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是否會降低企業地位?

威遠聞


本人一名在基層工作多年的公務員,現在就題主提出的問題,談一談個人的看法。

首先,談一下企業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政策的來龍去脈

1、早在2003年 6月 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關於積極推進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的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03〕16號)發佈。通知明確指出:“企業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服務,是建立獨立於企業事業單位之外的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解決企業辦社會問題的重要措施。”

所謂的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是指職工辦理退休手續後,其管理服務工作與原企業分離,養老金實行社會化發放,人員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區實行屬地管理,由社區服務組織提供相應的管理服務。

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主要包括:

1)配合社會保險部門做好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髮放工作,保障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2)為企業退休人員提供社會保險政策諮詢和各項查詢服務3)跟蹤瞭解企業退休人員生存狀況,協助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進行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4)幫助死亡企業退休人員的家屬申請喪葬補助金和遺屬津貼5)集中管理企業退休人員的人事檔案6)組織企業退休人員中的黨員經常開展組織活動,加強企業退休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7)建立企業退休人員健康檔案,開展健康教育、疾病預防控制和保健工作,提供方便的醫療、護理和康復服務
;8)組織企業退休人員開展文化體育健身活動,指導和幫助他們發揮餘熱,開展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務

用一句話概括:企業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服務的政策,早在16年之前就提出了,並得到了落實。

2、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發佈。在其第二十八部分明確要求:“加快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完善相關政策,建立政府和國有企業合理分擔成本的機制,多渠道籌措資金,採取分離移交、重組改制、關閉撤銷等方式,剝離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和所辦醫院、學校、社區等公共服務機構,繼續推進廠辦大集體改革,對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實施社會化管理,妥善

解決國有企業歷史遺留問題,為國有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創造條件。”要提請朋友們注意的是:1)這是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的文件,毫無疑問是國家政策。2)千萬注意關鍵詞:剝離國有企業的社會公共服務機構解決國有企業的歷史遺留問題3)讓國有企業迴歸企業的本質屬性,公平地參與市場競爭。也就是說:企業本來就不應該提供公共服務職能。認識不到這三個關鍵要求,會產生很多的誤解或曲解。

3、2019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以廳字〔2019〕19號印發了《關於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的指導意見》,可以說:這個文件就為了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政策的後續行動,是具體的指導原則。國家要求於2020年底完成改革任務。

其次,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的要求和主要內容。這裡,所謂的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是指職工辦理退休手續後,採取管理服務工作與原企業分離,養老金實行社會化發放,人員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區實行屬地管理,由社區服務組織提供相應管理服務

具體的內容是:1、社會保障方面,實行社會化管理後,各類社會保障待遇要按時足額支付。做好醫保關係的轉移接續工作;原己享受的補充醫療保險、醫療互助幫困等相關待遇,仍按原渠道解決,確保待遇水平不降低。2、黨員組織關係方面,轉入相應街道和社區黨組織。3、人事檔案管理方面,實行屬地集中管理,由地方黨委和政府指定單位做好檔案管理工作。4、分類處理統籌外費用方面,總的原則是:按照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統籌兼顧、逐步消化的原則,妥善解決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統籌外費用問題。

1)地方國資監管部門、中央企業集團公司要統籌考慮企業年金實施等情況,嚴禁巧立名目違規提高福利待遇,嚴格資產管理,堅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2)已實施企業年金的企業,不再發放統籌外費用。3)符合有關規定的現有退休人員統籌外費用,國有企業可一次性計提,按現有方式方法解決;在條件允許情況下,企業經與退休人員協商一致,也可參考所在城市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一次性支付。對企業自行方法的現有人員統籌外費用,由企業按現行途徑妥善處理。4)允許企業設立過渡期,逐步減少新辦理退休人員的統籌外費用,過渡期原則上不超過3年。過渡期滿後退休的人員,按企業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以上政府有關規定應享受的待遇,由企業一次性支付,企業不再發統籌外費用。

