臺大致就是做一件事——把這個國家能賣的全拿出來換外匯進口糧食。

一個國家發展到這個份上是不是已經毫無希望?

3 工業化

知乎曾經有一個熱門問題——非洲土地肥沃,為什麼農業不發達?

這個問題其實反映了很多人思維還停留在農業文明的時代。

發達的農業靠什麼?土地肥沃,風調雨順?不!這是農業時代的思維,在工業文明時代,發達的農業一定是要建立在一個強大的工業體系基礎上的,自然條件反而是次要因素。

現在的農業強國一定同時是發達國家(比如美國、加拿大、法國等等),雖然有些國家自然條件不一定理想——比較典型的就是以色列,大部分國土都是沙漠,但卻並不妨礙以色列是一個農業強國。

講一講這裡面的邏輯。

首先農業種植產出與化肥使用量正相關,我們一畝地平均使用化肥大致是30公斤,其有效成分相當於1噸人畜糞便。

化肥看似簡單,但是化肥生產設備要求卻不低,合成氨過程需要設備承受高溫高壓,這就要求鍊鋼工藝達到很好的水平。

這些生產設備如果自己不能生產,僅靠進口是不行的。先不論一個農業大國大規模進口設備需要大量的外匯,最關鍵的是進口設備生產的化肥成本降不下來(設備折舊成本擺在那裡)。

化肥價格下不來對於農業生產就是致命的缺陷,因為農產品較低的銷售價格制約了所有投入的成本。

所以,沒有強大的重工業與化工業,農業生產水平就上不來。

印度70年代就搞化肥普及的綠色革命,國際上也給與很多支持,進口了很多化肥生產設備。

然並卵,印度農業生產至今還是一個渣。印度耕地面積比我們更多,耕地自然條件也比我們好,糧食產量卻只有3億噸,還不到我們6.5億噸的一半。

強大的化工業意味著可以給農業提供廉價的塑料薄膜與塑料水管,這就讓大棚種植廣泛應用成為可能,意味著土地利用效率不受季節與氣候的影響,這就讓很多較為寒冷的地區耕地利用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

比如,我們餐桌上常見的反季蔬菜就是大棚種植的結果。

農業生產還有一個時效性的問題。

比如水果與蔬菜對於時效性要求特別高,這類農產品的生產最大的麻煩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時間通過物流送到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所以,一個發達的交通系統與物流系統必不可少,中國基礎設施、物流系統世界第一,帶來的紅利就是中國人均蔬菜水果消費也是世界第一。

原創 | 要不要囤糧:中國的糧食安全是怎麼做到的?

正是因為新中國在建國之後堅定不移的走工業化道路,讓我們成為全球工業體系最完整的國家,

在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支撐下,中國才擺脫了看天吃飯的宿命。

在人均耕地面積只有1.5畝的土地資源約束下,不但牢牢保障了自己的糧食安全,還創造了一個人均農產品指標非常高的“吃貨大國”的奇蹟!

14億中國人年人均消耗肉類60公斤,世界第十;

年人均消耗水產50公斤,世界第五;

年人均雞蛋消耗300個,世界第二;

年人均消耗蔬菜水果500公斤,世界第一!

這些了不起的指標背後是一個農業產值傲視全球的大國——

中國以佔全球約7%的耕地生產了53%的生薑、60%的貝類、47.8%的蝦肉、84%的板栗、70%的食用菌、90%的菠菜、70%的梨、45%的雞蛋、70%的西瓜、80%的柿子、81%的紅薯、70%的水產、63.5%的鴨子、90%的鵝……

4 糧食安全

現在我可以來回答一個耕地資源非常有限的14億人口的大國糧食安全是怎麼做到的。

原創 | 要不要囤糧:中國的糧食安全是怎麼做到的?

——建國之後堅定不移地推動工業化建設,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堅強的支撐;

——在70年代末制定4個現代化目標的同時,實施計劃生育政策,控制了人口的膨脹;

——在城市化速度最快的2006年提出18億畝耕地紅線,

並且頂住了內外夾擊的壓力;

所以,不管國際疫情如何變化,我一點也不擔心我們的糧食問題。


推薦閱讀:

  1. 中國為什麼要硬懟美國
  2. 洞察未來趨勢:經濟增長、LPR利率與房
  3. 全球性經濟危機下的生存策略:房市、股市與現金

——————————————————


PS:歡迎大家加入我的知識星球,在這裡你可以收穫以下內容:

1.宏觀經濟形勢的及時分析。

2.房市、股市、城市化發展趨勢性分析。

3.過去歷史文章與交流記錄合集

4.我的兩本書電子版免費下載

5.股市的投資機遇

2019年以來,幾千粉絲見證了我分享的券商(1月)、華為產業鏈(4月)、迷你基金組合(4月)、以及幾個科技基金賽道(9月之後)的投資機遇,2019年大盤雖然還處於震盪行情,但是上述的投資機遇已經頗有財富效應。

有粉絲自行做過圖表統計,持有時間較長迷你基金組合在2019年遠遠跑贏大盤;2019年華為產業鏈很多人獲利頗豐。至於科技基金賽道在今年初表現非常出色。

今年3月因為對疫情的嚴峻性——特別是對全球經濟的衝擊我有充分的預判,所以,我在3月初頂著壓力反覆在知識星球提示風險,讓絕大多數粉絲成功在3月6日前逃頂,避開了這波在外圍經濟危機衝擊下注定會有很大幅度的股市調整。

我覺得從長期趨勢來看,中國股市未來的機遇大概率會複製過去房市20年大牛市的行情

,唯一的區別就是這種機遇不會是雞犬升天的行情,而是結構性的行情,所以,你一定得站在正確的賽道上

感謝大家信任,希望與大家攜手一起見證偉大的時代,坐享大國崛起的財富機遇。

原創 | 要不要囤糧:中國的糧食安全是怎麼做到的?

原創 | 要不要囤糧:中國的糧食安全是怎麼做到的?

商務聯繫 | 申請轉載

請查看公眾號主頁“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