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筆試背書還是直接看知識點?

玉樹中公教育


一、大量填鴨式灌輸知識點  有些考生對於公務員考試的熱情很高,他們十分認真積極地複習。他們見到要點就去背誦記憶,見到知識點就去吸收。其實考生初衷是好的,是希望儘可能多的掌握知識,但是這樣不分主次,盲目的灌輸知識點是不妥當的。公務員考試複習要目標明確,要根據各省公務員考試大綱要求來分主次複習,有計劃有條理的一項一項順著進度完成,這樣才能穩紮穩打。

二、挑燈夜讀、熬夜備戰   有些考生因為白天要上班或上課,所以他們往往喜歡晚上進行公務員考試複習,甚至為了做一道公務員考試行測試卷熬夜到凌晨。使用這種夜讀式的公務員考試學習方法的考生很普遍。他們甚至於還會認為晚上這段時間學習效率較白天高。
雖然晚上安靜,但是要知道如果熬夜到很晚還在學習,人會很疲憊,大腦的記憶的效果是很差的,思維也會很遲鈍,所以學再多也只是做了無用功,還影響第二天的正常學習。人的精力有限,這種學習方法顯然是不科學的。  

三、欠缺章法的題海戰術   題海戰術本身是一種很好的成績提升方法。題海戰術能夠幫助幫助考生熟能生巧,提高做題速度和正確率。然而,有不少考生對題海戰術的運用還處在初級階段,他們只是進行大量的試題練習,這很容易導致機械式的完成試題,到了真正考試的時候,不懂得題目的變通。所以,在複習的時候還是要有針對性的做題,並且做好錯題本歸納,江蘇公務員考試網專家建議要善於總結經驗教訓,掌握那些公務員考試經典必考題型,提升自己的弱項。


百之靈


背書我想你是針對申論吧?行測一定要掌握知識點的前提下進行適當刷題的。

簡單說一下公考學習的要點:

一,對申論來說,背和理解為輔,每日練習為主。

(1)申論題型比較固定,但是寫作是細水長流。每日練習的好處是,會漸漸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當然,有個前提就是基礎內容已經學完了。(報線上線下班都行,單學申論費用不高。也可以買教科書自學,再看看網絡上的免費視頻作為補充。)

(2)再者需要每日練字,字帖最好用專用的,字體選擇不做太高要求(不要用行書、草書),只要字跡清晰、不連筆、不滿格就可以(最好字佔格的三分之二或五分之四即可)。

(3)看時政加上晨讀。每天花固定的時間看下時政熱點,早上最好進行半個小時以上的晨讀。

(4)根據要求背誦一些文章、詩句、名言警句、例子等。學習前期可以讀一些優秀的申論作文,作為入門練習也是很好的選擇。

最後,申論學的如何,可能也會決定你結構面試的基礎,兩者之間在表達上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插圖一句話,其實字跡真的非常重要,一定要重視。)

二,對行測來說,基礎內容很重要但刷題更重要。

(1)基礎是根本,如果連考什麼內容都不知道那根本無從複習。所以知道考點,然後準確分個等級,優先複習必考的、其次選考的、再者拓展題。(買書看也可以,或者報班)

(2)應試教育提分關鍵都是刷題,無論高考中考都是如此。(刷題嗎?一千道那種)

給個建議,刷題分兩部分,一是專項,二是套題。專項是在基礎內容學習之後,套題是為了感受真實考試場景。

(3)錯題本、拓展題本、草紙本。這些東西和高考類似就不說了,草紙本注意書寫規範合理利用,這樣會增加自己的準確率。

最後祝公考順利,成功上岸!

喜歡我的評論可以,點贊、關注、分享轉發。我是黃腦師,一個專注公務員考試培訓的中年胖大叔。剛來頭條,以後會分享很多免費的乾貨,感謝支持。







黃腦師


你好,很高興回到這個有趣的問題,公務員筆試考試不用死記硬背,重在理解方法,運用方法答題,行測的話除非是常識部分,其它模塊顯然涉及不到背書,下面我主要從申論複習角度大家容易存在的誤區做一個分析。

一、死記硬背。申論命題著重考閱讀理解材料能力,即從材料裡獲取信息的能力,讀懂命題人的言外之意,而這個能力的提升必須通過系統學習方法和自己總結摸索得出,單純的死記硬背材料和熱點素材意義不大。真正做過幾套真題的話會發現申論的考試每年可以用來命題的熱點素材很多,同樣的素材可以出不同的題目。


二、照抄材料。申論寫作考查的是運用材料的能力,就是根據實際題目的要求,把材料中獲取的信息通過規範的形式寫下來,很多考生以往經常出現照抄材料,結果自己寫的很爽,但是分數不是太高,這就是癥結所在,比如材料中“自我更新週期至少需要15年”,題目讓你找渤海汙染治理的難度有哪些?你直接照抄這句話沒有分數,記住“文字”+“數字”反映了某種程度,答案寫的話應該寫成“自我更新週期長”。

三、盲目刷題。公務員備考適當刷題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不能盲目的刷題,必須要在系統的學習方法後再刷題,以上提問說是背書還是直接看知識點,具體直接看知識點給你的建議是分模塊看知識點,把每一個模塊的題型系統的學下方法,然後再專項訓練題目,考前再進入套題訓練。

關於公務員考試備考,經驗和體會甚多,一言難盡,如還有其它具體問題,可以留言,再做進一步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