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种地的,大多数是多大年龄的人?为什么?

新大风歌


大家好,我是记录乡村生活点滴的知微随笔,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从我们南方山区的情况来说,当前农村种地的,大多数是40~70岁的年龄段,八零后虽然也有,但很少很少。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一、农村60~70岁的人,身体状况已经不适合出外打工找事做,只能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且那个年代的人,一般家里兄弟姐妹比较多,不像现在的孩子这样个个有上学的机会,相对来说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大多原先一直在家种地,除了种地也不掌握其他的技术,出去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而且种地是不分年龄的,只要身体许可,自己愿意就行。在农村因为常常劳动,现在生活条件也好了,很多六十多岁的人干起活来不比现在的年轻人差多少。而且有的家庭孩子全都去了外地发展,为了生活,也为了不让土地撂荒,很多家庭的土地就不得不由五零后来耕种。

二、过去农村结婚都比较早,现在很多50~60岁的人,家中基本还有七八十岁的老人要赡养。有的儿女都外出打工了,却把孙辈的留在老家给老人帮照顾,所以这个年龄段的人是不方便外出的,只能在家一边种地,一边照顾老的、照顾小的,肩上的担子仍然不轻松。

三、农村40~50岁的人,相对五零后来说文化程度要高一些,有很多还是当前种植、养殖业的主力军。摸爬滚打了十几二十年,已经有了一些生产生活的经验。虽然种养殖业风险大,但收成好的时候也不比外出打工差,而且一些种植业跟租门面做生意一样,前期投资了那么多,不是你想放下就能放下的。

这个年龄段的人,一般也是上有老下有小,不能像小青年那样说走就走。疫情发生前,像我们这边农村的红白喜事都流行大操大办,这其实也是邻里乡亲之间的一种互助行为。如果你长期不在家,人家有喜事的时候都不去帮忙,等到你家有事的时候可能就很少有人前来帮忙料理。这不仅是面子的问题,如果不注意到时有可能还真下不了台。

前几年,知微镇里就曾有一户人家,平时街坊邻居家里有什么事,他家人从来都不拢边,也不随礼。到他家老人过世时,虽然孝子一家家去请了,但左邻右舍没有一个人愿意来帮忙。总管没办法只好亲自出面,最后看在总管的面上才稀稀拉拉来了一些人,勉强把老人家送出去。后来这家人吸取了教训,只要邻里有事,他即使离家再远也要赶回去,有时实在赶不回去了,就花钱请一个人前去帮忙。到后来他家的孩子上学也需要人照顾,他干脆就留在家里搞种植了。

四、还有很少一部分在农村种地的八零后,主要是孩子还小,正是需要人来照顾的时候。不放心将孩子留在老家给老人照看,自己带出去的话,夫妻两起码有一个人无法出去工作。而一个人工作又难以支撑一家人的费用,所以不如在家一边带孩子,一边寻找一些适合当地发展的种植业,万一成功了呢。

五、九零后、零零后这一代人,因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高,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而且城里的机会也相对比农村多,他们更愿意出去闯一闯。而且这个年龄段的人,父母年纪也不大,还不需要他们来照顾。自己的小家庭也还没有建起,或者刚结婚不久,肩上的担子也不大,来去比较自由。他们生活的观念也与父辈不同,对城里的生活更加向往,所以几乎看不到他们这一代人在农村种地。

综合上述,当前在农村种地的大多数是40~70岁的人。如果你有不同的观点,敬请留言,大家一起来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知微随笔


当前农衬种地的,大多教是多大年龄的人,为什么?

今年又到了春暖花开季节,做为农民,繁忙的春耕生产即将开始了,每当走到田间地头可以看到,在地里干农活的,竟是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农民。他们一辈子不离不弃、辛勤耕耘着这片心爱的热土。

现在,农村出现怪现象,青年人没人种地,农村种地的,大多数是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农民,这是咋会事呢?

首先造成农民种地岁数偏高的主要原因是,一家一户的一亩三分地,已不能满足家庭日日增加的消费水平,粮食多年低迷不涨,使农民种地只能糊口而不能养家。因此,农村中青年选择抛家舍业,离开农村进入城里去打工了。

再是农村小青年不爱种地,不爱扎根农村,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都通过读书和各种途径,选择城里生活而不在回农村。

目前,新冠病毒在全世界蔓延,数十个国家禁止或限制出口粮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们恐慌,甚至少数人有囤粮念头。特别最近几天,玉米上涨较快,每斤玉米接近一元,这也给种地农民带来希望和信心。

总之,农村目前种地的年龄,大多是六七十岁以上的农民,甚至八十多岁的老农民种地多的是,他们由于岁数大,外出打工又很少有人接受,只能在家里种地了。


沙尘暴5478


年轻小伙子到外面看世界去了,中年人到外面打工赚钱去了。所以只剩下老年人在农村种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