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個思維,孩子也能致富!可是各大院校卻從來不教

學會這個思維,孩子也能致富!可是各大院校卻從來不教


一、是什麼讓你成為月光?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我媽媽在錢上面,對我管控的特別嚴格,早餐,零用,公車等等費用,都計算的非常精確,一分都不會有多的。所有額外的開支都要另外找她要。然而,只要有額外開支,我媽媽就會很生氣,也不一定會給我,即便,我自己暑假打工的錢,也全部收繳。說的是,她幫我保管,最後也是不會回到我手上的。

所以我從小就想著,等我自己能夠有錢了,就一定要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真的等到了,自己參加工作的時候,我也就是這麼做的。這樣做的最終結果就是,每個月交完房租,還完信用卡就所剩無幾了,一個月是肯定用不到頭的,然就又刷信用卡來維繫生活。惡性循環,負債累累……

這就是我以及我們大多數的,現代都市年輕人的生活狀態。每天早出晚歸,工作辛苦,卻還是,要麼月月光,要麼入不敷出。

這樣的生活狀態,就是因為我們缺乏對金錢的管理。可是這麼重要的,影響我們一生的知識,卻是我們的父母,以及學校都從來不曾教過我們的。因此,學習理財,提升財商,對生活質量的提升至關重要。


學會這個思維,孩子也能致富!可是各大院校卻從來不教


二、為什麼財商要從娃娃抓起?

1.教會孩子理財,才能讓他成為一個,能幹的,健全的,真正的人。

網絡上有這樣一個視頻,一位快遞員父親站在門外“受訓”,而辱罵的聲音來自他的兒子。

兒子聲嘶力竭的指控父親和他的職業。大逆不道的說父親,如果過年沒給他買IPhone7,就讓父親給他當兒子。

還在父親接電話的時候,直接將水潑到父親身上,並硬逼著父親給他跪下……

一聲聲的責罵,句句透露出父親犯了沒有為他買iPhone7的大錯,句句透露出這個兒子對父親職業的嫌棄,句句透露出兒子對父親的失望與厭棄,也句句透露出父親的懦弱和兒子的“無法無天”。

我們不去考證視頻的真偽,這類事的確在生活中層出不窮,在各大網站上隨便一搜就是什麼“父親為兒還鉅額債務反遭兒子白眼”,“女兒為了要蘋果手機破口大罵”……是什麼讓父母子女關係變成這樣?為什麼原本可愛的小孩子長大後就變成這樣?是世界太物質,還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哪裡出了差錯?


學會這個思維,孩子也能致富!可是各大院校卻從來不教

很多父母對孩子寵愛有佳,都認為,只要滿足了,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寧願自己節約,也要省下錢來滿足孩子的願望。卻不曉得,這樣的做法,最終只會使孩子變本加厲,內心的慾望不斷膨脹。

如果,不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理解金錢;不讓孩子認識到,金錢在生活中是必需的,所有想要的東西都是須要用錢來換的;不讓孩子知道,自己所花的錢都是父母辛苦用勞動換來的。那麼,長大後的這個孩子,就會如上面所說,不顧父子親情,忘了養育之恩,只為一部手機……

2.教會孩子理財,孩子才能儘早的自立更生

看新聞報道,日本一個56歲男子活活餓死家中。死者是個啃老族,年少讀書不行,出社會後找工作屢屢碰壁,於是就一直在家中靠父母養活。其父母也一直放任不管,因為不忍心看著孩子在外面經受不如意,就讓孩子在家好吃懶做了30年。甚至在父母最後的年邁歲月裡,身體機能越來越差,還需要照顧他。儘管他的父親生前在日記裡寫下了對他的擔憂,但30年前種下的苦果,如今後悔也已經為時已晚。

這個男子在父母過世後,只能依賴社工的救濟。社工的工作畢竟不比自己父母的照顧,他們人力有限,需要照顧的人又多,一時忙不過來,10天沒去,再去發現他已經餓死家中,屍體腐爛,悽慘無比。


