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越來越多的人找不到工作或工作幹不久,背後的本質是什麼?

思考者—文惢


明人不說暗話,作為一位歷經獵頭洗禮的HR小哥,針對題主所描述的現象深有感觸。具體現象表現為:

1、每一份工作任職時間短,一年一跳,一年多跳的人選大有人在;

2、市場上的人選更新簡歷的週期持續時間增長,離職人選待業時間長度提升,在職人選的觀望時間增長;

3、企業崗位數量不變的情況下,越來越難招到合適的人才;

4、某些行業的企業縮小用人規模,減少招聘崗位。

針對這些常見的現象,根據個人多年的招聘經驗,其背後的本質可能有如下幾點:

市場波動較大,行業迭代升級加速

每一年的市場行情都各具特色,以新能源汽車行業為例,2019年以前,政府鼓勵車企對新能源汽車進行研發和升級換代,投入了大批的財政補貼,促進行業的發展,大批新能源企業如雨後春筍一般,大量出現搶佔市場紅利,招聘崗位也迅速增多;

2019年7月前後,隨著政策紅利的逐漸消失,7月,政策補貼退坡,新能源汽車行業正式進入了新一輪的洗牌環節,大量企業面臨減產和庫存積壓,2020年,疫情的爆發更是使得原本就在洗牌階段艱難維生的企業大量倒閉,招聘崗位減少,用人規模減少,不要說大量招人,很多企業都面臨裁員的風險。

由此可見,市場波動是人選找不到工作,或者工作不久的原因之一,在行業低谷期,人選找工作的難度加大,面臨裁員的企業因為效益問題,要麼被裁要麼自己離職,也是導致工作幹不久的原因之一。

就業觀念的變化

作為一名90後,在我的認知中,我們的父輩基本都是貫徹從一而終的就業理念,兢兢業業與一家企業共存亡,除非企業倒閉,不然很少會願意離開目前的公司,縱使有時候確實工作的不是很開心,但是也願意繼續維持。

而對於我們來說,則更加的追求自由和個性化的發展。因為公司環境不好離職的、因為上下級關係複雜離職的、因為自己工作不開心離職的等情況比比皆是。

我們更加在乎自己的感受,既然這份工作不能使我快樂,也不能賺到很多的錢,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委屈自己,外面有的是機會在等我,正所謂“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不得不說,我們這一代人的就業觀確實相較於我們的父輩在職業選擇的心態上自信了不少。

企業用人需求的變化

作為一名HR,有時候我們的崗位並沒有變少,只是我們的要求變高了,在行情不是特別樂觀的情況下,我們依舊會進行招聘,而且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招聘,增大的事高端人才的需求,希望能通過這一類人才的引進,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尋求逆勢破局。

正因為如此,企業的崗位依然在招,但是用人標準卻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之前合適的人選現在就變得較為雞肋,這也是為什麼人選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了。

因此,當今越來越多的人找不到工作或者工作幹不久,其背後的本質涉及市場行情,個人就業觀念和企業用人需求多個維度,所以面對這樣的情況,更應該全面客觀的去看待。


鵬北海學長


這個主要指年輕人吧,比如,我一個朋友的兒子,今年即將大學畢業,明確表態不考研,不考公務員。當朋友與其談工作怎麼辦時,兒子只講一句,“別忙,先讓我玩二年再說”!這個真實的案例,也許是個縮影。

工作難找或幹不長久,主要原因是求職者期望的工作環境和薪資,與現實差距較大。

  • 今年受疫情影響,大學畢業生對工資的期望值,還沒權威數據。2019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畢業生對工資的平均期望值達6000多元,其中北京和上海最高,達到了12000多元。
  • 另一方面,大學生在校期間的消費水平也不低。像吃飯大多要預算到1500元/月(包括每天一個蘋果和一袋牛奶),再加上買衣服和同學出去旅遊等活動經費,一個月開消在3000元以上的不在少數。
  • 以這樣的消費水準,出來找工作,再考慮租宿舍費用。如果在一二線城市,二個人合租一個小套間,每個人也得出1500元。也就是說,大學畢業生出來找工作,沒有4500元/月,其正常生活很難獨立維繫。

再反觀用人單位,從較大的面上看,給職場新人工資4500元以上的又有多少呢?

  • 一方面企業抱怨招不到想要的人,一方面求職者抱怨找不理想的工作。通常,出於生計考慮,能有一份工作先幹起來的比較多。
  • 當幹一年左右的時間,特別是自己的技能似乎有所提升,以自己感覺入不敷出時,就開始想通過跳槽來獲得較高工資了。

無論時代怎麼變,對於職場人來說,練就一技之長,有一定的工匠精神和長期主義精神,將消費水平控制在與自己的工資相當的程度,是解決這種現象的根本之道。


紅藍推演


主要是社會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