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常常忍不住打孩子,事后很后悔,又打又后悔,怎么办?

积极家庭教育


孩子顽皮,经常闯祸,每次我都会气不打一处来,回到家就把孩子给痛打一顿。

但是,打完以后又心疼,可下回看到孩子淘气不听话,还是忍不住……

怎么才能从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跳出来呢?

想必很多父母都会是这样的,尤其那些长期是单独一个人带孩子的妈妈们,更是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把一个孩子拉扯大,是一件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除非,你天赋就很喜欢孩子,觉得带孩子就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而且乐趣就在于,能不断发现孩子折腾各种事,自己有总能乐此不疲地去找出各种更有趣的方式来搞定他——在你的眼里,这就是完美的生活,而不是搞定孩子之后,才能开始完美的生活。

忍不住打孩子的父母,往往都是认为——

搞定孩子之后,才能开始愉快地生活。所以孩子一直在搞不定中,我们一直在希望进入愉快的生活,孩子的闹腾就成了最大的障碍

。当我们无计可施时,打,就成了自然的选择。所以,我们忍不住打孩子,就说明我们已经失去对孩子教育的能力,打,这个行为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外表看起来是在教训孩子,孩子一开始也这么认为,但时间长了,孩子也看明白了——其实妈妈打我,不是在教训我,而是她情绪不好。

面对“忍不住打一顿”还是“忍一时海阔天空”的选择难题时,妈妈们心里总是有苦难言,酸涩难当。

A妈说:

“儿子写作业写得一塌糊涂,一点没把心思放到学习上,就知道玩游戏。情急之下用书砸到孩子的额头,看着孩子脑门上的血印子,晚上心疼得睡不着觉。第二天,还要给孩子大大的补偿。”

发脾气到最后,心疼难过的还是自己。舍不得孩子受委屈,但是孩子不听话,自己也委屈,这是左右为难的“纠结妈妈”。

“儿子写作业写得一塌糊涂,一点没把心思放到学习上,就知道玩游戏。情急之下用书砸到孩子的额头,看着孩子脑门上的血印子,晚上心疼得睡不着觉。第二天,还要给孩子大大的补偿。”

发脾气到最后,心疼难过的还是自己。舍不得孩子受委屈,但是孩子不听话,自己也委屈,这是左右为难的“纠结妈妈”。

B妈说:

“孩子不听话,自己发脾气总是不含糊,该打该骂一点也不手软,连老公都觉得自己太强势了。但是为了孩子的未来,绝对不能有一点的妥协。宁肯发完脾气以后,对孩子好一点,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孩子不听话,自己发脾气总是不含糊,该打该骂一点也不手软,连老公都觉得自己太强势了。但是为了孩子的未来,绝对不能有一点的妥协。宁肯发完脾气以后,对孩子好一点,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B妈觉得自己的强势可以改变孩子,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坚决要做一个手段强硬的“铁血”妈妈。

不管是打骂以后后悔内疚的妈妈,还是将打骂贯彻到底的妈妈,都是在“为了孩子变得更好”的路上努力着。那么,到底该不该对孩子发脾气甚至打孩子呢?

我觉得,“发脾气”其实也是一件挺正常的事。虽然我坚持认为“爱的教育”是对孩子最好的营养剂,但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和无法沟通,偶尔“唱白脸”能让孩子有所警惕。适当地发脾气,是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一个“危险警示”:我很爱你,可以容忍你,但是你触犯底线的错误行为真的惹我生气了。

发脾气,一方面会让孩子内心有所顾忌,就像风吹雨淋能让小树苗更顽强地成长;另外一方面,它是妈妈情绪的一种出口,也能够在孩子面前展现更真实的自己。

孩子打了,就打了吧!亲爱的妈妈们,只要你知道打完了,还会心疼孩子,其实对孩子是不会造成什么心理创伤的,但也不会对孩子构成什么有效的教育结果的。

那上千年我们老祖宗传下了的话——棍棒底下出孝子,如何理解呢?这可是说,打孩子不仅有教育的价值,而且还说出了其教育价值非常高,这是为什么呢?

