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再見,冬天你好

秋天再見,冬天你好

立冬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此時地球位於赤緯16°19’,立冬之後,日照時間將會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將會繼續降低。中國民間以立冬為冬季之始。

詞解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藏也。意思說是秋季作物全部曬收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藏起來準備冬眠。

物候特徵:五天為一“候,三候為一個節氣。

【一候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於堅也

【二候地始冰】:土氣凝寒,未至於拆

【三候雉入大海為蜃】:野雞一類的大鳥都不見了,而海邊可以看到於野雞線條和顏色相識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在立冬以後如水蜃。

飲食養生

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 “無擾乎陽” “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季氣候變化而調節飲食。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也就是說,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避免維生素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銀杏果等。

民間習俗

【迎冬】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古代社會中是重要節日,過去是農耕社會,勞動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

【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催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餚,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 “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

【吃餃子】

北方地區立冬吃餃子。餃子,交時之子,大年三十是新年和舊年之交,立冬是冬季秋季之交,所以也要吃“交時之子”的餃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