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曲的角色行當(五)


崑曲的角色行當(五)

家門大類名。俗稱“花面”、“花臉”。包括大面、白麵、邋遢白麵三個家門。大面為正淨,白麵和邋遢白麵為副淨。據記載,淨或從古“參軍”二字促言轉音得名;或因化妝“不淨”(勾臉塗色)而反言取名。由唐“參軍”、宋“副淨”演變發展而來。至元代,淨行的化妝造型、音色運用以及表演風格已初具規模,並可作為劇中的正角。如元雜劇《尉遲恭單鞭奪槊》中的尉遲恭、《龐涓夜走馬陵道》中的龐涓等。崑曲早期(明代中葉)的腳色分七類,淨為其一。清初至清代中葉稱“大面”,又有紅面、黑麵、白麵之分。至晚清,因紅面、黑麵皆演劇中正角而合為一個家門,仍稱“大面”,屬正淨。白麵又據角色的化妝造型以及身份、地位、性格等因素分為白麵和邋遢白麵兩個家門,隸屬副淨。淨行家門中又有“幫開大面”的說法。一說“幫開大面”又稱副“大面”,專工劇中的淨行配角。如《水滸記》中的劉唐、《精忠記》中的大報子、《南柯記》中的四太子、《鐵冠圖》中的一隻虎等。一說“幫開大面”為淨行的副榜(二、三路演員),凡遇正榜(頭路演員)因事、因病不能演出或因連續演唱過於勞累時,例由“幫開大面”代替。如《訓子》、《刀會》兩折戲因唱工繁重向例不連唱,凡遇主家堅持要求,《訓子》就由幫開大面代演。

大面 又稱“大淨”(正淨),俗稱“大花面”或“大花臉”。嗓音要求洪亮渾厚,多用膛音和炸音。表演基調為威武沉毅,粗豪雄渾。注重氣勢、功架,身段動作幅度較大。化妝造型有紅、黑、花、白、紫、藍等多種色彩的臉譜,以紅、黑二色為主。紅面、黑麵也是大面家門的主體。紅面通常扮演威武剛毅、忠義赤誠而富有正義感的人物,以忠臣、帝王、神靈為多。如《單刀會》中的關羽、《風雲會》中的趙匡胤、《九蓮燈》中的火德星君、《一種情》中的弼靈公、《雙紅記》中的崑崙奴等。《八義記》中殘害忠良的權奸屠岸賈也勾紅臉,此屬特例。黑麵大多扮演勇猛剛烈、粗魯豪爽的大將或英雄好漢。如《千金記》中的項羽、《不伏老》中的尉遲恭、《西川圖》中的張飛、《鐵冠圖》中的牛成虎、《清忠譜》中的顏佩韋等。另外,《祝髮記》中的達摩、《昊天塔》中的楊五郎、《虎囊彈》中的魯智深、《西廂記》中的惠明等勾白臉(以白色為主)的和尚,以及《牡丹亭》中勾蝴蝶狀花臉的胡判官等也由大面應工。

紅面 細家門。大面(正淨)的一支。因臉塗紅色而得名。一般扮演威武的角色,以忠臣、明君、神靈居多,《八義記》中權奸屠岸賈也勾紅面,是為特例。最著名的紅面角色, 除屠岸賈外,尚有《單刀會》關羽,《風雲會》趙匡胤,《九蓮燈》火德星君,《雙紅記》崑崙奴,《一種情》弼靈公,《唐三藏》回回,被稱為崑劇“七紅”。

黑麵 細家門。大面(正淨)的一支。因臉塗黑色而得名。一般扮演勇猛豪爽的英雄將領。最著名的黑麵角色如《千金記》項羽,《天下樂·嫁妹》鍾馗,《西川圖》張飛,《宵光劍》鐵勒奴,《人獸關》閻王,《慈悲願》尉遲恭,《如是觀》金兀朮,《牡丹亭》胡判官,被稱為崑劇“八黑”。

金面 細家門。大面的分支。因面塗金色而得名。常演神道人物。如《安天會》中的天王等。

白麵 又稱“副淨”、“粉面”。化妝造型除眼紋及眉心紋勾黑外,全臉皆塗以白粉。通常扮演反面人物,以心地險惡又有權勢的奸相為多。如《鳴鳳記》中的嚴嵩、《連環記》中的董卓、《精忠記》中的秦檜、《漁家樂》中的梁冀、《荊釵記》中的万俟、《紅梅記》中的賈似道等。這類角色稱相貂白麵,以頭戴相貂得名,是白麵家門的主體。嗓音要求寬闊渾厚中略帶悶音、沙音。表演注重功架、氣魄,以沉雄中透出詭譎奸詐、兇殘暴戾的神態為主。白麵家門中另有褶子白麵和短衫白麵兩個細行。褶子白麵大多扮演陰險惡毒魚肉鄉里的土豪劣紳。如《尋親記》中的張敏、《鮫綃記》中的劉君玉、《永團圓》中的江納等。短衫白麵一般扮演豪爽粗獷而社會地位低微的老年正面人物,以忠於主人的義僕為多。如《白兔記》中的竇公、《牡丹亭》中的郭駝、《漁家樂》中的鄔老老等。另外,《燕子箋》中穿戴紗帽袍帶的門官也由白麵應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