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學佛者病了,最需要什麼?


南懷瑾先生:學佛者病了,最需要什麼?


「維摩詰言:有疾菩薩應作是念,今我此病,皆從前世妄想顛倒諸煩惱生。無有實法,誰受病者?」這一段就是教你要觀想什麼,參什麼,這是學佛的人,在病苦中最需要的東西。

前幾天我去醫院看位老朋友,這一位你們都認識的,他修行打坐有四五十年了,平常功夫很好,他的師父還是有神通的。這朋友佛經道理都懂,結果風癱了,現在躺在醫院話都不能講。我進去把他手一抓,就問:「怎麼樣,好點了沒?」他那時眼淚就掉下來,想講但講不出話來。

我告訴他,「不要講話了,你學佛那麼多年,到這個時候還放不下這個身子!你要走就快走!要活就拿出勇氣活著!空掉這個身體的觀念就會好的。」我接著說,「我懂你的想法,理論你都懂,功夫也用了幾十年,到現在你覺得為什麼會這麼苦,功夫豈不是白用了?都在後悔中。」最後我告訴他,「沒事了喔!過兩天就好了!」再接著告訴他,「萬一要走,從這裡走!」探病卻叫人家快走,大概也只有我這種人。

上一次看一個心臟重病的朋友也是如此,我告訴他,你早點走吧!我也許還活個幾十年,你再來我還可以抱你,還來得及,何必留戀這個爛身體呢?

但是,這些學佛修持幾十年的人,到了最後還是捨不得這個老朽不堪的身體。他如果要活下去也可以,把這個身體空掉,觀身無常,觀空。病就病嘛!病你的嘛!病就是魔,那個魔到結果是什麼?橫豎是死嘛!你這樣觀,反而好得快。如果你憂心忡忡,這個那個的,你就病得越來越重,中了魔的詭計了。

學佛要真看開,不是空話,你們年輕人幾十年以後就知道了。學了一輩子佛,如果臨死之際用不上,你何必學佛修道呢?就算冒充也要痛快一點嘛!剛才講的那位風癱的朋友,我雖然告訴他沒事了,可當時一點把握都沒有的,生死無常,你只好看得開了。你可不要把這個當笑話聽了,真佛法就是要你提得起放得下,真看開了,這一下就過去了。有什麼難?

維摩居士告訴你:病從哪裡來的?都從前世種子生現行,業力果報帶來的。比如前生懶惰,這一生就給你胖一點,多拖累你一下。這不是理論啊!都是真的。都是「從前世妄想顛倒,諸煩惱生」。肉體上的病還沒什麼嚴重,最嚴重是心理的病。比如感冒了頭痛,你心裡覺得好像越來越痛,那就真不得了啦!瞭解了這個心理,就解脫了,知道都是一念來的,這一念是虛的,是自己欺騙自已,是「無有實法」的,都不真實的。現在用力掐你的腿一下,覺得痛嗎?你那個能知道自己痛的,是不會痛的,不要被騙了。你將來生了病,就用這個辦法對治,你懂了就解脫了。痛、苦是沒有實法的。像我昨天只睡了兩個半鐘頭,我現在頭是暈的,可是到了這裡都要丟開的,不管了。再累再忙,了不起就是死掉,「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奉獻完了就好。

你們年輕同學一天到晚抱怨身子不好,你怎麼會不病?你的心已經在病了!一切唯心造的。像現在課堂上,好多同學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其實他腦子是昏的,一句都沒有聽進去。他的能知之性,被這頭腦氣脈昏的現象困住了,如果能知道是這個身體四大的腦子在昏,我把這個能知之性脫開身體,它就拿你一點辦法沒有,一下子腦子就清爽起來了,它魔不到你了。生老病死都是魔啊!你覺得頭昏腦脹記憶不好,都是從妄想顛倒諸煩惱生,都無有實法,這裡頭是空的,沒有痛苦,沒有難過。

能參通了這個,「誰受病者」誰在受病?再告訴大家,據我的瞭解,古代修道成功的人,多半是年輕時多病的,因為多病所以肯研究自己,才成功了,反而活得長。無病無痛的人,他不在乎,所以死得快。算八字的知道,如果這人身子有點毛病反而好,「帶疾延年」,反而長壽。「誰受病者」,也就是無我,這理論你都知道,到了有病的時候,你的這個「我」,卻比平常更難解脫。這時真要參通「無有實法」,本來空,死也空,空也空。

「所以者何?四大合故,假名為身。四大無主,身亦無我。」為什麼呢?這個道理不用學《維摩詰經》,就應該懂了。我們身體是地水火風組合而成,像這個房子由水泥、鋼骨、磚頭、瓦塊、木料拼湊組合的,假名為房子。地水火風不是我們的主人,身體裡沒有個真我。我,是誰呢?在這個身上,也不在這個身上。有位禪師的偈子:「五蘊山頭一段空,同門出入不相逢」,我們的主人翁,那個作主的、能知的,不在這個身體上。

「又此病起,皆由著我。是故於我不應生著。」病是怎麼來的?由於一切眾生執著我相,由於我執,所以有病。大家平常都懂這個道理,但是有病的時候就過不去了。因此,《維摩詰經》告訴我們,有病的時候正好學佛參禪,這個時候能參通,才可以了生死。懂了這個道理,就不應該執著我相。

「既知病本,即除我想及眾生想,當起法想。」理論上知道一切唯心,不用維摩居士講,各位學佛的早知道了,病本在心。但你真有病痛,這個心空不掉,我相丟不掉。這個心起了我相、我想,才有這生病的感受,越來越嚴重,也是業報。既然知道是業報,就空得掉,但是大家知道而做不到。做不到就不要空談這個理,說得一定要行得,否則就犯了妄語戒。
要去除我想及眾生想,應當起法想,就是要參透佛法的事理。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