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化妆男孩:凭什么男的化妆就是“娘”?

回到老家重庆,Corain要尽量收敛,保证妆感看起来不那么明显,但也免不了来自长辈的劝解:女孩才化妆,你是男孩,不需要。

这个时候,他不可能像卷福一样,潇洒地跟对方说:“彩妆对男人和对女人一样美妙。”

这种力量来自长久以来的习惯认知,他很难对抗。

就像女性穿多穿少,总要与“被侵犯”挂钩一样。撕掉化妆的性别标签,也是极其不易的事情。


深圳化妆男孩:凭什么男的化妆就是“娘”?


1

工作日的早上,在脸上涂好防晒霜以后,Bruce会挤出一定量的BB霜(遮瑕类化妆品),用手一点点在脸上抹匀。脸上的痘印和毛孔在镜子里一点点消去,他深色的皮肤看起来也更加匀净。

24岁男孩Corain花的时间要多一些,涂好护肤品,他用隔离霜均匀肤色、阴影高光加深轮廓,扫眼影刷腮红,再用粉饼、散粉定妆,涂好口红,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0来分钟,比多数女生要快很多。

和Bruce、Corain一样追求精致的猪猪男孩们,在逐年增多。2016年至2019年,国内男性护肤品及化妆品市场的零售额,平均年增速为13.5%,远高于全球的5.8%。

根据艾瑞数据最近的统计,平均5个95后男生中就有一个使用BB霜。Bruce显然不在统计范围内,他34岁,在深圳一家国企工作,结婚7年,有两个孩子。

2006年,大二学生Bruce还在玩乐队。他希望自己在台上更靓仔一点。

在当时,木材拓哉和日本流行文化,是男孩子们模仿潮流的主要对象。

深圳化妆男孩:凭什么男的化妆就是“娘”?


舞台上的Bruce

Bruce曾学着木村拓哉,在上眼睑上画上眼线,但似乎收效甚微。他端详着镜子中的自己——大眼睛、长睫毛,面孔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眼睛,而是皮肤上的痘痘和痘印。

关系不错的女同学,给他推荐了当时一款很火的BB霜,在一次乐队演出前,他试着涂在脸上,“发现效果完全不一样了,皮肤一下变好了很多”。

其他的化妆手段,都成为Bruce大学时代的一时新鲜。只有遮瑕这个习惯坚持到了现在,他肤色黑,一般选择颜色较深的遮瑕品。这样涂上后,肤质明显变好不少,看起来也非常自然。

Corain化妆更像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7年前他在深圳读高三,准备考播音主持专业。辅导老师会提醒大家,面试前可以适当地化妆。毕竟颜值和气质,也是主持人的加分项。

在此之前,Corain只会在登台表演节目时,被刷上厚重惨白的粉底。那种妆容跟现实生活差距太大,他并不感冒,反而担心会伤害皮肤。

第一次被化妆师化上自然妆后,他发现自己皮肤白了,样子也好看了很多。高三学生Corain逐渐习惯用BB霜修饰肤色,但也仅限于此。

高中毕业后Corain到了德国,他在多特蒙德呆了7年,跟着熟识的留学生朋友,他学会了辨认各个色号的化妆品,并如何挑选及使用。

深圳化妆男孩:凭什么男的化妆就是“娘”?

德国火车上,Corain在复习功课。

从最初的遮瑕,到眼影腮红,再到修饰轮廓的阴影高光,最后定妆修饰。半年前准备回国时,他已经习惯了这套化妆流程。

“在德国完全放飞了自我,化妆慢慢成为了我生活和社交的一部分”。


深圳化妆男孩:凭什么男的化妆就是“娘”?


2

形象精神、皮肤光洁,Bruce和别人谈工作的时候,“很明显能从对方眼睛里,看出来对我的印象不错”。虽然并没有工作伙伴跟他提过这些,但他自己可以提升不少信心。

从凯度消费者指数的调研来看,在国内一线城市,73%的男性认为,外表在职场和寻求配偶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更好的形象,对于Bruce的意义,又远不止于此。这是他与那个“不够自信、没勇气”的自我,不断博弈、逐渐告别的砝码。

在Bruce的少年时代,“我到底能不能独挡一面”这个问题困扰过他很多年。

自我否定来自于家长的教育习惯,“总说你做这个有什么用,你能干什么,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很长一段时间,他甚至都相信了这些话,感觉自己做不好任何一件事。

“有时候,有不错的机会需要争取的时候,我都会在心里打鼓,想试试又怕做不好”。

深圳化妆男孩:凭什么男的化妆就是“娘”?


