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財富中死去,那是恥辱和悲哀”,你對此怎麼看?

老孫遁世無悶


“在財富中死去,那是恥辱和悲哀。”這句話我部分認同,不完全認同。一個人在社會獲取財富,當然應該對社會有所回饋。讓他自己生存的社會環境,甚至是更大的環境,能夠處於良性狀態。有利於社會的發展,也有利於他自己的生存。所以說當一個人擁有大量財富後,如果一毛不拔,或者貢獻甚少。成為一個財富的收集和掠奪者,而不是創造和貢獻者。這樣的人不管死沒死都是可恥的。被大多數人咒罵,當然也是可悲的。

從另一個方面看,上面的那句話是誰說的?是卡內基說的。初次聽到這個話我也非常感動。後來則不以為然。因為這句話,有拉高慈善的門檻,搞道德綁架之嫌。卡內基是一個什麼人?是一個商人。是一個做鋼鐵生意的壟斷商人,當年發家致富的時候,壓榨工人剩餘價值,聘請很厲害的打手對付工人運動。還因此釀成過慘案。只不過他成功的把罪過推脫在那個聘請的頭目身上,把自己洗白了。後來他的鋼鐵生意,已經在業內幾乎達到極致。而美國國內,要求政府打擊壟斷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他的重心開始轉向慈善業。有可能是出於對自己當年所作所為的懺悔,也有可能是想獲得美名,完全改善當年自己的不良形象。也有可能是真心做慈善,給子孫留下福廕。在當時的美國,與他類似的人還不少。比如洛克菲勒家族也是如此。此等壟斷商人的氣魄很大,搞慈善也要搞到最大,相當於也是在壟斷。所以說就有了我們現在大多數人都非常推崇的卡內基。

但是我認為,只要一個人的財富來源是合理合法的,乾乾淨淨,無愧於心的。並且對社會有足夠的貢獻。在索取和付出之間能達到平衡,甚至付出超過索取。比如一個科學家,發明了某項技術,或者某種藥物,讓大眾受益。而他只收取了相對不多的財富。那一個人在死的時候,還擁有很多財富,又有什麼可恥?所以說卡內基的話,有一種壟斷的風格。確實有拉高慈善門檻,搞道德綁架之嫌。


安漢縣嘉陵江撿石人


對財富寧丟不捨,是許多富人的通病。一邊是帶不走的龐大財富,一邊是急需解決生活問題的窮人,仍鐵石心腸,決不施捨,確實有點兒缺德,也確實可恥。


領袖詩人盧偉宗


古語云“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在財富中死去,比在絕大多數人那種在貧病相交中死去,總風光些。就是在抓鼠中死去,起碼,也證明自己生前,是一隻抓鼠的好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