我找几段相关的故事给大家说说吧。

“棍棒底下出孝子”,确实是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师长是可以用棍棒来教训孩子的错误的,但这个用棍棒的教育,不是现代人想象的——拿着个棍棒可以乱打孩子的,而是要按照一定的“礼”规来打的。

“礼”是通理的,也就是说,既然是在教育孩子,那教育的方式方法,还有教育的内容是要符合道理的,要按照一定的仪轨来进行的,绝不可是我们父母师长纵容自己当下的烦恼,随心所欲的发泄情绪行为。

所以,我们一定要意识到,我们的情绪只是教育孩子的一个手段,因此一定不要让情绪失控。

单纯的批评和指责会让孩子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你的态度上,而忽略了自己的错误本身。

只有耐心、温和而坚决的“发脾气”,才是真正的“教育”。

发脾气人人都会,但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如何“正确地发脾气”,达到教育的目的。

强硬只能刺穿孩子的坚固的外壳,只有温和的坚决才能触及他们敏感柔软的内心。


优思理科王


你好,做为过来人,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家有熊孩子,被“气疯”是常有的事情,情绪一个不小心没控制住,行为就特别容易失控。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情绪是得到了发泄,可你知道吗?你从讲道理,到训斥,再到打,其实是会一点点的把孩子逼麻木的。更大的问题在于,孩子跟你学会了暴力宣泄的习惯,这会影响孩子一生。

所以,面对孩子,无论遇到何种情境,都该尽可能情绪平稳。

下次孩子不听话,你不妨尝试一下这么做:

  1. 先努力平息怒气,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如果管不住了,就先离开一会。回来之后再和孩子心平气和的沟通,原则是,找准重点,解决问题,而不是解决情绪。
  2. 收起你对孩子的控制欲并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请允许你的孩子是个不完美的孩子,平和地看待孩子的缺点,给孩子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
  3. 如果孩子真的犯错了,不要打可以换种惩罚方式。比如让他们做不喜欢的事情(做家务等),还可以禁止他们做喜欢的事情(玩游戏等)。

希望从今天开始,你的双手不再挥向孩子,别让孩子带着负能量长大。


分享有用的育儿经验和知识,助您轻松成为育儿达人!欢迎关注@政妈育儿堂 !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政妈育儿堂


您好,我是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位七岁孩子的妈妈。

教你一个直击人性的办法:你一直打孩子,有一天孩子大了很可能会打你,你受的了吗?就问你怕不怕?

对孩子有敬畏心

其实,人只要对着一个自己不能控制的对手,不是极端愤怒应该都不会出手。你的潜意识就是觉得孩子没有反抗能力,我们在极度愤怒的时候,就会对孩子出手,宣泄心中的怒火,以及生活的压力。

但是,孩子会长大的啊。很多暴躁的父亲,年纪稍大会被儿子反过来殴打,您这样想想,怕不怕?还敢轻易动手不?相信你会有所忌惮。

这是从人性欺软怕硬的弱点来约束自己,我想这还是有效的。

发现自己已经怒火上升的时候,尽力离开现场

无论是你辅导作业,还是陪孩子的过程中,你的火气都是一点点来的,绝对不是一秒钟上来的,因此,发现自己的火气开始蹭蹭地往上涨,甚至有点控制不住的时候,请利用最后一点理智,离开现场,单独待一分钟,大脑会清醒很多,一场亲子相杀的事件就此能打住了。

这方法我屡试不爽,家长们也可以试试。

没事儿多看看书

育儿类的书籍多看看,就可以理解孩子为啥连简单的题目都不明白。因为咱孩子大脑认知水平还没发育到啊,你觉得简单的,孩子不见得会。

举个例子,你去学车考驾照,教练还被你气得恨不得一脚把你踢下车呢。为啥呢?教练熟悉啊,觉得无比简单的事情,你一个大活人咋就学不会?可是你也很委屈啊,刚接触,就是反应不过来呀,换位思考一下,也要对孩子多点耐心。

放低对孩子的期望值

谁都想自家孩子聪慧过人,可是大多数孩子都和你我一样是普通人。咱们还是接纳孩子都是普通人的现实,降低对孩子的心理期望,目标放在形成好习惯上,心理焦虑会缓解很多,脾气自然就下来了。

其实呀,好习惯基本就等于一个好人生,从点点滴滴的小事情做起,看到孩子每一点小进步,我想,这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