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带领孩子走出青春期情绪低谷,父母一定要知道!

青春期是一个孩子从生理到心理都会发生巨大变化的阶段,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很容易出现各种情绪波动问题,下面我们就以一个案例来分析一下,如何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低谷。

有位家长曾向我咨询:她的儿子今年上初二,14岁,正值青春期,这学期有了很明显的变化, 脾气变得暴躁了,没没礼貌,还会说脏话,开始有了自己的隐私。有段时间情绪低落时还会说“想死”、“好烦”,想开导他他就嫌烦。问他是不是跟同学闹矛盾或谈恋爱了,他也不耐烦。家长为此十分担心。

很明显孩子现在是处于一个情绪低谷阶段,为什么孩子会有情绪低谷?原因主要有三点:

如何带领孩子走出青春期情绪低谷,父母一定要知道!

一、最近一段时间有没有发生过很重大的事情,导致孩子的改变。

这里所说的“重大事件”,不一定是我们家长认为的重大事件,很可能是一些在家长看来很无所谓,但会引起孩子情绪激动的事情。

十四岁已经进入青春期了,孩子在这个阶段变的脾气暴躁,说脏话,很烦,甚至说想死,很明显他的负能量很多,这就说明他在一个情绪的低谷里面。

有些我们觉得是开导孩子的话,反而可能让孩子觉得很烦。问题中的妈妈也说过试图开导她,但是他嫌妈妈烦。那妈妈到底是怎么开导的?如果是拿“没事儿”、“活着多好呀”、“多轻松啊”等等这样的话来开导他,那么我们就要闭嘴。这些话更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会起到负面的作用。

如何带领孩子走出青春期情绪低谷,父母一定要知道!

二、孩子情绪低落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童年的一些事情。

有些事情孩子可能记不住了,但是相关的感受是会永远会留在大脑里的。

孩子现在在上初中,正好在青春期这样的一个节点,一些儿时阶段的重要的感受很容易就会被激活,从而会对孩子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所以我们也要回忆一下在孩子小的时候,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对孩子的陪伴是不是到位,这点要去了解一下。

三、父母经常争吵也会引起孩子安全感的缺失。

还有就是孩子父母之间的关系和沟通如何。因为父母之间的不合,对一个孩子的安全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家长说:“我家孩子的安全感怎么这么低,平时家里也都可疼她了。姥姥姥爷、爷爷奶奶都跟块宝似的,走哪护到哪儿。但是孩子为什么一到陌生的环境就会表现出不自信,没有安全感呢?”这点我们在往深了挖,就会发现很多原来是父母之间的关系不太好,导致孩子在安全感方面是有缺失的。

因为幼小的孩子还不能区分自己的行为和环境的关系,如果父母经常争吵,关系很冷漠,孩子很容易就把父母的不和归因于自己,是因为自己不好或自己不乖,才会导致父母吵架,从而产生不安全感和负疚感。

如何带领孩子走出青春期情绪低谷,父母一定要知道!

怎么帮助孩子走出青春期情绪低谷,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思路入手。

1.情绪ABC理论

我们在学习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课程中有一个“情绪ABC理论”。“情绪ABC理论”说的通俗点就是一句话:当我们有情绪了,不管情绪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的来源不是因为一件事,而是我们对这件事的认知和观念导致我们有情绪。

从开头家长咨询中我们得知,因为这个孩子从小性格温顺,爱和女孩子玩耍,导致现在很多同学笑他这件事情,针对这种情况,如果说认知不一样的话,就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绪:

第一,如果孩子很消极,他就会觉得:他们都笑我,所以我不应该跟女孩玩耍。这样孩子就会觉得很伤心很难过。

第二,但是如果这个孩子很积极,他就会自己灵活变通的处理这个问题,他就会想:他们是不是羡慕嫉妒我,因为我能跟班里最漂亮的女孩能打成一片,他们却没有这个能力,所以才笑我。所以,如果孩子有这样一个认知的话,他的情绪就不会很消极,反而会觉得自己很有能力。

这个就是情绪ABC理论,家长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孩子。

如何带领孩子走出青春期情绪低谷,父母一定要知道!

2.写日记疏导

鼓励孩子写日记也是很好的一个情绪宣泄方式。初二的孩子开始有自己的隐私了,这很正常的事。孩子可以在日记中把自己的烦恼和不快乐发泄出来,或者把自己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承受的压力也写出来,然后想办法排解掉这些负面情绪。孩子可以把每一个压力分解开来,每个压力想出三个不同的点子来应对,也可以跟自己的朋友或者可以依赖的家长、长辈们一起商量。这是个非常好用的方法,我们的线下沙龙,是在一些亲子课、家长课上也很有效的一种作业模式。

如何带领孩子走出青春期情绪低谷,父母一定要知道!

3.家长改变家教方式

最后就是我们家长要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只有平等的沟通,孩子才会愿意向父母吐露真正的心声。多关心孩子的生活、交友的情况,多重视孩子的心理感受而不是只关注他的学习成绩,或者孩子具体行为上的一些表现,这都是很重要的关注点。

以往我们在跟孩子沟通时太善于用脑子而不是用心。当你用心去感受孩子在做的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明白他的内心想法是什么;当你用心与心去碰撞交流的时候,你就会理解他,孩子也会感受到你那份理解和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