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六中學教師李春鬆:見“屏”如面,相聚雲端——通用技術學考在線複習經驗分享

李春松

西安市第六中學教師李春松:見“屏”如面,相聚雲端——通用技術學考在線複習經驗分享

李春松,西安市第六中學高中通用技術教師,技術教研組組長,STEAM課程組組長,中學一級教師,全國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教師教學技能展示活動一等獎獲得者。現為碑林區通用技術學科兼職教研員,西安市教學能手,西安市基礎教育資源應用名師,陝西名師資源庫通用技術學科組成員,陝西省STEAM教育種子教師。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學校開學的節奏。從2月10日起,我校響應上級教育部門號召,開始了面向全體學生的全學科“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活動。面對即將到來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我不敢有絲毫懈怠。兩個多月的線上教學活動,我從最初的狀況頻出,到後來的得心應手,感觸良多,現將此過程中的一些經驗總結如下。

一、充分準備,積極應對

通用技術雖然是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之一,但由於是非高考科目且開課時間短,所以和其他學考科目相比,學生重視程度明顯偏低,學習效果並不理想。面對日益臨近的學考,我作為整個高二年級10個班450名學生的在線授課教師,要在儘快補齊學生知識短板的同時,還要通過有效訓練強化學生的應試能力,這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其實早在1月底,在得到要延遲開學的消息後,我便開始籌劃如何針對全年級幾百名學生進行在線複習了。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決定以專題講座的形式將學考試卷題型分析,必修一、必修二核心知識點解讀,學考難點突破等幾部分內容以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復習,對學考涉及到的理論知識進行了完整細緻的梳理。考慮到同時為450名學生在線直播,可能會有部分學生遇到網絡擁堵卡頓或設備故障等情況,導致直播效果受到影響,我將幾次專題講座全部提前錄製成了視頻,以便學生反覆觀看。同時我還將多年來整理、製作的學考複習資料、微課視頻等資源,發佈到微信訂閱號“遙望終南”上,以便學生根據需要自行查漏補缺。

二、按需備課,目標明確

為了提高複習效率,我利用“問卷星”製作在線調查問卷,瞭解學生的複習需求,然後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備課,以確保複習的針對性與有效性。由於學校安排的直播課時有限,我還利用週末時間,藉助“騰訊課堂”直播平臺搭建公益課堂,針對有需要的同學進行公益直播授課。由於通用技術學科資源有限,省內其他地市學校的一些學生得知消息後也加入到了我的公益課堂中來,公益直播課堂受到學生們的一致好評。

三、強化訓練,在線答疑

要應對考試,只聽講不練習顯然是不夠的。但面對450名學生,怎樣及時高效的批改作業,同時又能精確統計作業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又成為了另一個棘手的難題。經過不斷摸索後,我通過使用“猿題庫APP”及“課後網作業系統”佈置在線作業,解決了這個難題。這兩個平臺不僅能夠自行批改學生作業,還能統計出每道題的答題情況,可以精確得到每位學生的數據,這為我精準制訂複習方案提供了數據支持。“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在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的同時,我還通過微信群和QQ群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在線答疑,及時解答學生複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幫助學生補齊短板,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

四、每日一題,溫故知新

由於疫情形勢嚴峻,復課時間一再推遲,學考也遙遙無期。截止3月27日,我校各學科的學考複習告一段落,此後,通用技術直播課也從原來的每週三課時壓縮為每週一課時。為了保持學生的複習熱度,減少由於時間間隔過長而導致的知識遺忘,我每週都會給學生布置一套在線習題,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然後根據學生在習題中反應出的問題,利用每週的直播課進行重點講解。同時,每天晚上我還會通過微信群和QQ群發佈一道典型習題讓學生討論、交流,根據學生的反饋,我給予適當的引導和解析。通過這種“每日一題”的形式,引導學生每天回顧一個知識點,以此為契機促使學生堅持複習,溫故知新。

五、見“屏”如面,線上傳“情”

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最大的區別就是老師和學生無法面對面直接交流,這給老師第一時間瞭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帶來了困難。為了加強與學生及家長的及時溝通,我建了兩個微信答疑群,以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能夠及時得到幫助,同時我還加入了各班的家長群,及時向家長反饋學生的上課、作業情況,及時發佈預習、複習任務,及時瞭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儘可能減少由於無法面對面和學生溝通帶來的影響,讓在線教學更接“地氣”。

這次疫情給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很多困難,但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困難幫助我們成長。這次疫情逼得我們不得不暫時拋棄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而採用“互聯網+教育”的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從最開始的忐忑不安,到後來的遊刃有餘,對在線教學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當然這其中也必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不斷進行反思總結。但我希望在復學之後,我們還能常常想起在線教學的好,把這種信息化教學模式融入到我們的日常教學活動中去,作為日常教學的有益補充,畢竟“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基礎,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當今社會已邁入信息社會,人類的生產、生活乃至思維、學習方式都受到巨大影響,教育發展已被深深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未來的教育,必然是基於網絡環境更加開放的教育,是更加重視學生個性化和多樣性的教育,是更加強調終身學習的教育,是更加智慧的教育,這是未來教育發展的方向。作為教師,如果我們不能活在未來,那我們所教的學生就只能活在過去。

2020年4月13日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