最後,回答題主的問題:企業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是否會降低企業地位

?認真地審視一下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的政策要求,你會發現,實行國有企業退休很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服務:1、不影響應該依法享有的社會保險待遇,包括退休金待遇;也包括醫保待遇;還包括補充養老保險待遇,即企業年金;當然也包括補充醫療保險、醫療互助幫困等待遇;2、轉移黨組織關係和人事檔案管理,對退休人員的影響充其量只在於心理歸屬感層次,最多也就是心理的失落而己;當然企業以後也不再為企業退休人員提供任何服務;3、最為關鍵的還是分類處理統籌外費用這個核心問題根本性的要求是:己經實施了企業年金的企業,不得再發放統籌外費用,現有的統籌外費用,也要按有無政策依據予以分類處理,不得任由企業慷國家之慨,行國有資金流失之實。毫無疑問:這將徹底改變某些國企、企業集團巧立名目,肆意提高職工福利待遇,從而損害國家利益的現狀。對於這些企業及其職工(當然包括退休職工)來說,超出國家政策規定的格外享受從此徹底結束了,特殊公民也當不成了。當然會造成心理上失落,經濟利益上受損,不理解、不滿意很自然也就出現了,這是肯定的事情。

必須指出的是:這個文件中涉及到的企業,以國家國資委和省級國資委直接管理的國有大中型企業、企業集團為主,企業數量不大,涉及到的人員尤其是退休人員,並不是很多,改革的難度自然也不是太大。如果因為這些改革措施的推行,就聯想到企業地位的降低,那隻能說:這想象力太豐富了。企業的地位永遠是幹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可以肯定地說:製造戰機、潛艇、航空母艦、高端芯片、高端計算機等高科技產品的企業,永遠是國家的心頭肉,共和國的力量之源。


水波不興3291


為什麼要推動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

今年,國家開始大力推動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

過去的時候,私企、外企、靈活就業人員退休人員早就實施了社會化管理。簡單點說,就是有居住地的社區管理。

實際上,還有一部分國有企業秉承著過去的

單位管理模式,由單位專門建立一個機構,管理服務著本企業的退休人員。這種情況在機關事業單位也比較普遍,比如說大多數機關事業單位都會設有老幹黨支部。

實施用人單位管理的退休人員,一般職工檔案和黨組織關係都會保留在用人單位。而且單位而偶爾也會發一定的福利待遇,比如說組織老年人體檢、旅遊等等。

用人單位管理退休人員問題也比較突出。首先需要用人單位而是高度穩定,長期存在的,即使單位變遷也要承接單位。由於退休職工分散居住在各個地方,實施管理和組織活動的成本較大。單位專設部門進行管理,成本也是很大的。但是如果兼職指定部門管理,往往又會輸給業務工作,很多事情流於形式。

所以,推動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是一種進步和實事求是的做法

對企業退休人員實施社會化管理,實際上是給企業減輕了包袱。早在2000年初期,我國就明確取消了企業的行政級別,不再搞行政化管理。企業的主要目的就是生產經營,提升效益。無需再搞很多跟本職工作無關的事情。這樣反而會增加企業的競爭力,對於建立現代化企業管理體制是一種良好的助力。

這是一種進步


暖心人社


企業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無可非議,關鍵要一視同仁。現在是好的企業退休人員每年有很多補貼,醫藥費全報,還有很多隱性的待遇,這不是對社會化管理的嘲諷嗎。即然退休了,應該沒有高低了,為什麼差距還這麼大呢?出臺一大政策,要執行下去,關鍵是完善在執行中採生的問題,這樣才能使政策正確執行下去,否則,矛盾總一天要激化。一旦退休人員進入社會化管理,對企業來講是天大的好事,對企業不會有任何影響。反爾更有利於企業的發展和管理。因為退休人員都有一種自豪感,總認為自己是老職工,容易以老買老,反爾有時會給企業帶來不少麻煩。特別企業的改制,老年人很難適應,更容易說三道四,會使領導很為難。退休後,脫離企業,進入社會化管理,是個重大的改革舉措,應該繼續堅持和不斷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