學會這個思維,孩子也能致富!可是各大院校卻從來不教

在我們國家,流行一個詞“啃老”。父母好不容易將孩子撫養成人了,大學畢業了,結果人家就家裡蹲了,一說讓去找工作,不是嫌待遇配不上自己,就是說自己不喜歡不適合。看著父母年老體邁還在操勞,自己卻心安理得的,伸手要錢,喝玩樂。最後當父母不在,自己連生存的能力都沒有。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給孩子很多很多的錢,不如教會他們如何去掙錢。

三、三步教你搞定,正確引導孩子的理財觀,

1.有節制的給孩子錢,並讓他記錄錢花在在哪裡

兒童教育專家認為,孩子越早接觸錢,就會越早具備理財的觀念,長大後也就越會賺錢,關鍵是家長如何教孩子花錢、理財。父母要學會用生活事例教孩子錢是來之不易的,花錢要有節制。

父母在給孩子零花錢時,一定要有節制,不可隨意多給,也不要有求必應,要把錢的數額控制在孩子有能力支配的範圍之內,應該給多少,數額應根據孩子的日常消費來預算,例如,主要包括餐費、交通費、購買學習用品的費用、必要的零食費等。

同時還要督促孩子來制定一個合理的消費計劃,並把相應的消費,記錄下來。當然,消費計劃得要由孩子自己來制定。

例如:父母在給孩子錢的時候,可以提出一個支出原則,讓孩子自己去制定計劃,父母不要干預孩子制定計劃,但是要對孩子的計劃進行監督、檢查,看看孩子是否根據計劃合理地使用零花錢。通過父母的指導和監督,孩子就會提高理智消費的能力,能夠有所節制地花錢。

2.讓孩子控制自己的慾望

適當地拒絕孩子很重要,即使父母完全可以滿足孩子。父母也必須讓孩子知道,不是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

有一位媽媽非常明智,她每次帶女兒去商店前,總是先跟女兒說:“媽媽帶你去商店玩,你只可以買一件你最想買的東西,價格在20元以內。你得先想好要什麼,如果你要好幾件東西,媽媽就不帶你去了。”

女兒聽完“條件”後,總是高興地回答:“媽媽,我知道了,我最想要一個小娃娃,不過我還得去店裡看看什麼娃娃漂亮。”就這樣,媽媽雖只給女兒買了一個娃娃,但孩子卻很高興。

學會這個思維,孩子也能致富!可是各大院校卻從來不教

3.讓孩子嘗試一下持家

無論做什麼事,如果不能設身處地、親身去體驗,就無法知道其中的艱辛。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父母只有讓孩子積極參與到家庭理財中,其理財能力才能得到快速提高。

為了讓飛飛自覺做到計劃開支、節約開支,媽媽提議實行家庭成員輪流理財。

到了飛飛理財的那個月,剛開始天天買雞鴨魚肉,大手大腳地花錢,不到10天,就用去了當月收入的一大半。爸爸提醒他,這個月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飛飛為難了,從此每天只吃白菜蘿蔔。結果,當月只結餘20元。

即便如此,媽媽仍鼓勵他說:“還算不錯,略有結餘嘛!零花錢也花得比前些日子少得多了。但以後理財還要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認真地做好計劃開支,不能時而過緊,時而過鬆,要做到細水長流。”

那年暑假,他們一家三口外出旅遊。爸爸媽媽將旅遊理財的任務也交給了飛飛。買票時,飛飛考慮再三,還是買了硬座票。他說這樣三人往返車票可以省下500多元。買盒飯時,爸爸本來要給飛飛買15元的,但飛飛說一律買5元的。

讓孩子持家理財,可以讓孩子真真切切地體驗到理財的重要性,學會理財的方法,從而對理財有個明確的認識,並應用於實踐。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應該給予孩子一定的機會去買菜、交水電費、電話費等,讓孩子知道家裡的錢是怎麼花出去的,同時讓孩子知道一個家庭的必要開支,體驗到生活的艱難。


學會這個思維,孩子也能致富!可是各大院校卻從來不教




很多父母認為,和孩子談家庭狀況,聊金錢,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讓孩子變得物質。其實不然,許多孩子在瞭解家庭狀況,學會如何管理金錢後,反倒能夠替父母著想,控制自己花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