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霸主郑庄公,割周天子麦子,互换人质,他哪来的底气?

夜月荷花


都别抢,我来答。

春秋小霸郑庄公之所以敢割周天子的麦子,还和周天子打了一仗,射箭射中周天子的肩膀,让周天子颜面扫地,并不一定是因为郑庄公很强,实际上是周天子王权衰微的表现。

  • 郑庄公背景

郑庄公在春秋初期是一个很活跃的君主,他试图开启郑国称霸的道路,所以俨然把自己当成了维护诸侯秩序的代表。郑庄公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呢?因为东周的建立郑国是立下大功劳的,西周与东周之间曾经存在过一段叫做“二王并立”的时期。

当时周幽王的两个后代被诸侯们分别拥立为周携王和周平王,周平王就是原来被废除的太子姬宜臼,周平王得到晋文侯的帮助战胜了周携王,所以成为了东周的君主。但周平王得位不正,所以十分依赖诸侯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统治,郑国在护送周平王东迁的过程中立下了大功劳,也就是在这一时期,郑国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郑武公被册封为了周朝的卿士,协助周平王处理国政。

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晋人焉始启于京师,郑武公亦正东方之诸侯。武公即世,庄公即位,庄公即世,昭公即位。其大夫高之渠弥杀昭公而立其弟子眉寿。齐襄公会诸侯于首止,杀子眉寿,车轘高之渠弥,改立厉公,郑以始正——战国楚简《系年》

也是从周平王时代开始,就有诸侯开始不去朝拜天子,因为他们并不认可周天子的合法性。春秋战国的乱局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郑庄公是郑武公的儿子,离这件事距离很近,又继承了王位和官职,所以郑庄公有心想要成为维护新秩序的霸主。

  • 郑庄公的霸主之路

有了以上的背景,所以郑国在周平王一朝的时候,郑武公就成为了周王室的左卿士,这个职位在周朝时期是朝廷上的执政大臣。周平王去世之前为了限制郑国的势力,想要提拔西虢国国君虢公忌父为卿士,以便限制郑庄公的权力过大。即位后的周桓王继续执行了这一政策。

这让郑庄公很不满,两人因此交恶,为了缓和关系,周天子和郑庄公还互相把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送到对方那里,这就是“周郑交质”。但周桓王并没有放弃剥夺郑庄公的权力,还是把虢公忌父提拔为卿士,这样一来,郑庄公就不能大权独揽了,这就有了“割麦事件”。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左传·隐公三年》

郑国作为周桓王统治下的一个诸侯,却敢于和天子叫板交恶,实际上并不是因为郑国有多么强大,而是周天子的威权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让人敬畏,其原因在于:

  1. 得位不正,周平王原本是一个废太子,而且他联合犬戎击杀了自己的父亲周幽王,导致名声很坏,让周天子在诸侯之中失去了威信;

  2. 郑国在周平王东迁的过程中给予了帮助,而且郑国也是拥护周平王的诸侯之一,因此很受周平王的器重。但随着周平王晚期和周桓王对郑国的打压,激发了郑国的不满,由于周天子的权威已经大打折扣,郑国也就毫不顾忌周天子的面子了。

郑庄公派人把成周的麦子割了,以示对周天子的反抗和羞辱。但郑庄公并没有要把周天子推翻的意愿,其实他也不敢,他只是想继续维持郑国的地位。所以在郑庄公二十七年(前717年)的时候,他主动入朝去朝拜周桓王,但后者没有礼遇他。

当时的周国(周公的封国)的国君周桓公劝说周桓王道:

郑伯如周,始朝桓王也。王不礼焉。周桓公言于王曰:「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况不礼焉?郑不来矣!」——《左传·隐公六年》

由此可见郑国之于周王室的功劳,但两者的关系并没有因此缓和,没有得到周桓王礼遇的郑庄公一气之下就不再去朝拜周天子了。由于郑庄公依然还是周朝卿士的身份,所以他得以打着周天子的名义命令其它诸侯国跟随自己一起行动。

