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和智慧会一起增长吗?为什么?

海云海


看到这个问题,想到了电视剧《琅琊榜》里宁国侯谢玉与言侯的对白,“言侯,这些年难道你长的只是年龄吗?”当时听到这样的台词,觉得经典又好笑,拿来损人绝对是不带脏字,记忆深刻。

正常人的年龄和智慧是会一起增长的,社会阅历、个人见识、生活经历等都会随着时间积累,或经验教训、或成功的硕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胸更加开阔,更加富有包容心和同理心,这是一种智慧。见过的人、看过的事越来越多,让我们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去实践、体验和扩展很多真理,明白事理,这是一种智慧。“辛勤付出必有回报”,辛勤的付出需要勤劳、坚韧、需要反思和总结,是体力、脑力和意志力相结合的产物;“风雨过后必是彩虹”,儿时我怀着这样的期待看彩虹,30多年的人生看到的彩虹屈指可数,寓意只有经历磨难才能得到成功,过上幸福的生活。经历了磨难,只有懂得珍惜、懂得奋进才会到达幸福的彼岸;“退一步海阔天空”,退是一种勇气、是一种气度,是为了更和谐的关系、更美好的未来。退有原则和底线,没有懦弱。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会与自己和解,这是一种智慧。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不为难自己,不给自己限定条条框框,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空房子


年龄与智慧是随着年龄而增长的智慧,而切;每个人的智慧又根据自身条件。随着年龄增长,和他人接触以及加上学到的知识与社会经验和实践中同步提升智慧,智慧是有区别化分的。都离不开自身的悟性所得,这些东西既教不会也学不来。就是人们常说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得天独厚的资源。


唐文清


这个问题提的好不说,而且也非常有意义。别人不知道是怎样的认为和看法,我认为智慧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为什么呢?因为我是见证者呀?说出来讲出来就等于是给大家在讲故事了,我是一九七七年四月二十号去甘肃景泰县寺滩公社东梁大队一小队插队的,一九八零年十二月招工回城的,这件事就是发生在我们插队招工回城的时候。

先说一下我们知青点大概的情况,我们点上总共十三个人,七个男的六个女的,当年都是风华正茂的岁数十七岁,那个时候其实就能看出来谁聪明谁有智慧了。

聪明有智慧的虽然老啦,但是更加的聪明智慧了,不聪明没有智慧的虽然也老啦,接人待物上还是十七岁时的那个样子,变化是有一点不是太大,言谈举止给人的感觉还是一根筋的样子,这可能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说的所谓的老实人吧。

言归正传开始讲故事,是这样;我们点上是七个男的,其中有两个按现在话说,就是一见如故有缘份那种人。两个人成天形影不离,无论干什么事都是一拍即合,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三观非常的同步一致,至今还是亲密无间保持着非常好的友谊,但就是在聪明智慧上区别特别大。

招工回城了肯定有好多事情要办要处理,其中有一个聪明智慧的是这样处理事情的。首先将自己所有穿的用的东西,实际也没有什么东西,就是床板、箱子、板凳、洗脸盆、吃饭刷牙的缸子,还有一箱子有补钉的衣服,将所有的衣服东西和老乡做了生意,换了二十只鸡宰了带回了家,只挑了一身没有补钉的衣服,还是他老爹单位发的工作衣穿在了身上。

衣服兜里只有五块钱,用来买火车票和在火车上吃顿饭,景泰县到兰州市的火车票是贰块八毛钱。这趟列车是由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发往兰州市火车东站的一趟慢车。他然后就去找生产队的会计要钱,就是劳动挣下的工分,劳动一天是一个工,一个工是十分,换算成钱就是叁毛八分钱。

那个年代生产队就没钱,就是有钱也不会给我们知青兑现的,三年八个月欠了他九十多块钱。当时他的想法就是给不给总得有个说法。意料之中的事,会计的回答非常干脆没钱。这时候他就动脑子想办法,软磨硬泡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和会计达成了共识和协议,给他一百斤原粮磨成面粉带回家去。

他记得好像还替点上的两个姑娘还了十五块钱,她们好像是欠生产队的口粮钱,当时欠生产队的必须还,否则招工表上不给盖生产队的工章。算下来还欠他六十五块钱,答应他说等生产队有钱了,一定给邮寄到他的工作单位。有意思的是第二年春天,包产到户的政策就到了公社和各个生产队了。

最有意思的是他那个铁哥们,将所有的东西一个不少的都带回了家,生产队同样的也欠了他的九十多块钱,因为他们俩干的一样的活,赶了两年多的马车,工分挣的是一样的多。当时他就应该学铁哥们的方法你说多好,人家就是不学,要求生产队的会计,打了个九十多块钱的欠条带回家了。

说了讲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明一点,年龄和智慧是不会一起增长的,现在都六十岁了,他那个铁哥们处理事情还是那个样子,遇到事情和问题时,还是一根筋不会拐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