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切的根源

讀《曾國藩傳》第十一章:太平天國最後的戰役

努力了不一定有結果,甚至會遇到很多的苦難,但問心無愧是我們唯一穩得的報酬。

01 你怎麼待人,別人就怎麼待你

拿下安慶之後,湘軍的下一個首要目標自然就是太平天國的首都南京。這將是太平天國戰爭最後也最重要的一次攻堅戰。

而這最重要的一戰,曾國藩安排給了自己的弟弟曾國荃。

曾國藩的用人之意路人皆知,就是為了讓弟弟再添新功、得大功。

曾國藩對家族子弟的照顧和提攜讓其他功臣不免心裡不爽,所以多隆阿撂挑子了。上次安慶之戰之後,因為功高賞薄,他已經心涼了,加之他又是旗人,對漢人本來就看不起,何況曾國荃仗著哥哥的權勢,飛揚跋扈,頗難相處。後來藉機西北軍事緊急,他自請遠走陝西。

維繫湘軍集團的,就是兩個字—恩與義。義,是情誼,你無情,也休怪別人無義了。

這裡給我們敲一個警鐘,對功臣一定要大加獎賞,對親人舊部大的重用尤要慎重。一個軍隊很重要的就是軍心,一個團隊很重要的就是士氣,如果一個重要崗位上的負責人不能很好的貫徹計劃,不能很好的團結部下,不能與其他負責人協作行動,則很容易對團隊造成大損失。

作為領導,要並且私念,讓努力的人得到該得的回報。


我是一切的根源

02 一切的事情都是為了成全我的

曾國藩在弟弟受困之際,重臣多隆阿離他而去之後,財政窘困之時,現在江西的沈葆楨又截留軍餉,讓他無比憤怒和糾纏。

但曾國藩的反思卻不禁讓人肅然起敬。

他想到:如果怒他人之拂逆,必欲使之順從,就會採取霸道手段,誅除異己。時間長了,就會成為不可一世的權臣,給自己帶來禍患。如果在他人的反對面前能夠動心忍性,修煉自己的心性,委曲求全,而且還以沒有“對立面”而憂心,這才是聖賢的用心。所以我正可以借這個不順心的事來磨礪我的心性。

曾國藩在面對困難阻礙時,他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認為這一切的到來都是為了磨鍊自己,成就自己的。因此後來他的應對非常理智平和。

我們在人生中遇到艱難困苦時,也當學曾國藩的積極心態,沒有什麼事情不會過去,這一切的發生都是為了成就我們自己的。

03 盡人事,知天命

曾國藩知道他左右不了恩將仇報的沈葆楨的停餉,也左右不了朝廷和事佬的決定,他所能做的就是不斷鼓勵和開導弟弟,同時為自己想未來的出路。

放寬心胸,不把得失看得那樣重,天下氣運,自有天意做主,像攻下南京城這樣的重要的歷史節點,時間是掌握在上天手裡,而不是他們兄弟手裡。

太平天國何時能平,屬於太大尺度的事件,不是某一個人甚至某一個集團能夠決定的。

因此,只要盡了人事,就可以心地坦然。

吳軍老師在《格局》裡面說道:人貴在自知,知道自己的長處,知道自己能力的邊界,在這個邊界內最大化自己的收益,這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至於結果是好是壞,不妨泰然處之。盡人事,聽天命。”

著名哲學家康德最贊同和敬畏兩種東西,一是頭頂上的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律。星空是我們不能支配的客觀力量,而道德律則是我們能支配的。

很多時候,努力未必能有回報,但是不努力一定會後悔,最後問心無愧是我們唯一穩得的報酬。


我是一切的根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