实际上郑庄公应该算是最早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譬如郑庄公三十年(前714年),郑庄公以宋国对周天子不恭敬,于是就以天子的名义去攻打宋国。次年的时候,又以郕国违抗周天子的命令,郑庄公联合齐国一起攻打对方。

再到次年的时候,郑庄公又以许国不听从周天子为理由,联合鲁国和齐国一起攻打许国,将许国直接打亡国,后来因为郑国发生内乱,许国才得以复国。可见这一时期的郑庄公拿着鸡毛当令箭,最终成就了春秋小霸的成就。

而忍无可忍的周桓王终于在郑庄公三十七年(前707年)禁止郑庄公到都城参与朝政,而且还发动军队并征召陈国、蔡国、虢国、卫国四个国家一起攻打郑国,这就是繻(ru)葛之战,战争的结果是郑庄公打赢了。

而且他的手下祝聃还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由此让周天子颜面扫地,在诸侯之中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春秋的乱局进一步恶化。

之所以会导致这种事情,其实上面已经说过并不是郑国有多么强大,而是东周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一种混乱的秩序之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从周平王开始,周天子的威信就大打折扣。加上经过西周到东周之际的动荡,周王室的力量迅速衰亡,这也是周天子无力去节制诸侯们的原因。


江雨燕


春秋时期名气最大的应该是“春秋五霸”,又叫“春秋五伯”,但在周朝与春秋之间又有哪些厉害的角色,大家可能并不是很熟悉。

今天我要跟大家聊一聊春秋时期的“小霸主”——郑庄公

说到小霸主这个称呼,主要是为了区别于后面的“五霸”,实际上郑庄公在春秋时期做的那些事绝不逊色于五霸!

郑庄公时期,天下还是以周天子为中心,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可以互相争斗,没有人敢与周王室作对,唯有郑庄公敢直接叫板周天子!

  • 他不服周天子削弱自己卿士的地位,直接与周天子争论起来,最后周天子只能以互换人质的方式解决;

  • 他带着手下连续两次把属于周王室的麦子给割了,周天子也只能是口头上对他表示不满;
  • 周天子领兵征讨郑国,他率军抵抗,手下一箭射中周天子肩膀,直接把周王室的威严射得粉碎!

春秋诸国,只有郑庄公敢叫板周天子,他哪来的底气?

郑庄公对周天子强硬的态度并不是逞一时之气,这里面包含了多种因素。

  • 首先是来自长辈的熏陶

郑庄公的爷爷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因为不是谪长子,因此失去了继承周天子的机会。郑桓公是姬姓家族的人,也算是周王室成员之一,后来他的哥哥周宣王给他封为郑地的诸侯王。周幽王继承周宣王的天子后,他把郑桓公召回来担任司徒,相当于宰相一职。

周幽王因为沉迷于褒姒的美色,对朝政也是日益荒废,郑桓公决定东迁到河南洛阳以自立。当时郑桓公新迁的地方只有10座城池,还是虢国和郐国每国送五座给凑的。但是等郑桓公去世,郑武公继位后,直接就把虢国和郐国给灭了,郑国疆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

郑桓公的自立,郑武公的扩张,都给了郑庄公很大的影响。特别是郑国灭虢国,因为虢国也是姬姓诸侯,同是周王室的人,但郑武公照样发兵夺城,给郑桓公竖立了一个“武力解决矛盾”的榜样。

  • 其次是来自母亲的影响

郑庄公的母亲武姜一直都不喜欢他,因为他出生的时候是脚先出来,这在古代是“不祥”的征兆。郑武公弥留之际,武姜一直劝说武公要立小儿子叔段为太子,这个提议没有被武公采纳。

因为周礼规定是谪长继承制,叔段不是长子,但武姜却想打破这一祖制!

