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農村老人養老成問題的,大都是子女多的家庭,主要是老人偏心所致,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趙姐說農


我發現老人很有依賴性!只要她跟慣了你,就算你再窮她都要跟你!反之就算別的兒子再有錢,她都不想跟他。也不指望他們給錢!一不舒服你就得帶她去看,她要什麼你沒錢借錢都要給她買!

說起來我們情況也差不多!我也有個八十多歲的老媽!她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冠心病,多病體,每天都要吃預防病發的藥!每個月預防費都要三百多,而且不定期頭暈又得去看,弄得我遠的不能去,在家不知幹什麼好,為了照顧她,我己身無分文,她的三個兒子!最窮最小的是我!我實在吃不消了向兩位老大提議共養老媽分擔醫藥費和生活費,只是要每人每月出兩百生活費加一百預防藥費都不想出!說了好幾次才勉強出!

有時我就在想!難道老人跟誰,就要誰照顧負擔一輩子嗎!人越老就越像小孩!不管你貧窮與落後!只要你一次不順她!你幾十年對她的好也白搭!也許一次不順她就會恨你一輩子!

我也經常提醒自己!老人傷不起!認了吧!誰還沒有老的時候!不管別人怎麼樣!儘自己能力去照顧吧!也不知道自己老了會變成什麼樣!照顧一天算一天吧!既然她願意跟自己受窮受苦!自己還能說什麼?


賀州農人阿尖


關於農村養老成問題的大多是子女多的家庭,或父母偏心所至,

老朽亦年過古稀了,以本人淺見並非如此,比如我有二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出嫁了,生活一般,想要她負擔養老就不可能了,二個兒子在城市供房貸,還供沉重的教育費,那能讓他們

每月給我們生活費二千元呢。

老朽認為作為農村的老農民,沒有象城市居民六十歲退休有養老金養老,農村的老農民只要身體不要說健康,行動自如,活到老做到老。

農村老農人首先應心理平衡,適應當前社會形勢,不要以封迠社會以養兒防老的舊習裕一定要兒女養老,要對兒女從小就應教育他們我中華六千年傳統文明史,百善孝為先。這傳統在他們思想中種下根深蒂固。他們的父母年老了應當瞻養了,那怕他們生活再苦都應分給父母的一匙湯。

我雖將近八十,我不應以老賣老,為減輕兒媳的沉重擔,也應感謝黨中央對三農的政策,發展農村經濟,大家共同走富裕一起奔小康。我盡晚霞之餘熱,每年基本小二口的生活基本自給。

但二兒子經常說要不要打錢給我,我說不必了,你們也負擔很重,但是年老必然病多,幾次住院他們都回來護理,醫療費是他們給的,還存有醫療卡給我們二老應急的時候才能應付。

老朽認為農村老人養老問題大部分的子女都有我們華夏文明傳統的遺傳,遵循,執行百善孝為先,尊老愛老的傳統的。

以上觀點是我個人的觀點,不代表大眾,如有不到之處望師友們批評指正。謝謝!


山夫14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我是番薯小哥

對於這個問題我也深有感觸,農村子女多的老人似乎都存在養老難的問題,我們村也存在很多例這種情況,多子多福反而成為一個假的空頭話,為什麼會導致這種原因,我認為原因其實很像那句諺語:“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農村子女多的老人隨著他們孩子各自組建家庭,老人的怎麼贍養,誰贍養就成為了老大難的問題,我們這邊農村有許多不成文的慣例,例如老人這個月在大兒子家吃住,下個月在二兒子,遇上在外工作的子女則補貼錢給贍養老人的兄弟,或者是老父親在大兒子家吃住,老母親在小兒子家吃住等解決方法,這些方法都能有效解決老人贍養問題。

對於題主提出的老人偏心某個子女導致自身贍養難這個問題還真有,我們這邊有一個八十多歲獨居的老婆婆,她就是有四個兒子,大兒子去世,三兒子在外打工,只有二兒子和小兒子在農村,他們原先商量贍養老人的方案是老人分別在二兒子和三兒子輪流吃住,大兒子和三兒子出錢補貼贍養老人的兄弟,但是老人偏愛小兒子,只想在小兒子家吃住,但是在小兒子居住幾個月後,小兒子和兒媳就嫌棄老母親不注意衛生,變成老人一人獨居,這個可能也算是老人偏心某個子女導致自身贍養難的例子吧,很奇怪老人偏愛的子女一般都沒有其他子女孝順。反而是老人不怎麼待見的反而有孝心,這個情況我也一直沒想明白。

孝順和贍養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每個人都有父母和子女,孝順和贍養父母是義務和責任,也是為下一代做的榜樣,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感謝你的閱讀,也歡迎大家評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