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咖啡的真相


巴西咖啡的真相

關於巴西種植咖啡,有一段很著名的八卦傳聞:

當年法國人和荷蘭人在拉丁美洲都有殖民地,這兩個國家也早都掌握了咖啡種植的秘密,因此,在他們的殖民地裡,咖啡廣泛種植。

為了保證自己的特權,兩國不約而同採取了同樣的做法,不允許向外出售可發芽的咖啡生豆,只能出售咖啡熟豆。

當法荷兩國為殖民地的地盤發生爭執時,巴西的一位軍官前來調停。

這位軍官獲得了法國總督夫人的芳心,總督夫人將咖啡種子藏在鮮花裡獻給了他,從此,巴西也有能力種植咖啡了。


巴西咖啡的真相

傳聞很吸引人眼球,然而事實卻可能並不如此。

巴西開始種植咖啡,大約在1726-1735年間,而巴西的地理、氣候條件,非常適宜種植咖啡,但是,一開始,巴西卻不太重視咖啡生產。

當時,它是甘蔗生產大國;甘蔗,是糖的來源;而糖,則是歐洲人的奢侈品。

與此同時,英國逐漸取得海上霸權,在全球貿易中佔據主導地位。

巴西咖啡的真相

歐洲大陸需要糖,巴西的甘蔗流向歐洲大陸,這條鏈條上繞不過去的,是英國。

拿破崙1806年開始實施大陸封鎖政策,打擊英國轉口貿易,並要求歐洲大陸自給自足,不用英國來貨,這裡面,包括糖和咖啡。

巴西咖啡的真相

歐洲人找到甜菜代替甘蔗,解決了吃糖的問題;

他們試圖用菊苣根代替咖啡時,卻敗下陣來,歐洲人需要咖啡。

巴西因此有了動力,從甘蔗生產大國,轉變為咖啡生產大國。

巴西咖啡的真相

如果八卦起來,就是法國和英國為誰當老大打架,巴西成了咖啡生產的老大。

接下來的發展,更讓人感覺,巴西可能真是被老天爺相中的咖啡老大。

一戰慘烈吧,那時消費咖啡最多的大陸,就是歐洲。

歐洲人都忙著挖壕溝、打戰,海上交通不便,誰來喝巴西的咖啡呢?

美國來了。

要說美國成為消費咖啡最多的國家,又和英國有關。

英國是以喝茶出名的,對吧?

美國經獨立戰爭,和英國脫鉤後,為表達自己去英國化的徹底,棄茶而改喝了咖啡。

而美國和英國的決裂,與貿易及稅收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美國人離不開咖啡,不要說一般的平民百姓,打仗的軍人們也帶著咖啡當軍糧。

兩次世界大戰,越洋交通受阻,中南美洲與美國之間的交通,則鮮被幹擾,一條暢通的咖啡交流線,讓巴西的咖啡業少受多少干擾。

現在,巴西仍然是全球咖啡產量最大的國家,而全球的咖啡經濟,仍然依賴國際貿易,實現從咖啡生產國到咖啡消費國的週轉,也帶動從資金到文化的交流。

巴西咖啡的真相

如果沒有巴西咖啡的巨大產量,很可能美味的咖啡,對於很多人來說,還是花費不菲的奢侈享受。

想不到吧,小小一杯咖啡,也有全球化的影子,愛咖啡的你,是否能從杯中物中,感受風雲變幻的歷史場景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標註錯誤或侵權,請聯繫作者更正或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