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當今社會還成立嗎?為什麼?

三夢浮雲smfy


“孝”從漢字結構來說,上面是“老”字的一部分,下面是“子”,孝的意思不言而喻。

古人常說不孝有三,親老家貧,不為祿仕;阿諛諂媚,陷親於不義;無後;單從第一條來說,恐怕有很多名士要揹負不孝之名了,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又說 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有別乎。可見對於父母的態度是孝與不孝的重要區別,孝敬不只是衣食方面的問題,而是要從心出發。很多人說儒家的孝是愚孝,孔子有個弟子因犯錯被父母毒打,他一動不動,事完後告訴孔子,滿以為孔子會誇獎他孝,出乎意料,孔子狠狠地批評了他,如果父母一時失手打傷了他,父母更會很傷心,豈不是更大的不孝?

從古至今,被大家稱孝子的不乏其數,大舜歷山終夜泣 閔蹇十月衣蘆花,冬溫夏凊,聞雷泣墓等等,可稱孝之典範。老萊子七十餘歲著綵衣,上堂撲地,以博父母一笑,斑衣戲彩也算是一種比較另類的孝了。

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意,這就是犬馬皆能有養。動物或許沒有更深層次的情感,但用最簡單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孝。

漢代以孝治天下,對父母不孝,對國君必然不會忠,古人曾說,讀《陳情表》不下淚者不是孝子,讀《出師表》不下淚者不是忠臣。

在當今的道德標準不太明朗的情況下,對孝的提倡,或許會讓我們找回引領我們的道德明燈。


東皋舒嘯、清流賦詩


無後為大乃沒有教育好或傳承好後代。


果慈a


我認為不孝有三,你得知道是哪三種。我認為第一種是不孝敬父母為第一,第二是不孝敬自己的兄長,古代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說有父從父,無父從兄,第三就是沒有後代,沒有傳宗接代的是最大的不孝。

關於這個問題對現在還能不能適應,我認為還有一定的影響,雖然說生男生女一個樣,但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還沒有徹底改變,誰都想有一個兒子,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大家都這麼想就錯了,全是男孩社會就法發進步了,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是導致人口發展不平衡的表現。

本人認為,應該打破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束縛,讓人類自然的生育,那樣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更加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