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丹麥要用實驗來證明戴口罩是否能有效防止新冠病毒傳播?

樊溢明


應該持歡迎和鼓勵的態度,反正我們本著不求甚解但求無過的態度戴著口罩熬過去了,看看別人試驗效果長長見識挺好。


我心飛翔1423483


題主,你以為人家是在做實驗?

打個比方,你家小孩看見別人家的小孩有新出的遊戲機玩,自己也想要一臺。他讓你買但你沒錢買,此時怎麼辦?難道你會直接向兒子承認自己沒錢買不起?正確的做法當然是找藉口拖到兒子生日/暑假/雙十一/考試得了第一名時再買,最好到那時小孩忘記了不用買。

丹麥之前狠狠得罪了中國。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大量出口口罩的國家。丹麥的國民有強烈的口罩需求。中國對美德法意等強國有所圖,即使有所不滿也願意做利益交換,但對丹麥這種位於世界邊緣的國家無慾無求。

在這種情況下,丹麥大張旗鼓的宣傳這個實驗,不就是指望藉此分轉移國民的注意力,將國民對沒口罩的不滿再拖上一個月麼。



春秋評


這個實驗還是非常有意義的。如果堅信口罩有用,有用到不需要實驗證明,本文中的重點都用黑字標出來了,請忽略第一行黑字,看第二行黑字就可以了。

口罩被認為的作用有兩個:1.防止別人的飛沫被自己呼吸到;2.防止自己的飛沫被別人呼吸到。然而自從新冠爆發以來,我讀了很多醫學期刊上關於「非專業人群普遍戴口罩是否能夠有效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病毒傳播」的文章,關於這兩點的研究就非常少,而有效的證據幾乎沒有。而少的原因,相當大的一部分恰恰就是在於沒有機構去做這樣的實驗。

首先,觀察性的數據,是不能提供口罩是否有效的有力證據的。比如說,我們觀察一部分經常戴口罩的人,和一部分經常不戴口罩的人之間的感染率的差異,發現不戴口罩的人感染的多,這其實不能代表什麼。因為「主動戴口罩」的人和「不主動戴口罩」的人可能對自己健康的關注本來就不一樣,從而兩類人會採取不同的行為模式,所以我們觀察到的感染率的結果,可能是兩類人行為模式差異造成的,而非口罩造成的。

再比如兩個政府,一個強烈推薦民眾要求戴口罩,一個不推薦,那麼強烈推薦這個動作本身可能就會改變人們心目中疫病的嚴重程度,從而改變人們的行為模式,從而導致更少的感染。依然很難把口罩的作用從這些心理的、行為的模式中分離出來。

在呼吸道疾病爆發期間,民眾被要求戴上口罩前後疫病的控制情況,同樣也不能作為證據。因為極少有政府單獨採用「口罩」控制,同時會有很多的措施出臺。所以口罩是否有作用,在時間的先後順序的比較也不能作為有效的證據。

有兩篇文章是隨機控制實驗,來比較的醫護人員用外科口罩和 N95 口罩之間的區別,因為醫護人員都受到過專業訓練,這個倒是消除了樣本偏差,結果當然是 N95 的參數在各方面顯著佔優,不過在低強度的接觸下和外科口罩的保護作用相比無顯著不同。N95 的參數佔優確實倒也不意外,在心理不牴觸,並且能夠正確使用口罩的前提下,N95 和外科口罩之間的差異,還是顯示了市場是有效的——畢竟貴那麼多呢。讀了這些口罩的文獻,我的感覺就是:

貴還是有道理的,在低強度的測試下,外科口罩和 N95 可以認為是差不多有效;但是在高強度的測試下,N95 一枝獨秀。所以在主觀上願意並且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優先選擇 N95。

在一般民眾的角度來看,也就是缺乏專業知識,也沒有淨室條件的情況下,大規模戴口罩到底有什麼作用,目前沒有任何高質量的證據。在 2013 年有一篇文章,用 agent-based 模型模擬了各種非醫學防疫手段——洗手 + 口罩對疫病傳播的影響,結論是單獨的口罩效果不顯著,但是加上洗手組合起來就有效了——這個可以作為一個有趣的方向,但是因為根本都不是實驗,而是通過社交網絡來進行的數據模擬,所以其實只能說提供了一種可能,甚至於都談不上是證據。

補充兩篇口罩對流感預防的文章,這方面的 RCT 的結論一般是,單獨口罩不確定,但是加上洗手效果就顯著了。給定這樣的實驗結果,口罩在大眾層面上是更多的起到一個對心理和行為模式的干預,加強了其他措施的效果(封城、隔離等等),還是說真的實質性防護,其實很難說。

要證明因果性,還是要精心設計的隨機控制實驗(well-designed RCT)是王道。

這也會給全世界的疾病控制中心提供優秀的證據,不僅僅針對新冠,也是針對未來的疫病。

就丹麥這個實驗,設計起來還是有點難度的。如果就是隨機的分發口罩,讓志願者戴上,那依然不算是「高質量證據」,因為儘管隨機分發排除了個體自選擇的影響,但是人們戴上口罩之後可能會產生一些虛假的安全感,從而改變了行為模式(讓本來有效的口罩變得無效了),也可能戴上口罩之後引起周圍人的警覺,自覺的和他們保持距離(本來無效的口罩變得有效了),所以可能需要設計一些「假」的口罩,也就是看上去是口罩,志願者和周圍的人都會認為是口罩,但是基本不過濾任何的微粒,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防護。通過這個外生而隨機的「口罩防護水平」的工具變量,來減輕行為模式的影響。還可以設計一些單向的口罩,看看口罩如果有效的話,到底是 1 的作用更大,還是 2 的作用更大。

從倫理上說,我覺得這個實驗還是有可能通過倫理審查的。如上所述,目前沒有高質量的證據表明大規模的普通人群戴口罩是有效的——或者說甚至於口罩在疫病流行的不同階段可能具有不同的效果是什麼也不知道——在初期,密度很低的時候無所謂,但是在密度較高的時候有效等等。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口罩是可以被看做一個無害的對照組「harmless treatment」——也就是說不戴口罩並不會被認定為對志願者有損害——畢竟考慮到歐洲大部分國家的情況,如果不做這個實驗的話,基本上他們也不會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