郑庄公继位后,他弟弟叔段把自己住的城墙围得很高,直接高过了哥哥的,这在当时也是违反礼制的举动。有大臣向郑庄公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郑庄公只是认为母亲武姜要求的,自己也没办法。

所以,母亲经常对当时的礼仪制度进行挑战,郑庄公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也形成这种性格,也是他后来为什么不再遵守天子礼仪的原因。

  • 最后是周王室的没落

整个周朝,从周幽王开始就已经出现衰败的现象,特别是“烽火戏诸侯”之后,周天子再想召集诸侯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平王东迁后周王室在诸侯国面前更是没有多少威信了,很多诸侯王都不再来朝拜。

郑国在郑武公时期攻占了虢郐两国的领地,并且把周边八邑的也都吞并,把郑国提升到了大国的地位。郑庄公继承的郑国在当时已经排在“强国”之列,所以在反对周天子的时候自然显得“底气十足”。

结束语

郑庄公被称为春秋小霸主,实际上是他最先站出来与周朝决裂,也为后来诸侯崛起埋下伏笔。不过周朝的灭亡也不是因为郑庄公的叫板,主要还是社会生产力提高了,周朝的分封制已经不再适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诸侯王的实力不断提升,甚至超过了周王室,这才是导致周朝灭亡的原因。


水煮汗青


郑庄公敢去割周天子的麦子,并且能逼迫周天子与他互换人质除了周天子名存实亡之外也因为郑庄公的强大。

一,周天子名存实亡。

传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周平王在秦、郑、卫等国的帮助下迁都洛邑。从此东周时代开始,也可以说成是春秋时期的开始。

迁都之后周天子直接管辖的土地锐减,土地的减少意味着赋税的减少;能够维持军队的数据也就相应的减少了。

周朝的法律规定周天子拥有六军的编制,但是东周时期周天子直接管辖的人口也就只有三万左右,东拼西凑之下也就只能拉出一只六千人的军队。

二,权力下行,姬寤生经营有道。

郑庄公原名姬寤生,“寤生”有噩梦的意思也可能是难看的意思。总之他出生之后就不受母亲待见,后来还引申出了“掘地见母”的故事。

寤生的父亲是周天子左卿士,父亲死后他世袭了周朝的官位成为了左卿士。虽然作为周朝的大臣却不为周朝谋划未来,专心经营自己的领土。

他继承父亲的爵位与领土之后,先是轻松搞定了弟弟的谋反――稳定政局。

发展国内经济,训练军队(曾经出兵帮助齐、燕打败北方游牧民族)――强大自己。

政治上与鲁国、齐国形成同盟,并逐渐成为铁三角中的领导人物。

周天子欲重新掌权,姬寤生第一个吃螃蟹。

周天子看姬寤生天天不为自己办事,反而利用自己的名号掠夺小国的资源。所以周天子生气了,他想要撤了寤生的左卿士、换一个自己人。

姬寤生一听说要被撤职也生气了,但是周天子毕竟还是名义上天子不能明目张胆的打他(那是以下犯上)。

所以姬寤生想了一个办法,他拉着自己的军队跑到周天子的地盘开始收割麦子;周天下一看这架势也知道这是赤裸裸的威胁,可是他又打不过。

寤生觐见周天子并问他是否要撤了自己的官位,周天子一害怕就否认说没有这回事;为了让寤生相信还主动提出“互换人质”。

从此周天子不只失去了地盘,还失去了尊严。

天下诸侯从此更加不将周天当回事,大家每年的进贡变成了施舍,尊重也变成了表面的形势。

春秋时期一个诸侯的强大,只需要一个有能力的君主。要问郑庄公挑战周天子的底气在哪里?

周天子的名存实亡与郑国本生的强大都是郑庄公敢挑战天子权威的原因。

枪杆子里出政权,军事实力的强大才能让在外交的过程中挺直腰杆;没有实力的周天子也只是一个好听名字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