克服年少时的不自信,Bruce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孤独的过程。

对上一代家长来说,“否定式教育”是百用不厌的方法,“别人家孩子”的国民梗也由此而来。

而在心理学上,过于苛求的家庭教育,很容易让孩子认为自己比别人弱小,或觉得自己只能依赖别人等等,而这些都是个体最初自卑感的来源。不够自信和主动,几乎是一代年轻人最难跨越的心结之一。

打败少年时代留下的不自信,他花费了不少心力——成年后他翻阅了不少心理方面的科普资料,上过系统的思维管理课程…… 才搞清楚问题的根源,不在于自己够不够好,而是教育出了问题。

在这漫长而孤独的探索过程中,“看起来精神,给别人印象更好”是他心理重建的武器之一。

3

今年1月份,Corain从德国回到深圳。他能明显感觉到,周围人对他化妆的态度,已和七年前大不相同。

7年前他在深圳读高三,现在他还能记起,课间在教室补妆时,老师看他的眼神,“像看一个怪物”。同学们也经常在背后吐槽,“好娘”是他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的议论。

一直以来,在社会评价体系里,年少时学习优异,成年后事业有成,才是男性的绝对优势,外貌则远排其后。在样貌上投入过多,很容易被视为“不务正业”或者“娘炮”。

还好这样的经历没有持续太久,高中毕业他去了德国,在国外,没人会对他的妆容评头论足。

深圳化妆男孩:凭什么男的化妆就是“娘”?


Corain在德国。

回深圳工作后,他的日常妆感,比高三的时候看起来浓重了很多,但已经很少听到议论或者吐槽。

化妆,反而成了他和女性同事聊天、社交的开场白,“她们见面会夸,今天这个妆化的不错”。

但家里的长辈,始终不太能接受他的妆容。尤其回老家重庆,他要尽量收敛,保证妆感看起来不那么明显,但亲戚还是会轻声劝解,“女孩子才要化妆,你是男孩子,不需要化妆”。

长辈们反对的理由,翻来覆去只有一个——男孩子不该化妆。

Corain一直觉得,他和女孩一样,都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外在状态。这个目的简单纯粹,但被周围的人接受,似乎是个漫长的过程。

化妆和穿裙子一样,被认为是女生的专利,观念已经被固化了,但是男孩为什么被认为不可以” 。

深圳化妆男孩:凭什么男的化妆就是“娘”?


Bruce和太太。

在Bruce这里,化妆“被接受“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结婚以后,他放弃了网上的化妆品使用攻略,有需求直接向太太请教。太太是他的初中同学,在恋爱之前,已经是多年的好朋友,对于他的“爱美“追求见怪不怪。

有时候母亲会被他临时补妆搞得不太耐烦,“骂我臭美、拖拉、耽误她时间,也不觉得这算个事情”。

在他的朋友和工作圈子里,“男的基本上看不出来,有些女孩子能看出来,但她们也化妆,接受这个很容易 “。

除了深圳这个城市本身的包容性,“男色”时代对化妆的接受度日益变高。

口红,曾经是钢铁直男们,判断一个人是否化妆的唯一依据。现在越来越自然地被用在男性的嘴唇上。

从2015年开始,杨洋、刘昊然、王俊凯、邓伦、王源等小鲜肉,都为不同品牌的口红做过代言。口红界KOL李佳琦,更是创造了直播营销秒杀马云的战绩。

2018年12月19日, CBNData发布《2018中国时尚美妆热点趋势报告》显示,从2016年开始,直至2018年已有有6成网友对化妆男性表示赞成。

今年,Bruce的儿子已经6岁了,儿子会不会化妆,已经提前纳入了他的教育计划, “我不会主动给他建议,如果他问我,我会帮帮忙”。

“如果他化的妆比较夸张,我心里可能不太接受,嗯……”

Bruce想了几秒说:“但我尊重他的选择,不会干涉,这是他的自由”。

为化妆自由,点个

“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