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法名和法號的區別

道教法名和法號的區別

9月1日

法名,即道名,是恩師根據自己的門派傳承字輩給弟子們取的的名字,保留原

姓,中間的字必須是派系傳承用字,後面的字可以隨心取,一般師父們取法名,

如果弟子們原來的姓加名就倆個字時,只要在姓和名中間加上派系用字就可以

了,如果原來的名字是三個字的情況下,一般是去掉名字的第一個字,然後加上

派系用字就可以了,也有按照徒弟們命理五行中所缺進行起法名,以此達到平

衡。

道教法名和法號的區別

每個門派都有自己的傳承字輩譜系,代代相傳,法名必須是拜師後,師父賜給弟子們的。

俗家弟子(居士),辦理皈依證,拜師後,皈依恩師亦會賜給法名,皈依證書上會載明門派、俗名、法名等事項。

道教法名和法號的區別

法號,又稱道號,是修道者自己根據自身特點給自己取的別號,道教中一般道號

都為某某子或者是某某某道人。

比如“純陽子”、 重陽子、玄誠道人等。

法名:一般來說只有一個(多個派系除外),法號可以有多個。

道教法名和法號的區別

以下附一些門派的字輩譜系:

天師張真人正一派(天師派)(天師道)包括臺灣現用其字派系是:

守道明仁德,全真復太和,志誠宣玉典,忠正演金科,衝漢通玄(元)韞,高宏(弘)鼎大羅,三山揚妙法(愈興振),四(福)海湧洪波。

許真君淨明宗派系:

天德高無量,照明自古今,玄元聞見處,總合聖賢心。道德宏清靜,法源廣大成,東漢有章數,功果保忠禎,守本高無量,昭明自古今.含元時抱一,長合聖賢心.業覆宗前哲,基興格遠程。返還修日茂,造就體但新。至理通天地,微言悟典型。精神參化育。訓誨著遺盟.達立原和厚,栽培定暢榮.啟成千百代,後世永奇英.

茅山清微派亦稱三茅派,其字派系是:

混靖希景,守汝玄志,宗道大天(夫),得(德)性自(同)尊,克崇祖德,光紹真應,師寶友嗣,永仁(世)世(仁)昌,恭存依敬(以存恭敬),倫思繼本(有自必承),丹貫以丞(能思繼本),灝演精信(端拱一誠),念愛明(敏)持,載啟先覺,雲章揖業,珠進遙芝。

龍門派的百字派系是:

道德通玄靜,真常守太清,一陽來複本,合教永圓明,至理宗誠信,崇高嗣法興,世景榮惟懋,希微衍自守,未修正仁義,超升雲會登,大妙中黃貴,聖體全用功,虛空乾坤秀,金木性相逢,山海龍虎交,蓮開現寶新,行滿丹書詔,月盈祥光生,萬古續仙號,三界都是親。

華山派的百字派系是:

至(志)一無上道,崇教演全真,沖和德正本,仁義禮智信,嘉祥宗泰宇,萬里復元亨,清靜通玄化,體性悟誠明,養素守堅志,虛靈慧業生,希賢遵秘法,慎修保純貞,敬謹規良善,默功毓秀英,勤能扶世運,積久大丹成,永建根基厚,仙瀛書盛名,圓滿光華照,雲天慶上升。

隨山派的百字派系:

思道明仁德,全真性復常,景高和禮義,嗣信守忠良,裕謙賢旅泰,宗友茂惟祥,盛益希誠樸,玄元世永昌,金木萬古續,智慧保寧光,聖體通三界,廣大演自清,志虛空教化,月盈妙中黃,用功悟仙號,丹書現榮陽,行滿乾坤秀,圓融衍相逢,蓮開龍虎詔,超升崇利享。

武當三豐派字輩如下:

玄元通道居端靜,白鶴乘虛向自清,

師資月圓皈志禮,身中抱一管丹成,

太上淵微入妙園,凌雲星朗貯壺天,

功候到日方許就,始悟真言信可傳。

早期道教沒有現在所說的“派”。道教成立之前的方仙道、黃老道等學術性派別,被張道陵吸收為道教內容,後人把他的稱為教前派。張道陵創立的五斗米道也稱做天師道。張角以《太平經》信仰創立了太平道。晉帶由帛和創立的“俗神禱”信仰稱為帛家道。以經篆傳授的有茅山上清道、閣皂山靈寶道、陝西周至的樓觀道等。直到南宋、金、元時期出現的淨明道、太一道、真大道教、全真教等和與符篆派同時出現的金丹道(包括外丹與內丹派),皆不以“派”稱。把某某系統稱某某派,是元末末明初盛行的。道教的各種修持方法為了追宗溯源找出自己的傳授系統,遂有了“派”的名稱和世代系統。

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授龍虎山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為“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篆”,

從此天師道改稱“正一教”。同時北方的全真道很盛行,但全真道重在內丹清修,與正一符篆修持有明顯區別,遂成為在同一時期的道教信仰中的兩個修持派別。凡偏重符篆修持的,如茅山上清、閣皂山靈寶,龍虎山天師道、西山明淨道,皆稱做“正一派”;凡偏重內丹清修的包括張紫陽一系的皆稱作“全真派”。

在這兩大派系之中又各有其分枝小派,這些分枝小派使以其成道祖師為開派始祖,用五言或七言詩體作出一百字或幾十字作為代系,如現存和使用的八十六個派名,就屬於這一類。用字代傳緒,使人可一目瞭然,某某人是某某派的第幾代傳人。除此之外,符篆派還有以“法篆”傳授的分派,如上清派、靈寶派、清微派、神霄派、東華派、天心派、北帝派、淨明派等等。

現在國內常見到的道教所屬派系,屬於全真的有:邱長春龍門派、郝太古華山派、劉長生隨山派、譚長真南無派、王玉陽玉山派、龍門岔枝孫玄靜金山派,還有一些派的傳人。屬於正一的主要有茅山上清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