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網絡上有這麼多人反對給每人直接發幾千塊錢的提議?

文紹J


很簡單,如果當前給我5000元左右的現金,那麼我一定會把這筆錢存入銀行,不會進行任何的消費,也不會進行任何的投資。換句話說如果給所有人每人直接發幾千元是根本起不到刺激經濟發展以及帶動消費的原本意願的。可能很多人最近都有看到過美國政府會對積收入家庭派發現金券,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間,那是因為美國人的消費習慣觀念中,他們是不怎麼存錢和儲蓄的。

但是換到當前中國的老百姓而言,理財觀念和儲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根據之前一個不完全統計的數據來看,國內當前的儲蓄額度已經高達38萬億。所以這個儲蓄量和儲蓄比例在世界上而言,雖然近兩年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滑,但是仍舊是名列前茅的,所以這也提醒我們只有通過發放一系列的優惠券和相對應的消費券,才能夠有效地帶動內陸市場的消費。

所以我們再來設想一下給你5000元現金還不如通過一系列的大數據消費算法,和你提交的消費意願,進行相對應的優惠券發放和消費券發放。比如你想購買車,那麼在10萬元以下給你發放5000元的現金及扣券,也是會刺激很多人去直接購買車的,而不是把這筆錢存放在自己的存款裡。


迴歸原題,我們看到即使當前的浙江和山東部分城市開始發放消費券,也只是基於大數據定向發送。比如你經常喜歡點外賣,那麼就在外賣平臺上給予你一部分的優惠,經常出去坐車坐飛機旅遊,那麼就在機票的減免以及相對應的優惠折扣上加大對你的輸出力度,目的只有一個,引導居民消費增加當前的經濟活力,而不是給你送錢。


晴天財經閣


美國為什麼會發現金?

其實,不管是美國還是其他國家,為了應對相關疫情,都是從維持社會穩定的角度作出的各項決策。

美國等很多國家和地區採取的是對民眾直接發放現金的方式。當然這也不是,無條件的。年收入75,000美元以下的家庭,可以得到2400美元的補助,有孩子的可以額外得到500美元。

這一舉措確實讓我們過得很詫異,年收入75,000美元以下的就是貧困家庭嗎?相當於我國年收入50萬人民幣?

其實並不是這樣。按照美國社會的背景,大家都是信用消費、超前消費,絕對不會為死後留下多少財產。最好的結果就是人死了,錢也花沒了。因此,美國的各種保險制度非常發達,比如說養老保險、房產的到按揭模式等等都是美國創造的。

如果說能夠說人死了,從銀行欠的一屁股債錢也花光了,那就賺了。只能說銀行風險控制做的不好。所以,根據調研顯示2/3的美國人身上拿不出500美元來應急。

所以,一旦沒有工作了,收入來源就沒有了,這種情況下個人的信用就會受到影響。信用一旦受到影響,各種日常消費就完全中斷了。這種情況下,很多美國民眾就會走投無路。而且美國是允許民眾有槍的,這樣社會就會非常危險。美國必須要保障新冠疫情期間的人民生活穩定,因此,美國就開始給人民發現金。

另外,美國還大幅提升了失業金的標準。美國的失業人員每週可以申請600美元的失業金,美國還將失業救濟也將擴大到通常一些沒有資格的人,例如臨時工、休假的僱員和自由職業者。

美國3月30日特朗普剛剛簽訂2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4月10日美聯儲又宣佈2.3萬億美元的貸款計劃,美聯儲直接表示在應對境外疫情方面不會設立任何債務上限,通貨膨脹的因素基本不會受到影響。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維護社會穩定。

中國有中國自己的體系

多數人自己習慣於攢錢應對風險。在我們中國,社會保障層次比較低,商業保險、社會保險覆蓋面遠遠達不到美國的層次。2019年12月,中國的住戶存款規模高達82萬億元,接近12萬億美元。而且我們中國人的想法還是將遺產留給子女的思維,“如果他們光宗耀祖,自己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

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時候,大多數中國家庭生活可以持續下去,並沒有太多的人出現應對不了房貸、出現房貸違約的情況。各大商業銀行也明確因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導致無法及時還款的情況,不記錄違約。

多數人的收入情況是保密的。財不外露,富不外傳,中國人一直是很含蓄的。家裡有多少套房子,每月有多少收入?自己不說別人都不知道。真的,很多家庭的收入連國家稅務局都不知道。比如說很多老頭老太太都要用三四套房子,每月收的租金都要求以現金支付。當國家開展個人所得稅租金專項附加扣除的時候,遭到了很多房東的反對,因為大家都不希望自己的收入被國家知道,害怕被徵稅。如果說國家發放現金,對於百萬富翁發放幾千元,反而是對中低收入人群的更不公平。大多數人會把政府發的錢存起來,也就產生不了消費引導作用了。

我國的習慣疫情影響持續較短。目前僅僅持續了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大部分人的生產生活都逐漸恢復了正常,4月8日武漢都解除了封城狀態。

我國的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對於職工權益有保證。按照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用人單位非勞動的原因造成停工停產的,一個工資支付週期內應當正常支付工資待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週期的也應當支付基本生活費。如果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必須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對於企業,國家採取的是階段性減免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部分,返還失業保險費或發放穩崗就業補貼,緩繳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的政策等方式對企業現金流予以支持。

我國也有失業保障和城鄉低保救助體系,可以有效應對疫情。如果職工失業了,可以申請失業金,如果職工家庭生活困難,可以申請城鄉低保救助。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發佈《關於進一步做好階段性價格臨時補貼工作的通知》,對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享受國家定期撫卹補助的優撫對象、失業金領取人員,階段性提高每月價格臨時補貼標準1倍,執行期限為2020年3月至6月。美國人的救助體系則是以民間社會救助為主,無家可歸的人可以去當地的慈善堂,可是這畢竟是人群聚集的地方。由於新冠疫情影響,不少民間慈善機構也關門了。

消費券模式似乎更是適合我國。不少專家建議採取發放消費券的方式,確保有需要的人能夠享受到優惠,且對於消費有更好的引導作用。江蘇、浙江、河南等17多個省市的不同城市預計發放消費券逾50億元。

所以,我國直接發放現金的模式似乎並不成熟,人們反對也是從理性角度考慮的。


暖心人社


給每人發幾千塊錢補助,如果在網上徵求民意,我相信90%以上的人都會支持。


還有不到10%的人會持反對態度,但恰恰這10%的人是能夠決定這項政策的人。

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如果能夠有幾千塊錢的補貼,這相當於多發一個月,甚至幾個月的工資,何樂而不為,怎麼會去反對呢?

不到10%的人考慮的問題會更宏觀,更理性一些。為什麼要給每個人發幾千元的補貼呢?

是因為疫情影響,社會經濟停滯不前,亟待通過刺激消費來拉動經濟的發展。

如果每個人發幾千元,是否能起到刺激消費的作用呢?

我想每個人心裡都很清楚,對於有錢的人來說,多幾千元對他毫無改變,會不會去消費影響不大。

對於多數老百姓來說,這一筆不少的收入,通常會精打細算一番。除了解決生活急需支出之外,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把錢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因此採取每人補貼幾千元的方法去刺激消費,其效果不會太明顯。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現在很多省份都採取發放消費券的方式。

通過消費券引導消費者扶持相關產業的發展,發放一元消費券,往往可以帶動十元以上的消費力,這才是最有效的刺激經濟的方式。

如果每人發放幾千元的補貼,我是不會反對的,但是從決策者角度來說,這肯定不是最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