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史记之秦本纪第五:孝公强国

闲话史记之秦本纪第五:孝公强国

秦孝公

招贤纳士

秦孝公即位时,已经二十一岁。当时黄河与崤山以东有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强国,十多个小国。魏国、楚国与秦接壤。。周王室衰微,诸侯用武力相征伐,彼此吞并。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不参与中原各国诸侯盟会,诸侯们像对待夷狄一样对待秦国。

即位后孝公广施恩德,救助孤寡,招募将士,明确了论功行赏的法令,并向全国发布命令:

"当年穆公在位,大秦西霸于戎狄,东平定晋乱,疆土千里,周天子赐予伯的称号,诸侯各国前来祝贺。后来秦国发生内乱,无暇顾及国外之事,晋国趁机攻占了河西的土地,诸侯也都看不起秦国,这是秦国最大的耻辱。献公即位后想要东征,以收复旧土,重修政令。我缅怀先君遗志,心中常常感到悲痛。现下秦国国内如若有人能够高明的计策强我大秦,我一定尊他为官,分封土地给他。"

重用商鞅

闲话史记之秦本纪第五:孝公强国

孝公与商鞅

当时卫鞅听说了这个命令,就来到秦国,通过景监介绍,觐见孝公。

孝公在位第三年,孝公听从卫鞅的建议,实行变法,制定刑罚,在国内致力于农耕,对外作战明令赏罚,鼓励战士死战建功。甘龙、杜挚等(代表秦国宗室势力)不同意卫鞅的做法,并与之争辩。孝公力排众议,推行新法,民众对此怨声载道。

法行天下

闲话史记之秦本纪第五:孝公强国

商鞅

法令行不通,此时太子触犯禁令。卫鞅就说:"秦国新法之所以行不通,正是因为国君的亲族。如果国君要实行新法,就要从太子做起,太子不能受刺面的墨刑,那么就由他的师傅代他受刑。"

于是秦国新法顺利施行,秦国大治。孝公后任命卫鞅为左庶长。但卫鞅此举却无疑得罪了太子及秦国宗室,也为他将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东出伐魏

闲话史记之秦本纪第五:孝公强国

秦魏征战

八年,秦国与魏国在元里交战,秦国取得胜利。十年,卫鞅担任秦国大良造,率兵包围了魏国安邑,安邑归降。

十二年,,秦国修建咸阳城,并修筑了公布法令的门阙,之后秦迁都到咸阳。将各个小乡小村合并为大县,每县设县令一人,全国共有四十一县。开辟田地,当时秦国东边的地界已经越过了洛水。十四年,开始制定新的赋税制度。十九年,周天子赐予孝公"伯"的称号。二十年,诸侯都前来祝贺。秦国派公子少官率领军队与诸侯在逢泽会盟,朝见天子。

二十二年,卫鞅率军攻打魏国,俘虏了魏国公子卬。秦孝公封卫鞅为列侯,号商君。

商君之死

闲话史记之秦本纪第五:孝公强国

孝公在位二十四年,之后惠文君即位当年即诛杀卫鞅,车裂卫鞅并在都城示众。

商鞅变法是秦国由此而强,秦惠文王即位后,虽杀商鞅,但法不变,仍旧实行商鞅之法,由此奠定秦始皇灭六国而统一的基础。但与此同时,商鞅的命运却不能不为人所叹息。人说商鞅刻薄寡恩,严刑峻法,在变法强秦的同时,也使得秦国重刑罚而轻礼义,终使秦蒙上了暴秦的名声,秦之所以迅速灭亡也有此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