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戶為王的時代,品牌建設該怎麼做?

眾所周知,在這個互聯網科技高速發展,以用戶為王的時代公/私域越來越火、品牌成活率卻越來越低、公司規模大小已經不再是企業成功的標準、市場佔有率也不再等於品牌的檔次,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去審時度勢的看待品牌的重要。

在用戶為王的時代,品牌建設該怎麼做?

其實,品牌的訴求不止步於表達,而是要引發或促成交易行為的發生。創意作品不一定需要改變什麼,但是品牌需要,如果品牌不能影響和號召顧客的下單行為,就不是一個好品牌,無論這個品牌理念多麼酷、多麼善良、多麼有正義感,都沒有用。"十動然拒"不是品牌想要的結果。

同時,隨著物流、信息傳播和現金週轉的改變正在影響著原料提供的方式、產品生產的方式、倉儲和運輸的方式以及交易終端服務的方式。這些改變使得商業的生命週期正在急劇縮短,產品的生命週期也在跟著縮短,消費者正在經受著不斷的轟炸和心智考驗。

另外就是互聯網、社交媒體、大數據、物聯網以及智能手機的發展已經將廣告徹底改變,把廣告變得可與消費者參與互動了。在富媒體時代,營銷者將有更多手段和機會影響與改變消費者的選擇。如何做到這一點?目前較為一致的聲音是,讓用戶一起參與到廣告當中來。

單向說教的產品很難影響用戶的行為,用戶也不會乖乖地被動接收信息,所以營銷者要懂得這個原理:影響用戶選擇的策略其實就是影響用戶的行為,讓用戶的態度發生改變。

品牌也一樣,不僅有屬性,而且承載著品牌的實際意義,這些意義能被消費者感知,且在一定時間內能保持前後一致。有了這些信息,消費者就能很好地認識你。所以我們說,品牌的首要目的是讓消費者正確無誤地認識你。

與此同時,我們又能看到太多的企業因為不知道品牌的具體任務是什麼,因此在具體做什麼上原地轉圈子。有時,一家公司幾經艱辛,好不容易制定了戰略,為品牌提出了簡單、直接的訴求,接著將訴求交給創意公司去執行。結果,公司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個訴求被所謂的創意弄得面目全非。

此外,品牌建設是一個長週期的過程,切忌急功近利。品牌不等於單純追求利潤,更重要地是獲得公眾、行業和用戶的認可與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